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吉林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宫职称呼别人,如《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就是以第一称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就是以为官之地来称呼。

    B.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干支纪年循环往复,易造成混乱,古人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C. 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略有变化。

    D. “杀青”指写定著作,完成作品。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防虫蛙和便于书写,先把竹简用火烤干叫做杀青。

  • 2、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技经肯綮之未尝   ②刀刃若新发于硎 ③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④秦人不暇自哀   ⑤所当者破 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⑦戍卒叫,函谷举   ⑧何为而在此 ⑨鹊起于前

    A.①④⑧/②③⑥ /⑨/⑤⑦ B.①④⑧/②⑥⑨/ ③/⑤⑦

    C.①⑤⑧/②③⑥/⑨/④⑦ D.①⑤⑧/②⑥⑨/③/④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仁慧

    汪曾祺

    小时候,我是个惯宝宝,我的母亲盼我能长命百岁,让我在观音庵里寄了名。庵里的住持我已经记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师父。

    二师父是个面色微黄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个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在她当家的这几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败落景象。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无用

    二无用也知道自己无用,就退居下来,由仁慧来当家。

    仁慧是个能干人。

    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别的施主家想来也是如此。观音庵的咸菜非常好吃,是风过了再腌的,吃起来不是苦咸苦咸,带点甜味。祖母收了咸菜,道一声:叫你费心。随即取十块钱放在食盒里。仁慧再三推辞,祖母说:就算是这一年的灯油钱。

    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

    她请瓦匠来检了漏,请木匠修理了窗槅。窗槅上尘土堆积的槅扇纸全都撕下来,换了新的。而且把庵里的全部亮槅都打开,说:干嘛弄得这样暗无天日!院子里的杂草全锄了,养了四大缸荷花。正殿前种了两棵玉兰。她说:施主到庵堂寺庙,图个幽静。荒荒凉凉的,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谁还愿意来烧香拜佛?

    我的祖母隔一阵就要到观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观音庵过的。每次都是由我陪她去。祖母的散生日总要在观音庵吃一顿素斋。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草(即冬菇)饺子。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蕈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

    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焕然一新,给三世佛重新装了金。在正殿对面盖了一个高敞的过厅。正殿完工,菩萨开光之日,请赞助施主都来参与盛典。这一天观音庵气象庄严,香烟缭绕,花木灼灼,佛日增辉。施主们全都盛装而来,长裙曳地。礼赞拜佛之后,在过厅里设了四桌素筵。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使这些吃长斋的施主们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饺子。她们吃了之后,把仁慧叫来,问:这是怎么做的?怎么这么鲜?没有放虾籽么?仁慧忙答:不能不能,怎能放虾籽呢!就是香蕈!——黄豆芽吊的汤。

    观音庵的素斋于是出了名。

    于是就有人来找仁慧商量,请她办几桌素席。仁慧说可以,但要三天前预订,因为竹荪、玉兰片、猴头,都要事先发好。来赴斋的有女施主,也有男性的居士。也可以用酒,但限于木瓜酒、豨莶酒这样的淡酒,不预备烧酒。

    二师父对仁慧这样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说:这叫做什么?观音庵是清静佛地,现在成了一个素菜馆!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赴斋的人多,收入的香钱就多,大家都能沾惠。佛前乐助的钱柜里的香钱,一个月一结,仁慧都是按比例分给大家的。至少,办斋的日子她们也能吃点有滋味的东西,不是每天白水煮豆腐。

    尤其使二师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学会了放焰口【注】。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从来没有尼姑放焰口的。仁慧想: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过这样的规定?她要学。善因寺常做水陆道场,她去看了几次,大体能够记住。她去请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铁桥。这铁桥是个风流和尚,听说一个尼姑想学放焰口,很惊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她对经卷、唱腔、仪注都了然在心了,就找了本庵几个聪明尼姑和别的庵里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轻尼姑,学起放焰口来。起初只是在本庵演习,在正殿上摆开桌子凳子唱诵。咳,还真像那么回事。尼姑放焰口,这是新鲜事。于是招来一些善男信女、浮浪子弟参观。你别说,这十几个尼姑的声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癞猫嗓子要好听得多。仁慧正座,穿金蓝大红袈裟,戴八瓣莲花毗卢帽,两边两条杏黄飘带,美极了!于是渐渐有人家请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不再有人议论。

    观音庵气象兴旺,生机蓬勃。

    解放。

    土改。

    土改工作队没收了观音庵的田产,征用了观音庵的房屋。

    观音庵的尼姑大部分还了俗,有的嫁了人。

    有的尼姑劝仁慧还俗。

    还俗?嫁人?

