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面的字注音。
簸_______ 涯_______ 郭________
苔_______ 畦_______ 闼________
2、看拼音,写汉字。
bó:拼______ ______学 停______ xī:______牲 ______灭 ______收
qī:______黑 亲______ ______望 yì:回______ ______术 羽______
3、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1)“拳”,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如用部首查字法,应当先查
部,再查 画。
(2)为下列词语中的营选择正确的解释。
A.屈指卷握起来的手 B.徒手的武术
C.肢体弯曲;量词 D.用于拳头打人的动作
拳头( ) 太极拳( ) 拳起腿来( ) 打他几拳( )
4、根据要求填空。
它是一个四字成语,出自《资治通鉴》。意为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借以形容力量强盛,
声势浩大。这个成语是____,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
5、对号入座(给下列加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攀”的解释有:
①抓住东西向上爬;②设法与某人或某事接触;③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
攀亲( ) 攀登( ) 攀谈( )
2.“闻”的解释有:
①名声;②有名望的;③听见;④消息。
闻人( ) 新闻( ) 所见所闻( )
6、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 ___________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在横线上填写作者姓名。
【2】解释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
【3】首联中,作者为什么说“好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从_______觉角度描写了一幅________图,以__________反衬___________,显得黑云密布,雨意正浓。
【5】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诗的诗眼是( )
A.好
B.春
C.喜
D.知
7、按要求完成诗句练习。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点明题意,”交代了时间,一个“_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__________”是“客愁新”的原因。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远征”即指长征。
B.“万水千山”表明红军长征途中跋山涉水,环境恶劣。
C.“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本诗的总领句,莫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D.“只等闲”表现了长征途中的轻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
的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中蕴含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事例:_______、_______。诗中“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战士们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寒”字冷峻严酷,让人体会到_____________。
【4】从本诗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红军长征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诗中“________”一词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
其中“三军”指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不仅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还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
B.这首诗气魄雄伟,对仗工整,巧用拟人,写得细腻委婉,有声有色。
C.诗人以点代面,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千山”以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
D.诗歌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
9、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和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x”号的囚服。
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阅读短文,根据提示完成思维导图。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短文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监狱中的场面,其中,“面”是对______的描写,“点”是对______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写写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短文题目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姐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B.黎明到来前最黑暗的时刻。
C.反动派最后疯狂的时刻。
D.即将获救的江姐在狱中最后的时刻。
【5】读完短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江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拓展阅读。
母亲节的礼物
妈妈,今天是母亲节。每年的今天,我都会记住这个日子,可是今年的今天我却忘了。我是从别人的口中听说的,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的心好痛,我说不出来那种滋味。我亲爱的妈妈,您不知道我有多爱您。我多想为您分担得多一点儿,再多一点儿。可是您这个不孝的女儿,一无所有,什么也不能为您做,却还要您整天操劳。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面对您,面对您的时候,妈妈,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别人家的女儿会围在妈妈的身后,说长又说短,把话说得比蜜甜。可是,妈妈,我不会说,( )我想到了,我( )说不出来。我也知道,您不会在乎某种形式,您的爱是无私的,它常常让我感动,让我的泪潸然而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 “我”的心为什么好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节,你会送给母亲什么礼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炎炎夏日,一只蝉静静地停在树枝上。当它正在享受这份清闲、宁静的时候,却不知危险正悄悄临近——一只饥饿的螳螂小心翼翼地移了过来。螳螂举起“双刀”正准备享受眼前的美餐,然而它也丝毫没有察觉到一只黄雀已尾随其后。就在螳螂闪电般向蝉发起攻击的同时,它自己也成了黄雀的腹中餐了。我们用生物学的眼光来看,这只是一种非常自然而又有趣的现象——食物链。
在广阔的自然界中,生存斗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为了生存繁衍,需要不断地避开那些比自己强大的种类,去捕食那些比自己弱小的种类。而那些强大的或弱小的种类也同样地做着这件事——逃避更强大的,或捕食更弱小的。“一物降一物”,环环相扣,就像一条巨大的链子把由弱到强的物种串起来。这就形成一条条形形色色的食物链,那就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整个自然界就好像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只不过这个“国家”中的等级不是人为划分的,而是以弱肉强食的残酷自然法则划分的:等级与等级之间不是地位高低贵贱的关系,而是食与被食的关系。这每一个等级也就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各种生物互相制约,使整个自然界趋于平衡,任何一环被破坏,都会导致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而造成不良后果。例如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如果把狼这一环去掉,照理说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于鹿的种族延续反倒是有保护作用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食物链的重要性,以及它的任何一环都是地球生态环境中的组成部分。
【1】下面对“食物链”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以生物学的眼光看待的那种非常自然而有趣的现象叫食物链。
B.由一条巨大的链子把由弱到强的各种物种串起的现象叫食物链。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
D.自然界中等级森严,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叫食物链。
【2】文中所说的自然界中生物“一物降一物”不断斗争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生物仅仅为了充饥的需要
B.生物为了生存繁衍的需要
C.只是生物之间一种好斗特征的体现
D.只是生物之间为了分出强弱的斗争
【3】对文中举“鹿吃草而被狼吃”的例子的主要目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自然界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B.突出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斗争的残酷性。
