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雅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我。   吾欲护汝,则不吾意。

    B. 碧峰巉然孤起,干云霄。   辞楼下殿, 来于秦。

    C. 望之如浮水面,亦一也。   余既耸然之。

    D.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2、逻辑推断题,当代知名的建筑设计大师,绝大部分还没从建筑设计学校毕业就已经离开学校,开始自己的建筑设计生涯。因此,有人认为建筑设计的专业学习对学生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并没能提供有力的帮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反驳上述推论是

    A.在建筑设计行业中职业发展比较好的从业者,基本都毕业于建筑设计学校。

    B.调查显示,建筑设计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要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C.知名建筑公司在招聘设计师时,很看重应聘人员的毕业院校。

    D.建筑设计大师都承认,他们学习了建筑设计学校的基础课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面对重大灾害、困难,文艺的作用不言而喻。文艺界抗击疫情主题MV《坚信爱会赢》推出后,官方微博点击量一天内突破900万,之后在多家网络视频平台上线,在二十家卫视和百余家地方电视台播出。这一现象反映了优秀的文艺作品在鼓舞斗志、慰聚人心方面的独特作用。面对严重的灾害,文艺工作者该如何更好地搞好创作、不辱使命呢?

    首先,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疫情防控斗争中的精神气象。这次疫情危害严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段令人难忘的插曲,也使主旋律更为激越。全国人民用切实的战行动映射出昂扬向上、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气象,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厚底蕴。比如,一批批医护人员离开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奔赴抗疫一线,年轻护士因长时间的封闭工作疲惫不堪却仍然冲锋在前、恪尽职守……全国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战胜疫情努力着、奋斗着,体现出整体组织性和个体自觉性的高度统一,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正像歌曲《坚信爱会赢》所说,长江黄河水流长,我们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应致力于身临其境的感发和形象真切的表达。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身临其境、有感而发。身临其境并不是说一定要涉身疫区,其中的关键,是用真情去体会,用真爱去触发,把其中带有普遍性的、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共鸣和深刻触动的精神内涵、炽热情感表达出来。二是形象生动的表达。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思想倾向应由情境和情节本身产生出来,而不应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应该通过情节发展本身生动活泼地仿佛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面对疫情的创作也是如此,应用生动的形象、词句、情节、旋律去描绘、表达,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宣示、口号上。近日一幅《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的漫画被网友大量转发、点赞,正是形象化表达的功效。

    最后,应抱有更为高远的艺术理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成长的历史是在不断战胜灾难中前进的,一方面抗击疫情促使全国人民更加团结一致,彰显了制度的优势和人性的光辉;再者,战胜疫情的经历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进一步提升精神高度、完善文化心理结构的契机。疫情中当然也暴露出了一些价值观的落后和社会治理的短板,显现出一些人精神境界的低洼和公德意识的薄弱,这些都可以在高远的艺术理想中,通过恰当的艺术形式去对比、去反思、去呈现,给人以灵魂的触动和警醒;抱有远大理想,同时也会促进当下以团结鼓劲为主的创作水平的提升。这二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都是在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能,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提升增添新的力量。

    (摘编自袁正领《如何把握战主题下的艺术创作》,有删改)

    材料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以表现时代、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书写着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

    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在叙事艺术、影像质量、表演水准、艺术风格上都实现了跨越式进步。然而,当下现实题材创作包括某些现实主义电视剧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在题材拓宽的同时,精神内涵却日益稀薄,在不同题材类型中都存在以情感表现填充或置换社会现象的问题。如《亲爱的翻译官》等时尚职场剧所展现的职场与真实职场存在隔膜。此外,亟待提升的还有创作中的艺术真实性和身临其境感。如果说细节不真实还是艺术功力不足的表现,而作品局部真实却整体虚空等问题,就不只是艺术功力的问题,它损害的是揭示真实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功能。值得关注的还有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中典型人物形象较少,人物符号化、定型化、泛偶像化等问题。现实主义创作不是对生活的同格化描摹,它需要对现实进行提炼和概括,需要塑造一批紧扣时代发展,生动鲜活且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形象。最后,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的价值观、道德观,与以网文IP为基础的流行价值认知及公德意识之间存在较大冲突。许多作品虽然影调唯美,但却缺乏真实的质感之美,且在价值观上过度迎合年轻观众的流行认知,如颜即正义的感官崇拜、金钱权力迷恋、耽于梦想等;只有少量作品如《春风十里不如你》《一起同过窗》有着较强的生活实感,体现了青年人应有的思想格局。

    (摘编自戴清《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如何才能羽翼丰满》,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疫情,无论是鼓舞士气,还是慰聚人心,文艺都不能缺位。文艺工作者应不辱使命,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抗疫斗争中的精神气象。

    B.全国人民用自己的方式为战胜疫情努力着,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在重大考验面前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舍身忘我、自信自强的精神意蕴和风貌。

