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拿破仑战败,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在俄国文化上留下了痕迹,最好的证明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战争与和平》就是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展开的。
B.“思想精深”是指想得深、想得透,可以为读者观察世界提供一种有益的角度。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切入世界的独特视角。
C.评论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等作家的文学史地位,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学校与学习者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时空,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均因技术的推动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雨泽下注 ②而后乃今将图南
B.①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②衣赭衣,关三木
C.①谨拜表以闻 ②齐彭殇为妄作
D.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少长咸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对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要精读。精读:用古人的话说就是“熟读玩味”,也就是放慢速度反复咀嚼、读懂、读通、读透。读懂,就是要弄清楚事中每句话的意思,这有时也不容易。读通就是要融会贯通。把握它的内在意蕴。读透,就是把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充分吸收到自己的头脑中来。一个人要提高文化修养,打下做人、做学问的根底,必须精读几本书。
精读,换一种说法。就是细读。多年来我一直感到,我们对于一些前辈大师的著作往往读得很粗心。所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在各种场合提出,我们要细读朱光潜、细读宗白华、细读张岱年、细读汤用彤。细读这些前辈大师的著作,可以读出许多新的东西,可以读出许多对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启发的东西。
当然,要精读一本经典著作或一本前辈大师的著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时要花很大的力气。五十多年前我曾读过日本一位哲学家柳田谦十郎写的自传。他在自传中说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读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为了庆贺这件事,他夫人还专门为他举办了一次家宴。这个故事使我领悟到,一个人写出一本书固然不容易,固然值得庆贺,一个人读完一本当(当然是《纯粹理性批判》这样的经典著作)也同样不容易,同样值得庆贺。
读经典著作不能太性急,不能贪多求快。熊十力先生曾经说,过去一些名人传记往往称赞这个人“一目十行”。其实这种人在当时不过是一个名士,很少能成就大的学问。所以读经典著作不能求快。相反,要静下心来读,要放慢速度,要充分消化,把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充分地吸收到你自己的头脑中来。像康德、黑格尔这样一些经典作家的著作。如果你一年能精读两本,我想就是很大的成绩。如果坚持下去,10年你就可以精读20本,20年你就可以精读40本,那就了不起了,你就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人人都要对你刮目相看。
熊十力先生还盼望年轻学者把读经典著作养成一种习惯。他说,“每日于百忙中,须取古今大著作读之,至少数页,毋间断。寻玩义理,须向多方体究,更须钻入深处,勿以浮泛知解为实悟也”。
同时,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要善于抓住书中最精彩的东西。抓住最有原创性,最有启发性、最有包孕性的东西。所谓最有原创性的东西,就是作者在学术研究和探索中提出的新的见解、新的理论。特别是在理论的核心区域提出的新的概念、新的命题。因为。经典著作和大师著作的价值,就在于这些富有原创性,启发性和包孕性的思想和命题。这就是精华,这就是灵魂。我们要善于发现,要善于抓住,要善于挖掘。
(摘编自叶朗《和青年学子谈读书》)
材料二:
所谓“经典”,是人类按照自己的利益共同选择和留存下来的文明成果,是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经典作品寄托着创作者真实、深刻、丰富的情感与思想。通过它们,我们得以聆听高贵灵魂的声音并获得与之交流的机会,开启跨越时空的思想之旅。著名作家伊塔诺·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说“经典作品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所达到的位置”,因此它也是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文化基础。研读、欣赏经典作品,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形成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使人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海量的信息、纷繁复杂的世界,摆脱外界的喧嚣和浮躁,消除内心的焦虑和恐惧,看清脚下的道路和今后的选择,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充实丰盈、更有意义。
研习经典对青年人来说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为此,一方面,广大文艺工作者、主流媒体以及学校等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为青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尤其是在经典作品的传播与传承方面,需要突破传统的传播模式,遵循新媒体传播的规律,贴近青年人的心理特征和审美偏好,创新理念、内容、方法、手段,灵活运用影像、音频、动漫、游戏等多种形式,不只引导青年人关注、喜爱经典作品,更要帮助他们真正走进经典作品,使其成为引领青年成长、前行的灯塔。
另一方面,青年人也要把握好人生的黄金时期,多研读、多品味经典作品,在生活与成长中认真体会经典作品里伟大而深邃的精神世界。这对于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文化修养、道德情怀都大有裨益。面对经典,不能抱有浮躁的心态和功利的取向,将其视为装点门面的工具。面对经典,需要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仔细体会其中的精神与魅力。经典作品代表了其所在时代的最高智慧,经过岁月的考验却历久弥新,值得我们用心、用情去“深阅读”。经典作品博大精深,有的艰涩难懂,要真正走进它们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过程,绝非易事。但当我们克服困难,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能感受到豁然开朗的喜悦,得到丰厚的收获与心灵的成长。面对经典,还要避免误读、曲解,要保有敬畏之心,切忌恶搞、歪曲经典作品,伤害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民族情感。
(摘给自文卫华《追经典是一生一世的功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读,就是要弄清楚书中每句话的含义,融会贯通,把握它的内在意蕴,充分吸收书中有价值的东西。
B.精读一本经典著作或一个前辈大师的著作,并非易事。如日本哲学家柳川谦十郎说过自己花了整整一年才读懂《纯粹理性批判》。
C.熊十力先生希望年轻学者养成读经典的习惯,每天坚持阅读,而且多方体察研究:钻入深处,切忌浮躁和一知半解、
D.主流媒体等要灵活运用影像,音频,动漫,游戏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人真正走进经典作品之中,领会经典的魅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著作和大师著作的价值就在于书中最有原创性的东西,即作者在学术研究和探索中提出的新的见解,新的理论。