C.说明自然界中生物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
D.突出了食物链的重要性。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例子,形象说明了大自然中存在着一种非常自然而有趣的食物链现象。
B.在广阔的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时时刻刻都在为了生存进行着斗争。
C.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互相制约,使整个自然界趋于平衡,保护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D.食物链中的每一环不一定都是地球生态环境中的组成部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习题。
动物的诈死
英国动物学家汤普笙教授,曾写过一篇记述动物诈死的文章,其中写道:某地有一只猴子,平常用链条缚在一根杆子上,所以常常蹲在杆顶,成了习惯。邻近那些乌鸦看见猴子常蹲在杆顶,便乘其不备,疾飞而下,把猴子的食物抢劫一空,弄得猴子常常闹饥荒。有一天早晨,这猴子好像得了什么疾病似的,低眉俯首,没精打采,慢腾腾地爬下杆来,两手捧胸,好似万分痛苦,后来在地上打了几个滚之后,竟伸腿舒臂,双目紧闭,直挺挺地躺在了地上。那些乌鸦以为它已死去,便一哄而下,打算把这只猴子的所有遗产都抢个精光。猴子也真像死了一样,半点反应都没有。有一只倒霉的乌鸦,一路叫,一路跳,跳到猴子的身旁。哪知这时猴子突然跃起,以闪电般的速度,一把将它牢牢抓住。这时,猴子喜怒交加,露齿狞笑,一阵狂扯,竟把这只乌鸦剥得赤裸裸的,又把死鸦从高空中狠命往下一抛。从此以后,乌鸦们再也不敢来抢猴子的食物了。
关于狐狸诈死的故事,尤为有趣。有一只狐狸,从一个小孔钻进一家鸡舍,把里面的鸡全吃光了。但进舍有孔,出舍却无门。这个狐狸吃鸡太多,肚腹胀大,不能再从原路出去了。第二天一早,鸡舍主人发现鸡舍里躺着一只死狐,就将它拖出,打算埋到野地里。哪知这个“死狐”一到野地,立刻就跳起来,狂奔而逃了。
印度某地还发生过牛诈死的事。有一头公牛经常去偷吃一位医生的牧草。这头公牛在当地被尊为“圣牛”,所以土著人一般都不敢碰它。后来土人奉了医生之命,用棍棒去敲赶,不料此牛不堪一击,被打了一下竟然就地倒毙了。土人大惊,以为事态严重,赶紧告诉了医生。这位医生跑去诊断以后,发现此牛原来是装死,医生拿了一块烧红的煤,放在牛臀上,这头牛开始还强行熬了一阵,可后来到底熬不住,从地上爬起来逃走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遇到动物诈死的事。有时麻雀被人捉到以后,放在手掌里,好似死了一般,可是只要你稍不注意,它就会疾飞而去。其他像乌龟、墨鱼等,也都有一套装死的本领。 (选自《动物趣谈》2011年3月)
【1】印度某地发生过哪种动物诈死的事?( )
A.乌鸦
B.麻雀
C.墨鱼
D.公牛
【2】文中的猴子在谁面前诈死?( )
A.狐狸
B.乌鸦
C.麻雀
D.乌龟
【3】下列是猴子诈死过程的示意图。“伸腿舒臂,双目紧闭”应该在什么位置( )
①低眉俯首,没精打采——②两手捧胸,万分痛苦—— ③喜怒交加,露齿狞笑——④狂扯乌鸦,狠命抛下
A.在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4】引起土著人大惊的严重事态指的是什么?( )
A.公牛偷吃牧草
B.公牛爬起逃走
C.公牛就地倒毙
D.牛臂上放块烧红的煤
【5】哪本杂志最可能转载这篇文章?( )
A.《奇妙动物》
B.《儿童文学》
C.《童话世界》
D.《科幻世界》
【6】有人说动物诈死是欺骗的行为,也有人说这是一种高明的本领,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中事例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最后一段提到麻雀、乌龟、墨鱼等动物,作者为什么不具体介绍它们诈死的事?请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1)这段话围绕_____来写草原的景色的。(用文中的句子)
(2)由这段话想开去,我联想到了诗句:_____。(在下面的选项中选择)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读【 】中的句子,(1)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是_____,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_____。
(2)这种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的好处是_____。(在下面的选项中选择)
A.赋予景物人的思想感情,使描写生动形象。
B.情景交融,把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时的惊喜、赞叹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3】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无边的绿毯”,把_____比作“白色的大花”,充满画面感。由作者的描写想开去,我还能想到:草原上的_____像_____。
【4】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媚,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达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
14、阅读短文。
生命的选择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阅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阳光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种些什么呢?见花工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攻瑰叶子便速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降、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竟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该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⑥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甚至还有一些灰上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航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⑦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胧的月光下,人们采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在阴凉潮湿的土地上,花开得雪白,粗长的花朵,挺在绿叶上,像是插了玉簪的仕女,高雅而圣洁。
⑧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他回答说:“那是白玉簪,虽然长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但是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⑨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就是这样!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作者:雷抒展选自《当代名家散文选》有删改)
【1】请你联系短文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________ | 玫瑰 | 白玉簪 |
地点 | 楼前 | ________ |
环境 | ________ | 阳光被遮挡、潮湿的地面 |
颜色 | ________ | ________ |
【2】第④自然段“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这句话中,“坚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柔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自然段花工说白玉簪“花开得高洁得很哩”,请你联系短文内容说一说白玉簪花的“高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联系短文内容,谈谈对第⑨自然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别乱采摘学校的花草。(请用上礼貌用语,并把句子写得更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俊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笑着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马草。”(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2)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在台北问路,发现记者是从大陆来的。
马上显露出惊喜的表情。(用关联词语来连接)。
(2)学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们怎能不爱科学呢?(改为陈述句)
(3)人类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我们怎能不保护地球呢?
(改为感叹句)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⑴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成陈述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镭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问蔡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会吗?我猜你是会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的活动我们必须参加。(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生路上,有时一个微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人生路上,_____,_____。人生路上,_____,_____。(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21、习作。
成长的道路是辛劳的,也是快乐的。请你以“我的成长故事”为题,写一写最令你难忘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