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套子的题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套子其实不只是指别里科夫的穿着,还指他的思想和行为。
B. 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实际在现在的社会也上也有,比如说保守。
C. 别里科夫是因为戴上了沙皇统治者给他的套子,他才显得那样变态和猥琐。
D. 华连卡姐弟因为没有任何套子显得非常活泼快乐,所以说应该摒弃社会上给予人的任何套子。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A.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分别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据此判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九月”,可称为“季秋”、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微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C.“六经”即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的,有《诗经》《尚书》《礼经》《论语》《周易》《春秋》。
D.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至于以右为尊还是以左为尊,不同朝代也不尽相同。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诗使万物变得可爱
[英]雪菜
①诗的确是神圣之物。它既是知识的圆心,同时又是知识的圆周。它包含了所有的科学都要涉及的东西,是一切其他思想体系之根和花朵。倘若没有诗,那么什么能成为我们尘世的安慰,什么又是我们对天国的希冀呢?诗不是推理,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人不能说:“我要写诗。”即使最伟大的诗人也不能这样说。
②创作状态中,心灵的力量是内发的,而我们的天赋无法预见它的来去行踪。即使这种力量能长久保持它原有的纯洁和力度,谁也无法预测它的结果将如何伟大。然而创作一旦开始,灵感亦渐消失;因而,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值得夸耀的诗篇,可能只是诗人最初构想的一个淡淡的影子。有人声称最优美的诗篇产生于勤奋和学习,我愿求助于当今最伟大的诗人对这一点作出评判。创作上的埋头苦干以及作品的精雕细刻,一向为评论家所称道,然而,我们这样的理解更为正确:这不过是提醒作家注意灵感袭来的瞬间,在没有灵感之时,作家就得用这种传统、常规的手法对灵感的空白进行补缀,这是人的诗歌天赋本身的局限所造成的一种必然。弥尔顿在分段创作《失乐园》之前,早已有了作品的整体构思,这一点,我们有诗人本人的话语为证,因为他曾说缪斯注已向他“口述”了这首“未曾预想的诗歌”。
③诗是最快乐、最美好的心灵在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刻留下的记录。每个人都能感到自己的心中常有转瞬即逝的思想、感情的造访,它们总是不期而至又不辞而别,然而总是无以言喻地使我们的心头升腾起快乐与庄严。在它们的消逝带来的遗憾和惆怅中,我们依然能感到快乐,这快乐已融入了我们的本质中。缪斯的到来,仿佛一个更为神圣的天性渗透到我们自身的天性中,只是它的脚步好似一阵掠过海面的风,当波浪平静之后,它也消失了踪影,只剩下层层细沙铺满寂静的海滩。这一切以及类似的情景,只有情感特别细腻、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人才能体味到。处于这种状态下,人的心境容不得任何一种低级粗俗的欲望。在本质上,美德、爱情、友谊、爱国主义等炽热的感情正是与这些快乐的感情相联的,只要这些感情存在,自我就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诗人不仅是感情细腻的精灵,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一切,他们还要饱蘸这来自天国的瞬息即逝的颜色来渲染他们所体味的一切。一个单词,一个笔触,在写景或抒情中都会扣向人们沉醉中的心弦,从而在那些曾体验过这些情感的人们当中,唤醒那沉睡的、冰冷的、埋葬了的往昔的意境。就这样,诗能使世间一切最美好的事物得到永生。它捕捉到飘入人生阴影中的转眼即逝的幻象,用语言或形式来点缀它们,然后,把它们送往人间,给人类带去快乐的喜讯。
④诗使万物变得可爱。它使美的东西锦上添花,使畸形的东西变得美丽;它使狂喜与恐惧、悲伤与快乐、永恒与变幻缔结姻缘;在它柔和的压力下,势不两立的事物变得彼此相容。在它的光芒照耀下,每一种形态的生活都获得一种神奇的同感,变成了它所呼出的灵气的化身。它揭开了世界平淡无奇的面纱,露出赤裸的酣眠的美,这美就是世界一切形象的精神。
(选自《西方文论选》,有删改)
(注)缪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女神的总称,文中代指灵感。
【1】作者为什么说诗是“神圣之物”?请根据第一段文字简述其理由。
【2】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述层次。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是神圣之物,既是知识的核心,又覆盖所有科学领域和思想体系,可以给尘世的人们带来慰藉和希望。
B.诗篇产生于勤奋和学习,作家就得埋头苦干精雕细琢,这是人的诗歌天赋本身的局限所造成的一种必然。
C.转瞬即逝的思想、感情总是不期而至又不辞而别,只有情感特别细腻、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人才能体味到。
D.诗能捕捉到飘入人生阴影中的转眼即逝的幻象,用语言或形式来点缀它们,诗能使世间一切最美好的事物得到永生。
【4】诗在哪些方面有使万物变得可爱的功能?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5】简析本文的论证特色。
4、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黑格尔的“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佐证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
(2)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武侯祠庄严肃穆的气氛,抒发凭吊之情。
(3)《过秦论》中,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七律 答友人》 中“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 _______,______”两句诗。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书愤》中抒发年老岁月蹉跎,壮志未酬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 ,_____。
(3)《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____,_____。
(4)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有意避开廉颇,他这样向门客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
(2)姚鼐的《登泰山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3)曹操《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客至》一诗的韵脚为( )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客至》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
B.《客至》颔联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浓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宾至》“老病人扶再拜难”写自己老病,需人搀扶,不能尽礼,在致歉中隐含着诗人有老友来访的万分喜悦。
D.《宾至》诗题虽突出“宾”字,但在写法上,却处处以宾主对举,实际上突出的是诗人自己。
【3】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主书滑涣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阻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货饷奔委之。杜佑、郑絪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至余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余庆叱去。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后涣以赃败,帝浸闻叱去事,善之。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黄州司马,余庆执奏:“诸道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开徼幸路,不可。”权者不悦。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余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太滥,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余庆条奏惩革。迁尚书左仆射。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帝患典制不伦,谓余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余庆引韩愈、李程为副,凡损增仪矩,号称详衷。复为太子少师,封荥阳郡公,兼判国子监事。建言:“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离散。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体百取一,以资完葺。”诏可。穆宗立,加检校司徒。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余庆少砥砺,行已完洁。仕四朝,其禄悉赒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阅之。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遗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缗。宪宗每命余庆,必诫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
(节选自《新唐书·郑余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B.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C.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D.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2】下列对文中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品:指九品官阶的第五级。我国古代自魏晋时起,把官吏分为九等,从一品到九品。
B.国子监事: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C.儒学:指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古代影响巨大。
D.缗:本指穿铜钱用的绳子。后代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百文。文中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余庆正道直行,不惧奸佞。主书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狼狈为奸,敛取财物、气焰嚣张,别人姑息不问,他却当面呵斥滑涣。
B.郑余庆建言献策,颇有见识。医工崔环无功受赏,他上奏说不可开启侥幸之路;太常肄乐禁止用鼓,他提议应该恢复旧制。
C.郑余庆重视教育,力主兴学。面对学校荒废,诸生离散的情况,他主张从全体官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修葺学校。
D.郑余庆品行高洁,令人赞叹。他自奉甚薄却把俸禄全部拿出来周济亲戚或救人急难;他关心后辈,勉励他们在儒学上有所成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
(2)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
12、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
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
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