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黑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责的性格表现是(  

    A.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

    B.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C.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绘画、诗词、篆刻、摄影、京剧,程天民对每一门都不是浅尝辄止。了解程天民的人都认为,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他深厚的人文修养是分不开的。

    B. 这套“智能门禁云平台”系统,拥有人员信息采集、出入信息采集、重点人员关注、内部人员考核等功能,能让群众真正过上安之若素的美好生活。

    C. 雾霾的治理不能一挥而就,地方政府部门必须直面雾霾治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把雾霾治理常态化,不断改进治理方式,老老实实下些笨功夫,打好持久战。

    D. 节气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它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休戚相关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明代的朝贡体系是最受近现代以来人们诟病的外交政治体系,原因大致有两个:第一,明代政府以朝贡体系的外交方式,把自身树立为“宗主国”的地位,把来往的其他国家,立为“附属国”。第二,在明代朝贡体系之下的外交,是一种在经济上得不偿失的活动,外国的来朝贡品,经济价值有限,而明朝帝国赏赐品的经济价值,大大超出贡品的经济价值。

    明代朝贡体系的确立,是建立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和平共处的核心宗旨之上的。朱元璋曾明确指出:“四方诸夷,僻在一隅,皆限山隔海,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从这个前提出发,明初所奉行的对外政策,充分体现了明朝政府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所秉持的不使用武力,努力寻求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之道的基本宗旨。

    在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核心宗旨下,明朝与周边邻国形成了某些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这种宗主国与附属国关系的形成,更多的是继承以往历朝的历史因素。世界各地及不同时期的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基本上是通过三种途径形成的:一是通过武力的征服而强迫形成的;二是通过宗教的关系或是大众民意及议会的途径形成的;三是由于历史文化的传承,自然而然的和平共处途径所形成的。明代建立起来的宗主国与周边附属国的关系,正是通过第三种途径形成的。

    明代的对外朝贡体系,对于外国的来贡者,优渥款待,赏赐良多。而这些朝贡者,所带来的所谓贡品,更多是作为一种求得明朝中央政府接待的见面礼而已。因此,明朝朝贡体系中的外国贡品,是不能与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宗主国与附属国之间的定期、定额的贡赋混为一谈的。明朝朝贡体系中的所谓贡品,是随意性的、猎奇性的成分居多,缺乏实际经济价值的。因此,如果单纯地从经济效益的层面进行思考,当然是有些得不偿失的。但是这种所谓经济上的“得不偿失”,实际上被我们近现代时期的学者们无端夸大了。明朝政府在接待来贡使者时,无论是“来”,或是“往”,其数量都是有一定规制的,基本上仅限于礼尚往来的层面。迄今为止,我们还看不到明代正常的朝贡往来中的“厚往薄来”对于明朝政府的财政,产生过如何不良的影响。纵观世界历史上所有曾经或现在依然是作为区域核心大国的国家,他们在与周边弱小国家的和平相处过程中,肩负着维护地域局势稳定的义务和责任,在经济上承担比其他周边弱小国家更多的负担,几乎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换句话说,核心大国应承担的政治经济责任,同样是另外一种的“得不偿失”,但是这种“得不偿失”,是作为一个区域大国在承担区域和平稳定责任时所必备的重要前提。明代的朝贡体系虽然带有某些虚幻成分在内,但是这种国际关系准则在中国的历史延续性,以及其久远的历史意义,至今依然值得我们欣赏和思考。

    (摘编自陈支平《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模式的历史反思》)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明代朝贡体系下的外交是一种经济上得不偿失的活动,是一种失败的外交。

    B.明代的朝贡体系反映了明朝政府不兴兵轻伐,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的基本外交宗旨。

    C.明朝与周边邻近国家形成了事实上的宗主国与附属国关系,完全是对以往历史的继承。

    D.明朝政府在接待来贡使者时,虽然秉着“厚来薄往”的原则,但那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针对明代朝贡体系受到人们诟病的两个原因展开论证,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B.第二段引用朱元璋的话,意在阐明明代朝贡体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的宗旨之上的。

    C.文章把明代朝贡体系中的外国贡品和欧洲中世纪以来的贡赋作对比,意在突出二者差异。

    D.明代朝贡体系所体现出来的国际关系准则在中国的历史延续性和历史意义至今仍值得我们欣赏和思考,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政府回赠给来贡使者的贡品,大多合乎规制,未发现给明政府的财政带来不良影响。

