1、下列诗句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B.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天安门广场的国庆花坛以“普天同庆”为主题,花坛主景是一个16米高的巨型花果篮,篮内摆放着桃子、苹果等各种仿真果实和200多朵风姿绰约的仿真花。
B.我们班很多人长袖善舞,而我一无所长,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书法、音乐等等一概不会,春晚时我可怎么办啊?
C.随着微博、公众号等网络媒体的兴起,一部分媒体人把网络当成了法外之地,他们在网上肆意地笔走龙蛇,扭曲事实,编造谣言,这种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D.改革开放40年来,我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制度,为我军建立军官职业队伍作了良好的制度准备。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白菊花 黄菊花
肖复兴
玉生下楼送走“大了”,又仔细看了看楼门对面用帆布扎起的一座临时大棚,棚子里挤满了亲朋好友和单位送来的花圈和花篮。门右侧贴着的一张门报,白纸黑字,上面写着“申家丧事,恕报不周”八个字。这一切都是“大了”一手经办的,办得很是仔细,周到。
已经很多年了,这座城市各家办丧事的时候,都要找一位“大了”。“大了”从头到尾帮助你把丧事料理清爽,包括最后葬礼的司仪主持。一条龙服务,“大了”的“了”,就是了结一切的意思。
父亲死得突然,多亏了这位老同学“大了”,帮了玉生不少忙。
玉生上楼的时候,没有注意有一位和他年龄相仿的女士,跟着一起上了楼。玉生的姐姐开的房门,一眼看见了这位女士,叫了声:“申姐。”进了屋,这位申姐没有坐,沉着脸,对姐姐说了句:“你别忙乎了,我就问你一句话,当初你找我租房的时候,说是就你兄弟一个人住,可没说还有一位老爷子吧?”
玉生明白了,是房东。
连续两天了,申姐接到了好几位老街坊的电话,关心地问她家老爷子丧事的情况。这让她很奇怪,自己的老爷子活得好好的,怎么突如其来地来了这样的事?她以为是人家弄错了,或者是谁有意在编排她。可人家说你家楼门口明明贴着门报,上面写着“申家丧事,恕报不周”呀。她今天过来一看,还真的是这样。哪个房东愿意让家里变成灵堂,变得乱糟糟的,散不掉的烧纸、香灰和来苏水味儿?心里充塞着晦气,怒气冲冲上了楼。
“你们立马搬家,丧事爱到哪儿办到哪儿办去。”
一下子,房间的空气紧张得有些让玉生窒息,只有遗像上的老爷子还在抿着嘴角微笑着。这时候,门敲响了,玉生转身开门,是“大了”。他不知道房间里刚才发生的事情,进门就对玉生说:“我走在半路上忽然想到,你这屋里缺个金山银山,得摆在老爷子遗像两边,等火化那一天,搬到火葬场一起火化,为的是让老爷子到了阴间有钱花。你买一盆白菊花,一盆黄菊花,就代表金山银山了。”
看见玉生点了点头,“大了”转身告辞了。
申姐对姐姐说了句:“你们赶紧想法子,我晚上再来,等你回话。”说完,她紧跟在“大了”的后面,一起出了客厅,“砰”的一声,使劲甩上了房门。
玉生一晚上都忐忑不安。第二天,玉生的心小把紧攥着,只要有敲门声,他就紧张,生怕一开门见到的是申姐,那可怎么办?
晩饭过后不久,门敲响了。姐姐在家,玉生装作上厕所没听见敲门声,他不想自己去开门,怕见到申姐。姐姐开的门,来的人是“大了”,一手抱着一盆菊花,一盆白的,一盆黄的。姐姐和玉生都不住地拍自己的脑门,竟然把“大了”嘱咐的金山银山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这一整天,申姐就像魔影一样步步紧随,脑子里光想着申姐了。
玉生连忙向“大了”道谢,“大了”说:“你别谢我,这花可不是我给你买的,我可不能掠人之美,是房东送你们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不是要我们赶紧搬家吗,怎么想起来送我们菊花呢?玉生和姐姐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
“大了”告诉他们,昨天和申姐一起下楼,他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他向申姐说了玉生这些年的生活经历:“我对申姐说,玉生对老爷子的愧疚是可想而知的,想为老爷子最后尽孝也是应当应分的事情。老爷子突然离去,对他的惩罚够大了,您就高抬贵手,别再给我这个老同学这碗苦汤里添卤了。人家申姐听完我的话,只说了句,都不容易。我就知道,你们遇见好人了。”“是好人,好人!”玉生和姐姐都忍不住连声附和着。
“人家申姐刚才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忙把花给你们送来,她还说:‘住我的房子,就是缘分,不是亲戚也是朋友,我听你说,他还缺个祭祀的金山银山,就我送吧。谁家都会有生老病死,也算我的一份心意。’”
送“大了”下楼的时候,月亮很亮很圆,这天是难得没有雾霾的好天气。望着“大了”骑远的背影,玉生转过身看了看门前的花篮,才发现门旁的门报已经换了,上面写着“申玉生家丧事,恕报种种不周”,还是毛笔手写,柳体楷书。他不知道是“大了”什么时候给换的,心里禁不住打起一个热浪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以“白菊花黄菊花”为题,既扣住了申玉生为父亲办丧事这一情节,又设置了悬念,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大了”叮嘱玉生买一盆白菊花、一盆黄菊花,代表金山银山,让老爷子到阴间有钱花,作者借这一情节批判了封建迷信活动。
C.申姐从前面的让姐弟俩赶快搬家,到后来的主动送两盆菊花给他们,这一逆转让姐弟俩一头雾水,也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
D.小说故事的展开是因一件伤心的丧事而起,但申姐前后态度的变化以及“大了”的热心肠,也让读者心里涌起了许多温暖。
【2】作者是如何使“申姐”的形象鲜活起来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3】“大了”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补写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3)孔子在《论语·雍也》中阐述学习兴趣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中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一文中写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然后才能乘风计划着向南飞后,蜩和学鸠笑话它说:“我一下子起来就飞,碰上树木就停下来”,其中“碰上树木就停下来”用《逍遥游》原文怎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杀猪宰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从听觉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2)庄子《逍遥游》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____________,穷岛屿之萦回。(王勃《滕王阁序》)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知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但也有不认可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不仅描写了洞庭月色,更抒发了胸怀,他“_______________”的胸怀,和洞庭月下“_______________”的气象交融。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憩,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2)在《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富贵之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小年”的寿命的短暂。
(4)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5)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3)《劝学》开篇就提出了“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论点,可谓是开门见山。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扃,门窗关闭。③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④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 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 “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肯,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D. 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2】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B.不复挺(直)者 声非加疾(快) 知(同“智”)明
C.绝江河(横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假(拥有)舆马者 风雨兴焉(起)
【2】下列成语中的“备”字意义与“圣心备焉”的“备”相同的一项是( )
A.德才兼备 B.有备无患
C.攻其不备 D.求全责备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启示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
B.从文章第四段我们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文章的第三段,荀子通过几个比喻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D.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排比、对比、对偶、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在高位的人),畏圣人(有道德的人)之言。(孔子)
②从天而硕之,孰与制天命(规律)而用之?(荀子)
③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优虑).(王安石)
④拥有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史怀哲)
读了上述四则名言,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