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看似结构松散,主题模糊,其实是一篇难得的形散神聚、疏而不漏的佳作。
B. 这个庞然大物仿佛禀赋着闻所未闻的无所不在的力量,同时向四面八方撞击。
C. 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入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用扬汤止沸的方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D. 学校成立的动漫社团吸引了大量爱好动漫的同学,他们趋之如鹜,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了许多生动的动漫形象。
2、下列各项中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族庖月更刀 族:众,一般的。
B.责臣逋慢 逋:逃脱。
貌甚寝 寝:丑陋。
C.尽态极妍,缦立远视 缦:久。
云无心以出岫 岫:有洞穴的山。
D.云销雨霁 霁:雨过天晴
吾为若德 德:做人情。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李十三推磨
陈忠实
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再没有这样熟悉这样悦耳这样听来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感觉到快乐的声音了,这是田舍娃嘛!田舍娃是渭北几家皮影班社里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号称“两硬”班子,即嘴硬——唱得好,手硬——耍皮影的技巧好。李十三的一本新戏编写成功,都是先交给田舍娃的戏班排练演出。这个把他秃笔塑造的男女活脱到观众眼前的田舍娃,怎么掂他在自己心里的分量都不过分。
“舍娃子,快来快来!”
李十三从椅子上喊起来站起来的同时,田舍娃已走进门来,差点儿和走到门口的夫人撞到一起。
“我给你背了二斗麦。”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
“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李十三说。
“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麦子豌豆谷子包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咥黏面。”
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斗麦子。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哥吔,正谋算啥新戏本哩?”
李十三说:“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
田舍娃说:“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
“说不成。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李十三说,“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
田舍娃随之悄声悦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哥呀,这一向的场子欢得很,我的嗓子都有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子,差不多天天晚上有戏演。你知道喀——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面咥!”
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浪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施肥结束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会”,“忙罢会”到来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升一升麦子而已。待田舍娃刚一打住兴奋得意的话茬,李十三却眉头一皱眼仁一聚。问:“今年渭北久旱不雨,小麦歉收,你的场子咋还倒欢了红火咧?”
“戏好嘛!咱的戏演得好嘛!你的戏编得好嘛!”田舍娃不假思索张口就是爽快的回答,“《春秋配》《火焰驹》一个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遍八遍都看不够,在自家村看了,又赶到邻村去看,演到哪里赶到哪里……”
“噢……”李十三眉头解开,有一种欣慰。
“我的十三哥呀,你的那个《火焰驹》里的‘黄桂英’,把乡下人不管穷的富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看得迷格登登的。”田舍娃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人都不管丰年歉年的光景咧!”
说的正说到得意处,听的也不无得意,夫人走到当面请示:“话说完了没?我把面擀好了。切不切下不下?”
“下。”李十三说。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我来时吃过了。”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把他扛来的装着麦子的口袋提起来,问,“粮缸在哪儿,快让我把粮食倒下。”
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另一间屋子,揭开一只齐胸高的瓷瓮的木盖儿,吓了一跳,里边竟是空的。他把口袋扛在肩上,松开扎口,哗啦一声,二斗小麦倒得一粒不剩。田舍娃随之把跟脚过来的李十三夫妇按住,扑通跪到地上:“哥呀!我来迟了。我万万没想到你把光景过到盆干瓮净的地步……我昨日格听到你的村子一个看戏的人说了你的光景不好,今日格赶紧先送二斗麦过来……”说着已泪流不止。
李十三拉起田舍娃,一脸感动之色里不无羞愧:“怪我不会务庄稼,今年又缺雨,麦子长成猴毛,碌碡停了,麦也吃完了……哈哈哈。”他自嘲地撑硬着仰头大笑。
(选自《李十三推磨》,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小说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暗示了田舍娃与李十三不同寻常的关系。
B.“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咥黏面。”既表现了李十三的热情好客,也表明他知道田舍娃送了粮食过来,心里有了底气。
C.“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一句运用形象而通俗的比喻,使戏没编好不能唱给旁人听的道理更浅显,使语言更典雅。
D.“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表现了皮影戏《火焰驹》受到人们由衷的热爱,也表明李十三剧本创作的成功和田舍娃表演的精彩。
E.田舍娃身为渭北几家皮影社总班主,但他没有总班主架子,而是善良厚道,心思细腻,重情重义,是李十三难得的知心的合作伙伴。
【2】是什么将李十三与田舍娃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成为了一对好兄弟?
【3】有人说本文的主人公是李十三,有人说是田舍娃,你认为呢?