    B.明代朝贡外交经济上的“得不偿失”是作为区域大国承担区域和平稳定责任的重要前提。

    C.若明代朝贡体系在经济上的“得不偿失”不被无端夸大,明代朝贡体系就不会被人们诟病。

    D.明朝当时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核心大国,肩负着维护这--地区的稳定的责任和义务。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人格与文风一致有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李将军列传》中表现管理者应当自身端正、做出表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仲列传》中表明管仲在内政方面的执政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刺客列传》中描写太子丹及宾客送别荆轲时景中含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5、名篇名句默写。

    (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句。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却又无法改变现实,只能以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3)天下莫柔弱于水,_____________,莫之能胜。(《老子》八十章)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_____________,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

    (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

  • 7、补写出下列文段中的空缺部分。

    一提到“英雄”,我们头脑中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建功立业的将士。贾谊在《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到秦国大将蒙恬把守边境,北却匈奴的功绩,而高适在《燕歌行》中用“________!”一句表明,功勋往往不是将士们血染白刃的理由,保家卫国才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篇幅最长、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政治抒情诗,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就概括了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即“________”。在“楚才晋用”的时代,屈原有足够的理由选择离开,但是我们从《离骚》“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中却能看出他敢于像古代先贤一样以身殉国、以身殉道的爱国之义。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人们: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期望别人能做到。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颂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则表现他的精神品格。

    (2)李白《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歌颂一代又一代的蜀国人不畏艰险、最终成功打通蜀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写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正是家道衰落的表现,单枝独芽寡人一个,门庭衰败,连个童仆都没有。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三句写词人旅途所见,梅残、柳细、草薰、风暖,冬去春来的季节特征十分明显。

    B.“候馆”“征辔”两词,表明远行人其实是无暇、无心去欣赏大自然所赐予的美景。

    C.本词抒发愁情的方式与李煜《虞美人》相同,皆以春水作喻,有化无形为有形之效。

    D.“楼高莫近危阑倚”一句,写出了思妇对远在天边的行人的绵密深长的眷恋和担忧。

    【2】“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梁孝王来朝,因病免,客游梁。居数岁,著子虚之赋。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其卒章归结为节俭,因以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悦,以为郎。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沬、若水,南至牂柯为徼。还报天子,天子大说。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相如病甚,为一卷书,言封禅事。相如既死,使者奏其书,天子异之。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杨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不已亏乎?

    (《史记列传第五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B.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C.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D.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犬子,本来是司马相如乳名,后人谦称自家儿郎,也可指对别人儿子的鄙称。

    B.建节,执持符节。臣子受命出征、节制方面、出使外国,建节以为凭信。

    C.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典礼。筑坛祭天叫封,辟基祭地叫禅。

    D.大雅,与《小雅》构成《诗经·雅》的内容,《大雅》多反映庶民生活疾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相如文采斐然,受到皇帝赏识。他擅长汉赋,因其撰写《子虚赋》,受到武帝召见;他为天子撰写游猎赋,皇帝非常高兴。

    B.司马相如心怀国事,多次进谏皇帝。为了劝勉皇帝节俭,他撰写了天子游猎赋;在病重期间还写下书卷,向皇帝言明封禅之事。

    C.司马相如见识长远,抚定西南边境。在蜀郡长老和朝臣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主张开通道路,恢复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郡县。

    D.司马相如不喜政务,喜欢闲适生活。他担任官职,不愿意参与公卿大臣和国家的事务,借口有病在家闲居,不羡慕官职和爵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

    (2)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报道,超女总冠军李宇春,在北大讲堂只唱了一首歌,说了十几句话,就让在场的1500名大学生为之疯狂和尖叫,以致场面失控,人群骚动。此事引发了一场争议,北大讲堂是否可以成为“李宇春”们的舞台?评论家们见仁见智。有人认为,任何大学的讲堂都不应该随随便便让娱乐节目涌入,大学的讲堂只能是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圣殿,也有人认为大学讲堂不是旧时的金銮殿,本身没那么神圣,文化不分高低贵贱,李敖来得,李宇春也来得。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或想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