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眉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B.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知来者之可(追,追赶)   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B.烟涛微茫难求(信,实在)   气彭泽之樽(凌,超过)

    C.榆枋而止(抢,触、碰)   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

    D.臣以险(衅,祸患)   门衰薄(祚,福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信息革命带来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进步,深刻影响社会环境和文化形态,文艺创作也如此。互联网介入文艺创作,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播途径扩大和呈现载体改变。就像部分戏曲演出于勾栏瓦舍,电影在黑漆漆的盒子里造梦,电视带来全家欢,一种文艺形式的发展、接受与所适配的媒介形式无法分开。网络小说、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网络综艺等以之名蓬勃兴起的文艺形式不只是传统艺术在小小荧屏上再次呈现,而是有其独特的创作方法、传播规律。

    互联网特有的用户思维,让受众成为创作关注点。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小说的阅读场景发生变化,写作场景随之改变。一位网络作家说,他特别重视读者在网络上的阅读体验,比如分段分节要短、条理要清楚;每章2000字左右。这是手机阅读者能接受的最佳长度;每一章的故事剧情都要有进展、有悬念等等。根据第四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网民使用比例为78.2%。随着手机移动端的普及,手机已经不再是个人电脑的延伸。越来越多的视频内容开始适应小尺寸竖屏显示。与电脑读屏方式不同,手机是以滑屏模式呈现。相应的,在短句、短段、留白和空行技巧上都要更加适应滑屏特点,所以才会流行一镜到底的长图,才会为适应9:16的竖屏显示而自主削弱对背景、环境的交代,更聚焦于人物刻画。竖屏访谈类节目、竖屏短剧等也应运而生。

    互联网点对点的传播特性和便捷的及时反馈,使得创作不再是单枪匹马的行为,受众可以广泛参与创作过程。在传统观念中,文艺创作是一项偏于文科的工作。但在互联网背景下,越来越多来自理工专业的数据分析师加入创作队伍。他们研究分析网络上的点击量曲线和观众反馈,根据测算结果对创作提出改进意见。例如,当前热播的古装剧《东宫》曾出现一个剧情高潮,大量网友在弹幕上对其没有配背景音乐表示遗憾。数据分析师对此迅速反应,在别集播出不到21小时的时间内为其加入背景音乐,许多观众得以欣赏更好的版本。网络综艺《这就是灌盐》本希望凭借明星导师吸引受众,但播出几集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网友更关注参与的球员,于是在之后的剪辑过程中就更多注重挖掘球员亮点。数据分析不仅能敏锐抓住观众的看点,并对创作进行实时调整,更可以进行定制化服务,争取最大观众群。优酷在2017年创建泛内容大数据智能预测平台鱼脑,最近即将播出的一部网剧的男主角就是通过鱼脑对众多演员进行大数据分析,再结合剧情类型进行数据匹配,最终选择出来的。

    互联网和文艺创作之间的关系耐人寻味,互联网产生的一系列技术变革使文艺创作紧随其后,而这种追随是为了更好地让作品抵达受众。创作者和受众本身就是一种平等关系,在过去,虽然作品已经完成但依然需要接受读者和观众审问、评价,而互联网的便捷性缩短了受众反馈的时间差,再加上互联网用户思维的介入,受众已经加入到创作队伍中,甚至能够改变一部作品的走向。面对新形势、新技术,如何更好利用互联网特性,释放更大创造力,让文艺更好地为受众服务,同时发挥价值引导作用,是摆在每个从业者面前的课题。

    (摘编自任飞帆《互联网给文艺创作生产带来深刻变化》)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了互联网对于文艺创作的深远影响。

    B.文章指出互联网影响文艺创作是基于传播方式的改变和用户思维的介入。

    C.文章引用统计报告数据是为了说明短视频用户人数多,网民使用比例大。

    D.文章末段论证了文艺创作追随互联网,受众已经成为创作者主导的观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众可以广泛参与创作过程说明创作不再是单枪匹马的行为,这得益于互联网“点对点”的传播特性和反馈的便捷。

    B.目前人们使用较多的短视频平台抖音,采用的就是竖屏模式,人们可以方便地通过滑动屏幕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C.理科数据分析师们加入文艺创作队伍是通过对网络上的点击量曲线和观众反馈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以结果干预创作。

    D.过去的作品创作出来后需要接受读者和观众审阅、评价,而当下因为受众参与了创作,所以作品不再被审阅、评价。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写鹏鸟的脊背和翅膀的大。

