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①____匆匆 ②意味_____③____截铁
④ 张____李___ ⑤指____画____⑥____可当
⑦____而止 ⑧____首____胸
(1)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________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2)不了解情况就不要在一旁_________。
(3)周一的早晨,马路上到处都是______赶着上班的人。
2、课文巩固吧
1.本单元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巴金,是一位世纪老人,他给我们留下《 》《 》《 》等作品;钱学森,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 ”;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杰出才能主要表现在: 、 、 ,从而使得京张铁路提前 年竣工 。
2.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 ,因为 。
3、把下列名人名言充完整。
叶圣陶先生说:修改稿子不要________,要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
(1)人物精神美。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优秀人物:有____________的狼牙山五壮士,有____________的党支部书记,有____________的桑娜夫妇,有____________的贝多芬……他们是一面面旗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2)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声音:那是“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乡愁和“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的豪迈,也是“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的乐观和“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的捍卫,还是“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_____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的民族脊梁。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是因为他“__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回答)。
(4)我们通常所说的“五谷杂粮”中的“五谷”是指______、______、黍、______、稷。我还知道“五音”包含______、______、角、徵、______。
5、根据积累填空
时光隔离了相貌,其中贺知章诗句有“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
6、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
【3】“鬓毛衰”的“衰”意思是( )
A.衰弱
B.头发稀少
C.头发花白
【4】下面与思乡之情无关的诗句是( )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延伸阅读。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①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②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③。
【注释】①砌:台阶。②回廊:回旋的走廊。③看花:赏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胧月: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独:_________________
【2】六(1)班同学就这首诗在学习群里展开了讨论,请你指出错误的说法,并说明依据。
我觉得第_____位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
A.清幽明静 B.和谐温馨 C.静谧悲凉 D.热闹祥和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描绘了雨后的秋景,极具画面感。
B.“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悲泣声,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
C.明月、清泉、竹、莲等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
D.作者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9、知识窗。
“闹市读书”
1911年---1918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每天故意让自己坐在闹市口看书。什么是闹市,也就是街上最热闹的地方,譬如说长沙成章街头的菜市场,他每天都坐在那看书,以培养自己看书的静心、恒心。后来毛泽东成为国家主席,仍不忘每天看书,并把它看书的地方称为“菊香书斋”。”
10、课外阅读。
胡杨的自述
如果你有幸去过塔里木河畔,就会看到一片浩瀚的绿海。成百上千棵三十多米高的大树盘根错节,扭曲却向上的身躯书写着一种凝重的不屈。那就是我,胡杨。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我就扎根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
人们都说,在干旱、高盐碱的沙漠地带,我这树中巨人能活得如此潇洒,简直是个奇迹。不错,我是比其他沙漠植物更耗水,可我也有一套“开源节流”的好办法。每天,我那密如蛛网的根部都要在几十平方米内,二至五米深的地下搜寻水源,然后将水储存到我的树干。我又把部分叶子变细,以减少蒸发。必要时,我还会“裁”掉一部分树干叶片。不过,度过“危险期”,我又会枝繁叶茂了。
我们树木,只有体内盐分高于土壤时才会吸水。可是盐碱地上,如果体内盐分多于土壤盐分就会“高盐”而死。可我不会,当我体内盐分过高时,就会把多余的盐碱从树干裂口排出,排出的盐碱便是“胡杨泪”。多少年来,无数文人骚客把“胡杨热泪汩汩流”描绘得感天动地,赚取了无数多愁善感者滴滴同情之泪。其实,那泪是沙漠征服者的自豪之泪。
多少年来,我们历尽磨难却终于未倒下。我们用坚强为沙漠守护一片绿色,继续书写那“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神话。
【1】照样子写词语。
成百上千(含有两个数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密如蛛网(含有比喻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树中巨人”和“胡杨泪”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保存水源,胡杨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采用了第几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赞扬了胡杨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神秘的“无底洞”
①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现象。然而中国一些古籍却多次提到海外有个深奥莫测的无底洞。事实上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一个“无底洞”。
②它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由于濒临大海,大海涨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会排山倒海地涌入洞中,形成一股湍湍的急流。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万多吨。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曾有人怀疑,这个“无底洞”,会不会就
像石灰岩地区的漏斗、竖井、落水洞一类的地形。然而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人们就做了多种努力,企图寻找它的出口,却都是枉费心思。
③为了揭开这个秘密,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接着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上的各条河、各个湖,满怀( )地寻找这种带颜色的水,结果令人( )。难道是海水量太大把有色水稀释得太淡,以至于无法发现?
