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句式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童子何知 彼且恶乎待哉 而莫之夭阏者 奏流水以何惭
B.则告诉不许 重为乡党所笑 声断衡阳之浦 翱翔蓬蒿之间
C.都督阎公之雅望 非谢家之宝树 今臣亡国贱俘 宇文新州之懿范
D.无益于俗 南冥者,天池也 奉宣室以何年 且臣少仕伪朝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表被动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妍:美丽
B.项王军壁垓下 壁:设营驻守 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朝:朝廷 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隧 道
(苏联)康麦里汉
列车早不停晚不停偏偏停在隧道里:第一节车厢已经钻出了隧道,而最后一节还没有进去。
列车意外停车,乘客们都着急,只有坐在最后一节车厢里的一位旅客不但不生气,反而感到高兴。这倒不是因为他那节车厢比别的车厢明亮,而是因为他的父亲就住在隧道附近。
他每次休假都要经过这条隧道,可列车不在这儿停车,所以他好几年没有见到父亲了。
这位旅客从窗口探出身子,叫住顺着车厢走过来的列车员,问道:“出什么事了?”
“隧道口的铁轨坏了。”
“得停多长时间?”
“至少得四个钟头吧!”列车员说罢,转身走向隧道另一端。
车厢对面有个电话亭。这位旅客下车给父亲挂了电话,接电话的人告诉说,他父亲正在上班,并把父亲工作地点的电话号码给了他。 于是他又往父亲工作的地点挂了电话。
“是儿子吗?”父亲不知怎的一下就听出了他的声音。
“是我,爸!火车在这要停整整四个钟头。”
“真不凑巧!”父亲难过地说,“我正好还要干四个钟头才能下班。”
“你不能请个假吗?”
“不行呀,”父亲答道,“任务很紧,或许我能想个法子。”
旅客挂上听筒。这时列车员正好从隧道里走了过来。
“再过两个钟头就发车。”他说。
“怎么,过两个钟头!”这位旅客叫了一声,“你刚才不是说要等四个钟头吗?”
“修道工说要4个钟头才能修好,现在他又说,只要两个钟头就够了。”列车员说完,转身又向隧道另一端走去。
旅客飞快地跑向电话亭。
“爸,你听我说,是这么回事,不是四个钟头,我只有两个钟了!”
“真糟糕!”父亲伤心地说,“好吧,我加把劲,也许一个钟头就能干完这点活儿。”
旅客挂上电话。这时列车员吹着口哨,从隧道里出来了。
“这个修道工干劲真大!他说了,一个钟头就能修好。”
旅客急忙又打电话:“爸,我刚才说得不对!不是两个钟头,是一个钟头。”
“这可麻烦了!”父亲懊丧极了,“半个钟头我无论如何是干不完活的!”
旅客又挂上听筒。列车员也从隧道里走了回来。
“嘿,真是笑话!那边说半个钟头就修好了。”
“该死的修道工,不是在说胡话吧!”旅客喊叫着跑向电话亭,“爸呀,你10分钟内能过来吗?”
“可以,孩子!拼上老命我也要干完这点活!”
“哼,这个修道工真奇怪,先抱怨‘活太多,活太多’,可现在又说只要10分钟就可以修好了。”列车员又向旅客传达了最新消息。
“混蛋,他在搞什么鬼!”旅客嘟囔着骂了一句,又拨了电话,“爸,听我说,我们见不了面了。这儿一个混蛋先说停4个钟头,现在又说只停10分钟。”
“真是个混蛋,”父亲赞同地说,“甭着急,我马上就过来!”
“乘客同志们,快上车!”从隧道里传来列车员的声音。
“再见了,爸爸!”旅客喊道,“他们不让咱们见面!”
“等等,孩子!”父亲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我脱开身了,别挂电话!”
这时旅客已跳上车厢。列车驶出隧道时,他凝望着巡道工的小屋,凝望着小屋窗口里用帽子擦着满脸汗水的老人。电话亭里,话筒里 仍在响着父亲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我脱开身了,儿子,脱开身了!”
【注】本文反映的是前苏联1980年代的生活。
【1】下列关于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 小说第一二段交代地点,点出环境,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B. 作者设计了许多不合常理的情节,以夸张、变形、怪诞来折射现实。
C. 小说刻画人物以正面描写为主,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塑造父子形象。
D. 小说呈双线结构,其中“修道工的工作”这条线反映内容寓意深刻。
【2】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课内古诗文积累。
(1)子曰:“见贤而思齐焉,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大学之道,____________,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子>四章》)
(4)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5)____________,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6)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指出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不同的从师态度,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写浔阳并非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写蜀道盘旋曲折的两句是:“____,_____”。
(5)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表现夔州秋江景物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奉劝年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明白过去无法挽回,未来有待追求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直接点题,写送友人离去时道路全部被大雪覆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 , _____。”(《论语•里仁》)
(2)在《老子》四章中有所作为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过于偏执,因而老子说:“_____ , _____。”
(3)《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 , _____”。
8、按要求填空
(1)描绘洞庭湖恢弘气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2)料得年年肠断处,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①积雨: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②絮帽:绵帽。③铜钲(zhēng ):古代乐器名。④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雨停,因而说春风极通人性,仿佛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使东风带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新颖别致,饶有诗意。
B. 颔联,描写春天早晨山村晴景。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絮帽”与“铜钲”分别比喻“岭”与“树”。
C. 本诗第三、四两句写远景,第五、六两句写近景,意境优美,诗意盎然,散发着浓郁的山野气息,仿佛一组极为美丽的山水画卷,十分真切动人。
D. 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雨过天晴,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给春耕的人们准备食物。
【2】结合诗的二、三、四联描写的诗人“山行”途中所见的景象,分析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1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课内文本《张衡传》)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节选自《苏武传》)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珠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衡下车,治威严
C.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其他各句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B.秦王恐其破璧
C.单于愈益欲降之
D.空以身膏草野
【3】关于以下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文中“天汉元年”,天汉是年号,元年是第一年。
B.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男子20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且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张衡,字平子,名与字字义相近。
C.关于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一句,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指封建社会大臣辞职,告老还乡;征拜指官员的征召任命。
D.遂通五经,贯六艺一句中,五经指《诗经》《尚书》《论语》《周易》《春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东莞的张先生在天猫商城“誉满家电器专营店”看到国际著名品牌的65英寸超高清3D电视机售价仅3199元,立即下单购买三台,并在线支付货款,在线成交。不料,卖家称商品标价因员工失误少填一个“9”,应是31999元,如需发货,要补9万元。双方因此陷入网购纠纷并诉诸法庭,广大网民对此也是各执一词。
对此你有何看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态度和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