    仁慧摇头。

    她离开了本地,云游四方,行踪不定。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有许多关于仁慧的谣言,说仁慧有情人,生过私孩子……

    有些谣言仁慧也听到了,一笑置之。

    仁慧后来在镇江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卖素菜、素面、素包子,生意很好。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子。

    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

    (原载一九九三年第六期《小说家》,有删改)

    【注】放焰口:旧指人死后请和尚做佛事,和尚向口吐火焰的饿鬼施食,以使亡灵不受伤害。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的是尼姑仁慧的故事,充满生活气息,美而有情趣,结尾写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别有意味。

    B.小说既有对事件的总体勾勒,也有对细节的生动描写,比如小说着力描写了仁慧“放焰口”时所穿的色泽鲜丽的服饰。

    C.小说通篇以孩童的视角叙述,增强了小说人物的真实性,开头写“我”在观音庵里寄了名,也起到了引出下文情节的作用。

    D.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寥寥几笔就能活化场景和人物,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汪曾祺“淡而不寡”的语言风格。

    【2】小说中的仁慧既深谙世俗又自由超脱,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香蕈饺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 “_______________”两句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对比手法,把天姥山和五岳、赤城山相对比来展现天姥山高大巍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用“六王毕,四海一”来形容秦始皇灭掉诸侯统一天下的过程,《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此表达的意思相同。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李凭箜篌引》)

    (2)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锦瑟》)

    (3)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书愤》)

    (4)君子是儒家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孔子认为文采与质朴搭配得当才是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5)江与月总是引发文人骚客的无限遐思,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江月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诗人多以酒入诗,《将进酒》就淋漓酣畅地抒发诗人李白的酒兴诗情,此时的他刚被赐金放还,本应倍感失意,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为悼念亡妻所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词的下片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写二人虽于梦中相见,千言万语难以言说,化作清泪两行。

    (8)《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表述士因为任重道远,所以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和刘裕当年北伐气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他当初居住的地方,如今却是“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蜩与学鸠在林中起飞和碰到树木就停下来的情景。

  • 7、默写

    (1)士不厌学,_______________。(《管子·形势解》)

    (2)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柳永的《雨霖铃》在写惜别难舍之苦时,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别后渐行渐远的遥远路程,更添无限愁苦。

    (4)《前赤壁赋》中以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音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窦娥冤》的作者是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祥瑞动物,相传能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常常被古代诗人写入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袍”古代指外衣,“泽”古代指内衣,二者连用指军中的同事,这一说法源于《诗经·秦风·无衣》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壮举,很多人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但苏洵在《六国论》中却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3)小刚是一名入团积极分子,老师引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他努力向模范看齐,用反面典型对照反省自己。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

    (宋)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噓气玉蜺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②蛻: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蛻,指白虹。③却:此处指“返回”。④去:作“来”讲。⑤浑:简直。

    1以下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

    B.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C.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识见。

    D.“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抒情手法上委婉含蓄,用笔婉转,蕴蓄着极为深沉的精神力量。

    2诗题为“感愤”,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劝学(节选)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劝学》)

    (注)①蒙鸠:即鹪鹩,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②苇苕(tiáo):芦苇的穗。③潃(xiǔ):臭泔水。④柱:折断的意思。⑤醯(xī)酸而蚋(ruì)聚焉:意思是: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醯,醋;蚋,蚊类小虫。

    1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巢非不     完:完美。

    B. 百仞之渊     临:面对。

    C. 者然也     渐:浸渍。

    D. 其德     象:象征。

    2下列句子中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南方有鸟,名曰“蒙鸠”   积土成山,风雨兴

    B. 渐之滫,君子不近     百亩之田,勿夺

    C. 白沙在涅,与俱黑     冰,水为,而寒于水

    D. 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斧斤时入山林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蒙鸠”系巢于芦苇之上,风至苇折卵破子死的比喻,说明人应该注意立身的方式。

    B.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组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C. 作者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的比喻之中,“醯酸而蚋聚”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

    D. 作者用“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来比喻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6岁的武亦妹是上海复旦附中一名在读高中生,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举夺冠军后,便成为网络内外热议的焦点。有人质疑她,认为她的成功源于对手的临场失误,纯属偶然;也有专家估算,武亦姝至少有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即使和文学专业博士生对决也分毫不弱。此事一经媒体报道,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这一现象,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