【4】试探究作者写作本小说的创作意图,并谈一谈其现实意义。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的解释是“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贾谊写的陈涉兵微势弱却能振臂一挥令“______,______”,山东豪杰最终推翻强秦一事,发人深思。
(4)《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据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借庄宗先兴后亡之事警诫后人不要贪图享乐。
5、将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3)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__”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
(2)_____________________,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因光阴似箭,唯恐抓不住这飞逝的时光而产生联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下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
(3)《寡人之于国也》中正如杜甫诗中所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是_______ , 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种柳戏题①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
【注】①此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燕召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应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一改平时严肃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而作,基调轻松。
B.首联十个字嵌入了四个“柳”字,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既照应了诗题“种柳戏题”,又使读者感到新颖别致。
C.颔联想象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将来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D.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诗人种柳也是为了追念古代燕召公的深挚情怀。
【2】这首诗语言风格鲜明,请概括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特点,并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和表现的思想情感的关系。
11、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楶字质夫祖频为侍御史忤章献后旨黜官仁宗欲用之而卒楶以叔得象荫为孟州司户参军应举入京,闻父对狱于魏,弃不就试,驰往直其冤。还,试礼部第一。元祐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时朝廷戢兵,戒边吏勿妄动,且捐葭芦、安疆等四砦予夏,使归其永乐之人。夏得砦益骄。楶言:“夏嗜利畏威,不有惩艾,边不得休息,宜稍取其土疆,如古削地之制,以固吾圉。然后诸路出兵.据其要害,不一再举,势将自蹙矣。”遂乘便出讨,以致其师,夏果入围环州。楶先用间知之,遗骁将折可适伏兵洪德城。夏师过之,伏兵识其母梁氏旗帜,鼓噪而出,斩获甚众。又预毒于牛圈潴水,夏人马饮者多死。召权户部侍郎。绍圣初,知应天府。哲宗访以边事,对合旨,命知渭州。至即上言城胡芦河川,据形胜以逼夏。乃以三月及熙河、秦凤、环庆四路之师,阳缮理他堡壁数十所,自示其怯。或以楶怯,请曰:“此夏必争之地,夏方营石门峡,去我三十里,能夺而有之乎?”楶又阳谢之,阴具板筑守战之备,帅四路师出胡芦河川,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好水河之阴,赐名平夏城、灵平砦。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哲宗为御紫宸殿受贺,进阶大中大夫。楶在泾原四年,凡创州一、城砦九,荐拔偏裨,不间厮役。至于夏降人折可适、李忠杰、朱智用,咸受其驭。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徽宗立,逾年,卒,谥曰庄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章楶/字质夫/祖频为侍御史/忤章献后旨黜官/仁宗欲用之/而卒楶以叔得象荫/为孟州司户参军/
B.章楶/字质夫/祖频/为侍御史/忤章献后旨黜官/仁宗欲用之/而卒楶以叔得象/荫为孟州司户参军/
C.章楶/字质夫/祖频为侍御史/忤章献后旨黜官/仁宗欲用之而卒/楶以叔得象/荫为孟州司户参军/
D.章楶/字质夫/祖频/为侍御史/忤章献后旨黜官/仁宗欲用之而卒/楶以叔得象荫/为孟州司户参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举是封建社会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称呼,明清时指殿试。
B.元祐和绍圣是年号纪年法,宋朝皇帝大多有多个年号。
C.圉可以指监狱,也可以指养马的人或地方,本文指边疆。
D.权和假、兼、领、摄等词在古代都有临时代理官职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楶家世显贵,文才超群。他出生于官宦世家,祖上多高官,但仍勤奋为学,任礼部考试时名列第一,是北宋后期文转武职的儒生名将。
B.章楶深谋远虑,扭转局势。他采用古代对诸使削地的办法削弱敌人,又派兵把守西夏要害之处,并攻取大片地区,取得了对西夏作战的战略主动权。
C.章楶长于边事,战功卓著。他长期驻守在宋夏边境,有丰富的作战经验,长于作战指挥和战术运用,并运用了保垒战术,是西北边境战功最大的人。
D.章楶知人善用,唯才是举。他是伐夏名臣,手下颇多能征善战的勇将和智将,夏降将折可适、李忠杰、朱智用等都为他所用,但举荐将领不包括仆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朝延戢兵,戒边吏勿妄动,且捐葭芦、安疆等四砦予夏,使归其永乐之人。
(2)此夏必争之地,夏方营石门峡,去我三十里,能夺而有之乎?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学者、翻译家叶廷芳曾说:“若无法置身洪流外,要在激流中生存并前行。”
元朝诗人张养浩有言:“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卢梭:当我们只遇到逆风行舟的时候,我们调整航向迂回行驶就可以了;但是,当海上波涛汹涌,而我们想停在原地的时候,那就要抛锚。
在人生的很多重要时刻,我们都可能面临各种“洪流”。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