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徇:示众
②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法
③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与……交好
④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复:返回,还
⑤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谢:感谢
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将:扶持
⑦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极:极点
⑧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弟:但,只管
A.①③⑤⑦ B.②③⑤⑥ C.①②⑥⑧ D.④⑥⑦⑧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臣之所好者道也
C.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纵一苇之所如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楼外鸟鸣声
孔令建
清明回乡祭祖,在新筑的自家楼房里拥衾独睡,有一种深邃曼妙的虚静,弥散于周身之间。次日,久违的乡间晨曦,一下催醒我梦里一晌贪欢的沉香。向隅枯坐,旋转的微光勾起内心怀旧的清愁。正踟躇间,窗外一缕吐翡铺翠的绿丛中,突然奏起一串打击乐一样的天籁妙音:滴溜儿,滴溜儿!吱咕咕,吱咕咕!呢,叽、叽、叽喳,叽喳……
是鸟鸣声!而且是几种飞鸟齐奏的混合乐,仿佛一支乐队,面对饥渴的观众,尽情抹出一串串发烧的音符;又仿佛是一张躲闪不开的网,律动着古筝、二胡、苗子,扬琴,钢管的颤音,在半明半昧的晨曦中,将我深深笼罩。
这样纯粹的声音,这样仿佛溅着绿魂的声音!它朴素的本质,让我感到一种生活的快意与灵魂的悸动。循着鸟鸣声,我来到空荡无人的后花园。后花园以竹篱为墙,墙身挟以盛开招展的牵牛花,端庄古雅的宫粉茶花,幽香挺拔的寿星桃,以及各类错综复杂的荆棘藤蔓、蒿芒杂树。花园之中,有疏菜摇曳,有瓜果盛放,有春风吹动泥土发出的细碎“琴声”。“琴声”里,我能抓捏出年迈的母亲精心打理过的岁月。这是一方母亲用汗水雕镂的圣土,它让我回到江南,淡烟疏雨中,那采兰配芷的意气风发;也让我回到蓬瀛城的林润,那孤岛上奇幻的梦境。花香鸟啼,日暖云散。在纯净的空气里,我尽情打开透明的灵魂,拾撷朝露,吮吸故地的沁泽,以滋润我身心。
滴溜儿,滴彻儿!吱咕咕,吱咕咕!叽、叽、叽、叽喳,叽喳……
齐奏的混合乐,因我的出现而消停了片刻,接着又挥抹出协奏曲的和鸣。我不敢再深入母亲打理的后花园,我害怕这些天籁的和鸣,因我的入侵而再度消失。我躲在竹篱的后面,观看这清声呖呖的鸟群。一只白肚灰翅的麻雀,穿着细黑的高筒靴子,站立在枝头的浓荫中,张开两片镶着黄边的长嘴唇,一声婉转的短音,便从紫红的喉头飘散而出——快快起来,快快起来!仿佛是勤劳的钟声,鞭策沉睡的乡村,叫乡村迈开脚步,奔向春耕的繁忙。一只绿背黄纹的鹧鸪,从一棵老栎树的枝头跃到一棵野毛样的绿丛中,凝神片刻,左顾右盼,之后便撑出小巧玲珑的红喙,撒野般用短促而嘹亮的歌喉,清唱了起来——咕咕咕,别糊涂,别糊涂!那声调仿佛是时光的指针,穿透缥缈的空气,指向楼房里那些慵懒的贪睡者。接着,撇着八字胡的松鸦,神情怪异的黑鹭,吟落一地杜鹃花的子规,凶猛的秃鹫,学舌的鹦鹉,等等,先后然承麻雀与鹧鸪的衣钵,把缠绵悱恻、山重水复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撒泼开来,颇有钱塘春潮的气势!