B.著名作家伊塔诺•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该书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
C.经典作品代表时代的最高智慧,经过岁月的考验而历久弥新,所以需要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仔细体会其中的精神与魅力。
D.青年人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需要多研读、多品味经典作品;而经典作品里的伟大而深邃的精神世界,需要在生活与成长中认真体会。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张艺谋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的演员均为临时选定的业余演员:影片画面朴素单调,但故事却震撼人心,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B.《红楼梦》讲述了宝黛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通过对封建大家族的描写揭示了深刻的主题,全书独到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语言艺术为它锦上添花。
C.当我们阅读《离骚》《过零丁洋》等古代爱国诗歌时。被诗人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和温温系民之柔肠所感染。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情感
D.《三峡好人》选了一个很好的题材,韩三明的故事非常打动人,没有夸大其词的大批判,细节也很生动,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实至名归。
【4】请简要分析材料—使用的论证方法。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阅读经典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诗人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7)《登高》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君子不应对物质生活有太高的要求,而应该“______,______”,才能称得上是好学。
(2)在《过秦论》中,贾谊铺叙各国依仗优秀的人才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对秦国展开攻势,但结果却是“______,______”,导致各国的联盟瓦解,争相贿赂秦国。
(3)《将进酒》中,“______”表达了李白对于功名利禄的鲜明态度,“______”则抒发了定能一展才华的无比自信。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老子》四章”中警告自我吹噓、指出自我夸耀有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③《将进酒》中表现出一种及时行乐思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一句描画出千里江面似白绢,波光闪亮的意境。
⑤《念奴娇·过洞庭》中,月下洞庭“_____________”的气象与抒情主人公“肝肺皆冰雪”的胸怀交相辉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在描述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的蓬勃景象后,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欣羡之情以及岁暮无成的慨叹。
(2)孔子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批评了《庄子·齐物论》中消极的生命观。
(3)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两个明亮的意象描绘了月下洞庭湖表里澄澈的优美景象。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被贬黄州时多次畅游赤壁回忆英雄,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执长矛吟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的儒者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闻所见,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死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9、名句填写。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相思之浓重。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
(3)《<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而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河源军汉村作①
吕温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
樵采未侵征虏②墓,耕耘犹就破羌屯③。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④华风亦暗存。
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注)①吕温出使吐蕃,途经旧河源双人居住的村庄时有感而作。河源军为唐高宗时所置。唐军在此屯基戍边,有效地防御了吐蕃的侵扰。肃宗时其地被吐蕃占领。②征虏:将军的封号,泛指当年屯田部队的军官。③破羌屯:此处指唐兵营旧址。④伏腊: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一个“忽”字,一个“旧”字,把作者的思绪拉到了从前,感受复杂。
B. 颔联运用了细节描写,“未侵”“犹就”可见河源军汉村民心之所向。
C. 颈联写汉村里的村民修筑城堡作为天险,以保卫汉族的风俗习惯。
D. 本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生动地反映了汉民在异族统治下的生活情形。
【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11、阅读《阿房宫赋》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儒之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亦念其家 秦王恐其破壁
B. 奈何取之尽锱铢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多于南亩之农夫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始负栋之柱”始,连用六个句子,既是排比又是对比,一方面是写奢靡的生活,另一方面写辛勤的劳作,这种巨大的反差预示了秦王朝的危机。
B. “戎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叙写陈胜吴广起义,刘邦攻入咸阳,项羽火烧秦宫之事,含蓄地写出“不施仁义”是秦王朝灭亡的主因。
C. 杜牧这篇史论性质的赋最终想说明的道理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者借古讽今,意在言外,提醒统治者爱惜民力,不重蹈秦灭亡的覆辙。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9月11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收了一名心脏骤停的病危患者。经急救医生全力抢救,患者才转危为安。
事后,患者的父亲李先生要求医院赔偿1500元。面对众人的不解和指责,李先生解释说,他非常感激医护人员救了他儿子性命,但一码归一码,索赔的原因是因为医院在抢救中剪坏了他儿子的衣裤,还弄丢了他儿子的一张身份证、一张银行卡和500元现金等物品。医院应当保管好患者的财物,弄丢了就是医院的工作疏忽,就应当赔偿。在索赔要求遭到医院拒绝后,李先生选择向警方报案。经过警方调解,医院同意赔偿李先生1000元,这笔钱是由最初参与抢救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凑的。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激烈的争论。
请你选择医院或者李先生一方的行为,阐发你个人的见解看法,体现你对当事一方行为的的思考和分析。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