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古代王公贵族家里都有舍人。)
B.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庄敬。)
C.召有司案图(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设九宾于廷(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②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B. ① 善万物之得时 ② 襟三江而带五湖
C. ① 园日涉以成趣 ② 或棹孤舟
D. ① 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朱自清先生
冯至
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封面是黄色的,里面的诗有一个共同趋势: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路,而《雪朝》中的六个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
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至于常常见面,能谈些文学上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
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结为朋党,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读不到的。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是说:“他读了不少的书。”
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不幸他在中途死去。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现在我如果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在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
一九四八 北京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写朱自清先生,却从诗集《雪朝》写起,因为朱自清是《雪朝》的作者之一,通过《雪朝》很自然地引起对朱先生的回忆,也是为了表现朱先生质朴的品质。
B. 文中的“迂途”指的是诗歌发展走的不必要的歧路,“乡愿”指对家乡的有深厚情感的人,“畏友”指能严正指出自己错误的朋友。
C. 文章第五段结尾说“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知道”的内容应该是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光明方面发展。
D. 本文以与朱自清先生交往的时间为线索,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突出了朱先生忠实朴素的特点。
【2】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3】今年是朱自清先生诞辰 120 周年,请结合本文和你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勾画出朱自清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不少于50 字。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中,诗人由自己的不得志联想到历史上古圣先贤不被理解的普遍现象的两句是“____, 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将钉头和米粒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不追求物质享受,把读书学习当作最大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2)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 。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讨论了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永恒,用“ , ”两句从“不变”的角度表达作者“而又何羡”的具体原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表达了人生在世,顺从内心的心愿,才是最好的选择。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被奉为经典,尤其是“ , 。”两句,将秋日山水之色彩和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3)李密的《陈情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命途多舛、孤苦无依的悲凉人物,文中形象的描写其孤独的处境,被后世奉为经典的句子是: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以大树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两句浸透了人事变化、江月永恒的哲理。
(3)我国古典诗文常有这样一种意境:天地辽阔,一只小舟浮于水面。比如“_______,_______”。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感叹世事艰难,追述了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2)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无限怅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燕歌行并序》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自 题①
白居易
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
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②。
傍看③应寂寞,自觉甚逍遥。
徒对盈尊④酒,兼无愁可销。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所作。②趁朝:上朝,这里指到庭办公。③傍看:在别人看来。④尊:同“樽”,酒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老”字表明诗人做官时间很长,经受挫折之多,官场处事老道,心理已经成熟。
B. 颔联描写诗人在江州司马任上,一年四季文案不多,还可以不用到庭办公,生活自由。
C. 颈联“傍看”与“自觉”对比,突出了诗人不甘寂寞,努力寻求逍遥自在的生活情趣。
D. 尾联表明,诗人本欲用酒来排解心中忧愁,却恍然发现,喝酒反而加重空虚寂寥之感。
E. 全诗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通过对江州为官生活的描绘,含蓄地表露了诗人细腻的心迹。
【2】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之伟,字子大,吴郡钱塘人也。家世儒学,以《三礼》专门。父规,梁奉朝请,与光禄大夫济阳江革、都官尚书会稽孔休源友善。
之伟幼精敏,有逸才。七岁,受《尚书》,稍习《诗》《礼》,略通其学。十五,遍观文史及仪礼故事,时辈称其早成。仆射徐勉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敕勉撰定仪注勉以台阁先无此礼召之伟草具其仪 乃启补东宫学士,与学士刘陟等钞撰群书,各为题目。所撰《富教》《政道》二篇,皆之伟为序。及湘阴侯萧昂为江州刺史,以之伟掌记室。昂卒,庐陵王续代之,又手教招引,之伟固辞不应命,乃送昂丧柩还京。仍侍临城公读。寻除扬州议曹从事、南康嗣王墨曹参军,兼太学限内博士。大同七年,梁皇太子释奠于国学,时乐府无孔子、颜子登歌词,尚书参议令之伟制其文,伶人传习,以为故事。转补安前邵陵王田曹参军,又转刑狱参军。之伟年位甚卑,特以强识俊才,颇有名当世。吏部尚书张缵深知之,以为廊庙器也。
侯景反,之伟逃窜山泽。及高祖为丞相,素闻其名,召补记室参军。迁中书侍郎,领大著作。高祖受禅,除鸿胪卿,余并如故。之伟启求解著作,曰:“臣以绍泰元年,忝中书侍郎,掌国史,于今四载。臣本庸贱,谬蒙盼识,思报恩奖,不敢废官。著作之材,更宜选众。御史中丞沈炯、尚书左丞徐陵、梁前兼大著作虞荔、梁前黄门侍郎孔奂,或清文赡笔,或强识稽古,迁、董之任,允属群才,臣无容遽变市朝,再妨贤路。尧朝皆让,诚不可追,陈力就列,庶几知免。”优敕不许。寻转大匠卿,迁太中大夫,仍敕撰梁史。永定三年卒,时年五十二。之伟为文,不尚浮华,而温雅博赡。所制多遗失,存者十七卷。
(节选自《陈书•杜之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徐勉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敕勉撰定仪注/勉以台阁先无此礼/召之伟草具其仪/
B.仆射徐勉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敕勉撰定仪注/勉以台阁先无此礼/召之伟草具其仪/
C.仆射徐勉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敕勉撰定仪注/勉以台阁先无此礼/召之伟草具其仪/
D.仆射徐勉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敕勉撰定仪注/勉以台阁先无此礼/召之伟草具其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记》,包含各领域礼乐文化的理论。
B.钞撰是一种史书编纂形式,其创作法为专钞一史,节略重组后拟题作序。
C.廊庙是指殿下屋和太庙,后指代朝廷,古礼规定重要国事要在廊庙谋划。
D.著作是古官职名,专掌文史之任,大著作是著作郎中年资较高者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之伟家学专一,传承友善家风。他的家庭世代研习儒学,专治《三礼》之学。父亲杜规,与光禄大夫济阳江革、都官尚书会稽孔休源友好。
B.杜之伟幼学早慧,少时博览群书。他幼年精勤聪敏,有出众的才智。七岁后先后受教《尚书》《诗》《礼》,十五岁遍读文史及礼仪之类古籍。
C.杜之伟受人推重,从而担当要职。仆射徐勉看重他的文章有笔力,启奏补他为东宫学士;吏部尚书张缵认为他是能为朝廷负重任的大臣之才。
D.杜之伟名闻天下,受到高祖赏识。他凭着强识俊才,在当世享有盛名。高祖久闻其名,召补他为记室参军,后又诏命他不要辞去著作之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昂卒,庐陵王续代之,又手教招引,之伟固辞不应命,乃送昂丧柩还京。
(2)迁中书侍郎,领大著作。高祖受禅,除鸿胪卿,余并如故。
【5】杜之伟上奏疏请求解除大著作之职,是从哪几方面陈情的?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髓所在。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
③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打巴西队之前郎平与朱婷进行了一次对话:“你为什么打球”“为我爸妈”“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成为你”“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那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在时隔12年后重夺奥运会冠军。
④“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年近六旬,身患渐冻绝症的张定宇院长,在金银潭医院这个病毒风暴中心,带领全院上下,打响了战“疫”第一枪。
请综合上述材料,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