多么华美而珠圆玉润的交响乐,仿佛携着小提琴、钢琴、二胡、洞箫、萨克斯骤扬骤止的滑音,飞向岁月的灵河,丰饶着我的忧伤与快乐,我多想与它合二为一,永远倦憩在它汹涌的和音中。这些年,久居繁华的都市,汽车喇叭的鸣响,流动小贩的吆喝,熙攘人流的喧嚣,装修工具的吵闹,汇成了一弘浩荡的洪水,将我挤扁,使我再难寻觅内心渴望的田园风光与天籁的和鸣,接近清纯无邪的大自然本色。
我常在午夜的梦境中,憧憬着那些远去的乡间的鸟鸣声,那妙不可言的天籁的和鸣和大自然本色。我想把这种憧憬,以我的勤勉,带回到与我息息相关的大都市之中,让它在大都市的土地上,积淀内存。只要有内存的种子,就一定有追求的繁花绚放瑰丽……一如当年的母亲,面对一片泥泞的沼泽地,发誓要将它变成自己的后花园,才使我在清明回乡祭祖之际,接受了一场天籁和鸣与大自然本色的盛宴……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12版)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均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例如“窗外一缕吐翡铺翠的绿丛中”“几种飞鸟齐奏的混合乐,仿佛—支乐队”等语句。
B.“我”循着鸟鸣声来到了空荡无人的后花园,看到牵牛花,宫粉茶花、瓜果等,不仅享受了美景,也忆起了勤劳的母亲。
C.写麻雀“穿着细黑的高筒靴子”“白肚灰翅”“两片镶着黄边的长嘴唇”和“紫红的喉头”,运用了拟人手法和细节描写。
D.回乡祭祖后,“我”久居繁华都市渴望田园诗意的内心,在纯净空气和花香鸟啼里得以唤醒和满足,而对城市生活更加厌倦。
【2】文章多处写鸟鸣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3】文中画线句“它朴素的本质,让我感到一种生活的快意与灵魂的悸动”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如实汇报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其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为下文提出赡养祖母终老作铺垫。
(3)庄子的《逍遥游》开篇写鲲、鹏形象时,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鲲之大,“______________”鲲变化为鹏,振翅奋飞时,“______________”,遮天蔽日,声势浩大。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发出愤激质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然的轮回与人生的短暂,也表达了李煜的痛苦与绝望等复杂的情感。
(3)《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老师发怒时,自己态度愈发恭敬,等到老师高兴时,便又去请教,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并序》中的“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的相互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2)《氓》中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 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纵死不悔。
7、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
(2)引壶觞以自酌, 。
(3) ,烟光凝而暮山紫。
(4)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
(5)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6)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7)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骏马的例子,说明学习不可以一蹴而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4)《阿房宫赋》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就简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行路来反面设喻、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写出陈涉高举义旗并得到天下响应的盛况。
(3)出自于《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现常用来比喻有些人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4)生活中,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有用,默默无声比有声更感人,《琵琶行》里白居易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述琵琶声,也表达了类似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好事近
【宋】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①。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注: “万花川谷”是杨万里书斋“诚斋”前花园的名字。
【1】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词主要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月色?试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卫公孙朝①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②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节选自《论语·子张》)
【注】①公孙朝:卫国大夫。 ②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坠于地 坠:毁坏
B.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告:告诉
C.叔孙武叔毁仲尼 毁:毁谤
D.犹可逾也 逾:逾越,超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B.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C.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D.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武之道,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现泛指宽严相济、张弛有致的治国和处事方法。
B.宫墙,指王宫的围墙,如王宫之内的柳树就被称为“宫墙柳”。
C.仞,古代度量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文中用“数仞墙”比喻学问高深。
D.日月,子贡把孔子比作日月,后世甚至有人称孔子为代天发令的“天铎”,极尽美誉。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说“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荀子也有类似的思想,《论语》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荀子在《劝学》里说“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古人告诉我们,环境对个人成长很重要,但个人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才能等影响他人,改变环境。
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你对此是如何认知与理解的?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