    C.“身临其境”并不是说一定要涉身疫区,创作者如果能对内容进行深入体悟,用真情去体会,用真爱去触发,要做到身临其境并非不可能。

    D.由恩格斯的话我们可知,艺术表达要想具有感染力,引发人们共鸣,要么是具体的、鲜活的,要么是抽象的、概念化的、放之四海皆准的。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抱有高远的艺术理想,一方面能彰显制度的优势和人性的光辉,同时也会促进当下以团结鼓劲为主的创作水平的提升,这二者相辅相成。

    B.面对严重的灾害,文艺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抱有更为高远的艺术理想,才能更好地搞好创作、不辱使命。

    C.当下某些现实主义电视剧作品存在着一些不足,只要解决了“作品局部真实却整体虚空”问题,就能提升创作中的艺术真实性和身临其境感。

    D.有些作品因为在价值观上过度迎合年轻观众的流行认知,导致缺乏真实的质感之美,如“颜即正义”的感官崇拜、金钱权力迷恋、耽于梦想等。

    【3】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以表现时代、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书写着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下列说法,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鸡毛飞上天》全面呈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城乡巨变,反映了改革大潮中人们观念的转变。

    B.《阳光下的法庭》以法官的工作和生活为重心,表现了现代法制精神与人文情怀之间的关系。

    C.《小别离》试图探讨当下的教育问题,却因剧情中存在过多的情感纠葛而阻断了对教育的忧思。

    D.《黄大年》以先进人物为原型创作,用朴实无华的镜头组接,体现了主人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风貌。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行路来反面设喻、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写出陈涉高举义旗并得到天下响应的盛况。

    (3)出自于《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现常用来比喻有些人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4)生活中,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有用,默默无声比有声更感人,《琵琶行》里白居易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述琵琶声,也表达了类似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更替,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的自然永恒的人生哲理。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卒章显志,揭示全诗蔑视权贵主旨的两句是:“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书愤》中抒写非我不尽志所致,而是世事磨我,迫我大志落空皓首皤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宋代刘辰翁评为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该联绘宏伟壮景生阔大意境,且隐含了作者长期飘泊无归之情。

    (3)韦庄一生饱经乱离之痛,值中原鼎革之变,为异乡飘泊之人,他在《菩萨蛮》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将此情写得情真意苦之极。

    (4)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其虽被赐金放还,但依旧积极肯定自我,跳出了一般士子顾影自怜的情结,同时拓宽了读书人“浮云富贵,粪土王侯”境界的连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反问手法将自己的郁结苦闷之情劈空倾泻下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2)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

    (3)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5)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丘峦崩摧。

    (7)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2)《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神仙世界出现前,天空黑云笼罩、水面烟雾迷蒙的景象。

    (6)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7)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

    (8)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批判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最终落得个仓皇出逃的下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年青得意,意气风发的句子: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在归家途中,内心轻松欢愉,心情舒畅的句子: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①客,指崔明府,杜甫的朋友。②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③旧醅:旧酿之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平素并不轻易延客,今日特意为崔明府扫径开门,其盼客心情之急切溢于言表。

    B.颈联以详细的笔墨着重描写了主人真诚待客的场面,足见二人兴致之高、情谊之深。

    C.尾联诗人邀请邻翁对饮的举动,不仅画面感强,而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D.整首诗语言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实则内容上前后呼应,结构紧凑,章法谨严。

    【2】本诗首联历来为诗论家所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贾谊论

    【宋】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B.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C.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D.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古代典籍中“君子”有多种理解。比如,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爱莲说》中“莲,花之君子者也”即此意;有时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应,韩愈《师说》中“君子不齿”即这个意思。

    B.愚,谦辞,用于自称,可译为“我”。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古代表示谦称的词还有“家”“舍”“小”“老”“拙”“鄙”“敝”“屈”“足下”等。

    C.玺,秦以前,无论官印、私印都称“玺”。从秦朝开始,成为皇帝专用的印章的名称,称玉玺、传国玺、传国玉玺。后来皇后、皇太后所佩也谓之玺,印是大臣所用。

    D.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贾谊论》中,首段即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一个人要有才能并不难,怎么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却是很难。而贾谊正是具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却不能够让自己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挥利用。

    B.第四段写了绛侯、灌婴等人与汉文帝的深厚情谊,说明当时汉文帝不用贾谊的客观原因,认为贾谊应该从容地、逐渐地与他们结交,使天子无疑虑,大臣无猜忌,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主张了。

    C.最后一段苏轼再次讨论君主与贤人之间的关系,千里马必须遇到伯乐才有施展大志的机会,因此贤臣要有名主才能大展怀抱。苻坚用王猛之例说明汉文帝不能用贾谊是因为贾谊性格比王猛怪异。

    D.《贾谊论》全文紧扣着贾谊之失意而终,对贾谊的人格特质分析得非常深入,用这样的方式与坚定的语气来凸显贾谊的个性,强调人要拥有“有所待”、“有所忍”的生命修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立身特别注重“己”“人”的关系。《论语》中有“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的说法;《中庸》中也有“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的说法,这些说法都强调君子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使“己”与“人”界限分明。但《论语》中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说法,这些说法强调要为他人着想,不要只考虑自己,使“己”与“人”紧密相连。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