④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
(选文有删改)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愿望 希望 盼望 凝望 失望
【2】“为了揭开这个秘密”一句中的“秘密”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
【3】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科学家曾多次探索过无底洞,所以证实,地球上这个“无底洞”是确实存在的。
B.“无底洞”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
C.美国曾派出两支考察队对“无底洞”的出口进行了不同的试验,但都一无所获。
【4】文章最后一段留下的那些问题也一定激发了你的好奇心。请你简要写下一种探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练习。
权力
熊、灰狼、狐狸组成一个强盗团伙,常常肆无忌惮地袭击羊群,使羊群不得安宁。
羊群中的头羊决定采取分化的办法对付这伙强盗。于是采用进谗言、挑拨离间等办法,但都没有成功,因为黑熊、灰狼、狐狸团结得很紧密,它们并不相信谣言。后来头羊死了。死前,它把位置交给一位年轻的羊。这位年轻的羊并没有直接上任,而是提出了一个令大家十分吃惊的计划。它说,要请黑熊、灰狼、狐狸其中的一个来担任羊群的头领。
对此,大家都坚决反对。但是被委以重任的年轻山羊却坚持自己的主张。它把这一决定传递给黑熊、灰狼、狐狸。它们都十分兴奋,谁要是当上羊群的头领,就意味着拥有整个羊群的指挥权,这里的好处太多了。
可是,由谁来当这个羊群的头领呢?
黑熊想:我在团伙中力气最大,作的贡献也不小,这羊群的头领应该由我来当。
灰狼想:我在团伙中最为凶猛,咬死的山羊最多,论贡献我最大,这羊群的头领应由我来当。
狐狸想:我在团伙中是智多星,很多点子都是我想出来的,我起的作用是最大的,这羊群的头领应由我来当。
为此,它们争执起来,谁也不服谁。就这样僵持起来,火气越来越大。黑熊首先起了杀机,它决定用武力除掉灰狼和狐狸。
黑熊趁灰狼不备时忽然向它发起了攻击,一下子就咬断了灰狼的脖子。
黑熊还准备向狐狸下手。
狐狸看出黑熊的心思。它处处防备着黑熊,同时,准备除掉黑熊。它找到一个经过猎人伪装的陷阱,陷阱上面只有一层树枝。于是,它便躺在上面假装睡觉。因为狐狸身子轻,并没有陷下去的危险。黑熊发现有了动手的机会,于是它猛扑向狐狸,可狐狸却迅速地躲开了,黑熊却一头栽进了陷阱里。
剩下的只有狐狸了,它对羊群已构不成威胁了。
这时,众羊才知道,权力原来只是一个陷阱。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肆无忌惮:_________________
挑拨离间:_________________
【2】在黑熊、灰狼、狐狸组成的强盗团伙中,它们自己认为自己的强项各是什么?
黑熊的强项:_________________
灰狼的强项:_______________
狐狸的强项: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的头羊提出一个怎样的计划?这个计划为什么令大家十分吃惊,而让强盗团伙十分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说“权力原来只是一个陷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托在手里,美滋滋看着。
②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家客厅的一面墙上有一个宽宽大大的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真像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摆放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③那是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④我迷恋上老师家的书架了。在书桌前,我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⑤放学回家,我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呢?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的嘴角出现了一丝笑意。
⑥那是一个秋日,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地说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⑦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了这些能用的木料。
⑧歇班两天的爸爸__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__准备好锤头__钢锯__各种钉子__油漆__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活。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⑨终于,小小的书架做成了!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⑩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如今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1】结合上下文解释“意气风发”和“亭亭玉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围绕“书架”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请概括填空。
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架伴“我”成长。
【3】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1)从“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这句话可以看出“我”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③自然段写道:“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联系短文内容,想象“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4】选择。
(1)为短文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B.,,、、、…… C.,。、、、。
(2)对文中“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
A.当年的书架已经陈旧了,就像一个老人,是“我”精神上的长者
B.书架虽然陈旧苍老,但它陪伴“我”成长,给予“我”知识
C.“撑起我的腰身”的意思是“我”的腰不好了,书架使“我”挺直了身子
【5】文中的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是如何陪伴你的?有着怎样的意义?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竭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禀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阻塞__________ 禀告__________召集__________担子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竭尽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达事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营。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练习句子。
1.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用这种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妈妈的眼睛似乎实在是太昏花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任选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八月,天气极热。鸡套拉着翅膀,狗吐着舌头,蝉热得不停地叫。(热)
忙 冷 吵 辣 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
扩句
2.我日日盼新年。
扩句
3.他的父亲带来了几只很好看的鸟儿
缩句
1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改“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
3. 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4.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詹天佑不怕困难。詹天佑不怕嘲笑。(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
2 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21、以“西蒙的孩子有了新的家”,展开想像,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