    (2)陶渊明《饮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诗人从自然美景中领悟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生乐趣。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他在行路中跋山涉水的担忧和艰难。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在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之后,表达总结性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饱含深情,表明自己不住地叹息流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通过动作细节描写,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侧面烘托山高的诗句:“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情景默写。

    (1)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忧愁烦闷,感到走投无路,他发出了痛苦无奈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语句。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从职责上,把教师界定为“_______________”,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用“__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_________”写水,“______”写山,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

    (2)“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大话西游》中这段台词已成为经典,然而早在唐时,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这种追悔莫及的心情。

    (3)《李凭箜篌引》中形容音乐清脆激越的一句是_________, 形容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一句是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

    钱起

    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

    不知凤沼霖初霁,但觉尧天日转明。

    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

    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爽气”开端,既描画出秋天万里晴空、清爽明朗的自然景色,又带给读者轻松爽朗的感受。

    B.颔联两句,用“凤沼”“尧天”称颂太平盛世、用“不知”“但觉”表露出诗人现实的处境和感受。

    C.颈联“砧杵”意象的使用,沿袭唐代以前哀怨凄凉的悲剧性体验,将游子思乡、寂寞怀友之情融于景物中。

    D.全诗前六句的写景与第八句的抒情本不相干,但有了第七句的过渡,结句的抒情就显得水到渠成,非常自然。

    【2】有人说这首诗看似是一首写景诗,实则是一首投赠诗,依据是什么?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为司空。于时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积年能为变幻。乃变作一书生,欲诣张公。过问墓前华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华表曰:“子之妙解,无为不可。但张公智度,恐难笼络,出必遇辱,殆不得返。非但丧子千岁之质亦当深误老表。”狐不从,乃持谒华。

    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于是论及文章,辨校声实,华未尝闻。比复商略三史,探颐百家,谈老、庄之奥区,风、雅之绝旨,华无不应声屈。乃叹曰:“天下岂有此年少!若非鬼魅,则是狐狸。”乃扫榻留,留人防护。此生乃曰:“明公当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华已使人防门,不得出。既而又谓华曰:“公门置甲兵栏骑,当是致疑于仆也。将恐天下之人,卷舌而不言;智谋之士,望门而不进。深为明公惜之。”华不应,而使人防御甚严。

    时丰城令雷焕,字孔章,博物士也,来访华,华以书生白之。孔章曰:“若疑之,何不呼猎犬试之?”乃命犬以试,竟无惮色。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华闻益怒曰:“此必真妖也。闻魑魅忌狗,所别者数百年物耳,千年老精,不能复别;惟得千年枯木照之,则形立见。”孔章曰:“千年神木,何由可得?”华曰:“世传燕昭王墓前华表木,已经千年。”乃遣人伐华表。

    青衣曰:“老狐不智,不听我言,今日祸已及我,其可逃乎?”乃发声而泣,倏然不见。使乃伐其木,血流,便将木归。燃之以照书生,乃一斑狐。华曰:“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乃烹之。

    (节选自干宝《搜神记·卷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狐不从,乃持谒华 刺:名片

    B.谈老、庄之奥区,风、雅之绝旨 披:揭示

    C.华无不应声屈 滞:迟钝

    D.乃扫榻留,留人防护 延:拖延

    【2】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斑狐因为年深日久而能幻化为人形,不听华表木的劝告坚持要去拜谒张华,结果被张 华用燃烧千年枯木的方式识破真身,落得被煮的可悲下场。

    B.华表木预言,张华才智气度非凡,难以控制,斑狐前去拜谒定会遭受屈辱,还有可能 有去无回,跟后面斑狐不但惹火烧身,还殃及华表木形成照应。

    C.斑狐幻化的书生年纪轻轻,风流倜傥,举止从容,顾盼生姿,在张华面前纵谈阔论,可谓“才高八斗”,引来张华的嫉妒,被疑不是人是妖。

    D.千年妖狐太过锋芒毕露,不懂得隐藏,行事随心所欲的个性导致了他悲剧性的结局,与张华的形象形成了对比,张华有辨别能力,且坚持己见。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

    A.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

    B.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

    C.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

    D.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但张公智度,恐难笼络,出必遇辱,殆不得返。

    (2)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中华民族素有言必信,行必果的传统美德。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熟人社会”逐渐瓦解,利益主体更趋多元,经济社会交往常常在陌生地、陌生人之间进行,对全社会诚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重视诚信。有的说:“诚信也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实惠啊!”有的说:“有时我说了,但却做不到啊!”也有的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诚信缺失的时代,我的诚信并不是每次都能换来同样的诚信啊!”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诚实守信,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