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2、下列名句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B. 后人哀之而不见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C.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D. 乘彼垝原,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诗经·卫风·氓》)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1)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2)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3)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下列对节选文段内容和语言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才知道”的“才”说明“我”知道消息之晚,这便说明当时的反动政府在最大限度地封锁消息。
B.“下午便得到噩耗”,副词“便”说明惨案发生之快,雄辩地证明这是敌人预先设置的“罗网”。
C.“居然”“竟”“不料”“不信”等词,说明惨案出乎“我”的意料,反映了敌人的凶残超乎人之常情。
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惨象”和“流言”一样,足见反动派的凶残。
【2】“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 )
A.敌人残暴凶杀的暴力统治。
B.反动文人用反动舆论进行的思想统治。
C.惨案发生的惨烈,使各方来不及应对。
D.敌人残暴凶杀的暴力统治和反动文人用反动舆论进行的思想统治。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反复
C.类比
D.排比
【4】在选段(1)(2)(3)画横线处填上的一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向来 然而 况且
B.从来 但是 而且
C.向来 但是 而且
D.从来 然而 况且
【5】“惨象”和“流言”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最恰当的是( )
A.青年学生的惨死 反动军阀的无耻污蔑
B.中华大地的满目疮痍 平民们的造谣生事
C.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 御用文人的无耻污蔑
D.青年学生的惨死 平民们的造谣生事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庄生和望帝两位名人典故,体现了其诗作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特点。
(2)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重从人们的主观感受侧面描写阿房宫错综复杂的建筑特点。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控诉秦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阁夜》中视听结合写诗人夜中所闻悲壮之声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中用对比手法,反衬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邦彦《苏幕遮》中,得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精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写乐声,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为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为诸葛亮事业未竟、赍志以殁的痛惜之情,读之令人恻然。
(3)《归去来兮辞并序》围绕“归”这个中心抒写,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心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 , ”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在浩瀚的大海上航行。
(2)《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句子是:“ ,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国家的耻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人淡忘的句子是:“ , 。”
(4)《水调歌头》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陈情表》中借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午春前得雪(其二)
尤袤
飞英回旋逐风飘,爽气令人意欲消。
荏苒流年春送腊,殷勤密雪暮连朝。
冬回廋岭①花无数,烟暖蓝田②玉有苗③。
一饱自今真可望,更看南亩麦齐腰。
[注]①友岭:山名,即大廋岭。位于江西与广东两省边境。宋朝王巩《闻见近录》:“廋岭险绝闻天下……红白梅夹道,行者忘劳。”②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③玉有苗:拨雪的植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雪花满天随风飘舞,诗人心中一阵寒意,一点儿情绪都没有了。
B.这场冬雪下得又大又密又久,冬天也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春天来了。
C.尾联,诗人想象麦苗会在春天里唰唰地长高,丰收在望,不会挨饿了。
D.全诗虚实结合,充满浪漫主义气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意境壮阔。
【2】诗的颈联写到庾岭、蓝田两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昌之平也诸将皆即受赏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以无敕旨独不爱及别敕既下乃受之,所取唯老弱故弊而已。上嘉其廉慎,以高昌所得宝刀及杂彩千段赐之。
上谓侍臣曰:“朕虽平定天下,其守之甚难。”魏征对曰:“臣闻战胜易,守胜难,陛下之及此言,宗庙社稷之福也!”
上闻右庶子张玄素在东宫数谏争,擢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左庶子。太子尝于宫中击鼓,玄素叩阁切谏;太子出其鼓,对玄素毁之。太子久不出见官属,玄素谏曰:“朝廷选俊贤以辅至德,今动经时月,不见宫臣,将何以裨益万一!且宫中唯有妇人,不知有能如樊姬者乎?”太子不听。
玄素少为刑部令史,上尝对朝臣问之曰:“卿在隋何官?”对曰:“县尉。”又问:“未为尉时何官?”对曰:“流外。”又问:“何曹?”玄素耻之,出阁殆不能步,色如死灰。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以为:“君能礼其臣,乃能尽其力。玄素虽出寒微,陛下重其才,擢至三品,翼赞皇储,岂可复对群臣穷其门户?弃宿昔之恩,成一朝之耻,使之郁结于怀,何以责其伏节死义乎!”上曰:“朕亦悔此问,卿疏深会我心。”遂良,亮之子也。
戴州刺史贾崇以所部有犯十恶者,御史劾之。上曰:“昔唐、虞大圣,贵为天子,不能化其子;况崇为刺吏,独能使其民比屋为善乎!若坐是贬黜,则州县互相掩蔽,纵舍罪人。自今诸州有犯十恶者,勿劾刺史,但令明加纠察,如法施罪,庶以肃清奸恶耳。”
上自临治兵,以部陈不整,命大将军张士贵杖中郎将等;怒其杖轻,下士贵吏。魏征谏曰:“将军之职,为国爪牙;使之执杖,已非后法,况以杖轻下吏乎!”上亟释之。
言事者多请上亲览表奏,以防壅蔽。上以问魏征,对曰:“斯人不知大体,必使陛下一一亲之,岂惟朝堂,州县之事亦当亲之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昌之平也/诸将皆即受赏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以无敕旨/独不受/及别敕既下/乃受之
B.高昌之平也/诸将皆即受赏/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以无敕旨/独不受/及别敕既下/乃受之
C.高昌之平也/诸将皆即受赏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以无敕旨/独不受及/别敕既下/乃受之
D.高昌之平也/诸将皆即受赏/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以无敕旨/独不受及/别敕既下/乃受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被称为“春宫”“青宫”。可用来借指太子。
B.刑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长官称为刑部尚书。
C.擢,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D.刺史,刺,检核问事;史,御史。官职名,负责监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听说张玄素在东宫多次进谏成功,于是提升他为银青光禄大夫,代理左庶子职务。
B.太宗认为部下犯十恶罪,刺史便遭到贬职,这样做会造成州县间相互掩盖,姑息犯人。
C.太宗因护卫士兵队列不整齐而让张士贵杖打中郎将等人,并因杖打太轻将张士贵送审。
D.上书言事的人大多请求太宗亲自翻阅表章奏折,以免被蒙蔽,魏征建议没必要事事躬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战胜易,守胜难,陛下之及此言,宗庙社稷之福也!
(2)将军之职,为国爪牙;使之执杖,已非后法,况以杖轻下吏乎!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爱比克泰德说:“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绎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你是剧中的一个演员,剧本或长或短,全由作者决定。如果他要你扮演一个穷汉,你就应以全部力量来演好这个角色”。
当代作家余华说,虽然剧情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但台词是我们自己说的,所以,要想和时代、命运保持好关系,我们就要把自己的台词说好;而且,他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说台词有时候会改变剧情,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会改变剧情,但前提是把台词说好。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