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温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负:使…承担②其闻道也先乎吾固:本来,确实

    吾念之顾:回头看④今兹捧,喜托龙门 袂:丝帛等礼品

    ⑤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吝惜⑥所以动心忍性,曾其所不能益:增加

    ⑦扶辇下 触柱折辕除:殿阶⑧口笔伐诛:要求

    A.①③⑤⑧ B.②④⑥⑧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

  •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孝廉”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荐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中国境内现存的文化,也包括曾在中国境内的文化、部分藩属国的文化。尽管这些藩属国今天已经不在中国疆界内了,但历史上它们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并且中国文化至今对它们依然还有强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有些民族的主体在境外,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中国,他们的文化已经跟其母体的文化有所区别了。例如,新疆有俄罗斯族,他们的文化也是中国文化一部分。

    因此,中国文化应该包括境内所有民族的文化,不要片面将其理解为华夏汉族这一主体民族的文化。尽管长期以来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人数也占绝对多数,但要注意,汉族及其文化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中。如果它不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征,没有吸收大量其他民族的人口和文化,那么,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它都不可能有今天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们为什么会有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而且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历来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吸引、融合其他民族的人口。它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准是什么呢?不是血统,而是文化!血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除非通婚,但是文化则不同。在文化上,只要接受中国文化,就等于承认了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化认同上说,大家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从血统来说,炎黄子孙是非常多元的,根本就不是一个老祖宗可以传下来的。著名诗人白居易是从中亚迁到内地来的。唐朝有好多姓白的其实都是中亚人。正因为他们把文化带过来了,中国文化才丰富多彩。

    中国文化的特色主要有三点:

    一是中国文化是独立发展的。在西方人打开中国大门之前,中国文化主要是独立发展的。它吸收其他文化,主要是在一些枝节上,而不是主体。如,佛教传播到中国,是中国文化改变了佛教,所以就有了中国文化和佛教结合产生的禅宗。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理因素。从当时的中国版图来看,东、南、西、北要么是高原、山脉、大洋,要么就是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因此,中国文化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在封闭的大环境中,它最先进。在外界突破地理障碍,把文化带到中国以前,它没有什么挑战。也正因如此,它是延续的。

    二是中国文化相当自信。汉族基本上是农业民族,从中国的疆域来看,中国适合农耕的地区在西汉时已定型,所以中国基本上还是适应农业社会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化又有相当自信的特点。在中国的确在大的地理范围内是最先进的情况下,这种自信没有害处。但如果已受到外界的挑战,事实又证明已不是天下之中”“无所不有了,却依然持有一种片面、过分的自信,那就不能适应世界潮流了。

    三是中国文化历来是开放而不传播的。汉朝、唐朝比较开放,讲汉唐雄风。确实,汉朝、唐朝的开放超过了其他朝代,但它的开放是允许、欢迎各国来,很少往海外派人出去,甚至是禁止中国人出去的。宋朝甚至认为,文化不能随便传,禁止出口图书到辽国或者西夏。明朝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而不是传播中国文化。但如果不传播,谁会承认、接受先进的中国文化呢?

    (摘自《中国需要怎样的文化自信》,作者葛剑雄。有删改)

    【1】下列关于 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包括中国境内现存的文化、曾在中国境内的文化、部分藩属国的文化,还包括主体在境外,但长期生活在中国的一些民族的文化,如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族文化。

    B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以文化为标准,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征,因此不管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它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C在西方人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前,中国文化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它主要是在一些枝节上吸收其他文化,不会从主体上全盘接受外来文化,禅宗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D只开放而不传播是中国文化历来的特点之一,即使在开放程度超过了其他朝代的汉朝、唐朝也是如此。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不是传播中国文化,而是宣扬国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藩属国历史上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中国文化至今对它们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尽管这些藩属国今天已经不在中国境内了,但这些藩属国文化仍然属于中国文化。

    B我们之所以会有中国文化自信,就是因为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而且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历来有吸引、融合其他民族人口的优点。

    C从以前的中国版图来看,中国处于相对封闭的大环境中,而中国文化又是封闭的大环境中最先进的文化,它自始至终都没有受到其他文化的挑战,因而能够延续至今。

    D汉族基本上是农业民族,中国适合农耕的地区在西汉已定型,基本上能够适应农业社会,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相当自信的特点,因为此时此地,它确是最先进的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长期以来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人数也占到绝对多数,但把中国文化理解为华夏汉族的文化是片面的,因为中国文化应该包括中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文化。

    B从文化上来看,只要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文化,认同了中国文化,那么不管来自哪里,都可称为炎黄子孙,如白居易;而要从血统上变成炎黄子孙,那只有通婚。

    C中国文化在历史上取得了天下之中”“无所不有的辉煌成就,但如果已受到了外界的挑战,已不是最先进的文化了,那就应该向其他文化学习,吸收其优点。

    D如今,我们应当对中国文化充满充分的自信,但又不能持有片面、过分的自信,否则就不能适应世界潮流;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李密在《陈情表》中述其进退两难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唐代诗文,善于写景,借景抒情。王勃写滕王阁之景,“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 ;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 ”,写出了鄱阳湖景色之美。

    ⑷《逍遥游》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

    ⑸《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用《周易》打头,《诗》三百收尾,总结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补充一句说:“ ______________,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了君子和小人的义利观,指出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2)《大学之道》中,指出无论是天子还是平民,都应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认为车的功用产生于车毂的中空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进酒》以古人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的“_____”与孔子所说“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意思基本相同。

    (2)古代诗人经常在诗词中用杜鹃(又名子规)意象表达情感,如“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杜鹃无语已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类似的还有“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_____”两句描写了沙场点兵时兵士饱餐牛肉、军中奏乐的热闹景象。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表达归去后享受自酌自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李密《陈情表》中开头概括自己坎坷命运的句子是:臣密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

    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

    白居易

    昔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

    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

    相看泪眼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

    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注:①微之,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元九)的字。白居易写此诗时,元稹已去世十年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翻阅卢子蒙的诗集,发现不少卢与元的唱和诗作,不禁悲从中来,写下此诗。

    B.首联叙写了多年前元稹与卢子蒙一起论诗衡文,相识恨晚的情景,其景如在昨日。

    C.颔联写诗人此时与卢君聚首,披阅诗卷,发现很多赠元稹的诗,为下文做了铺垫。

    D.尾联为虚写,写听说元稹坟上的白杨枝已三丈长了,宕开了诗境,与上文虚实相生。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诗人真挚深刻的悼念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衙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这里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B.奏疏,臣子进呈皇帝的奏折,其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等。

    C.江右,古代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古时在地理上以西为右,与现在“左西右东”不一样。

    D.长短句,文中指词,别称曲子词、诗余。大部分词分成两段,称为“双调”,有的分为三段、四段,称为“三叠”“四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给皇帝上疏,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B.辛弃疾忠心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再陈奏事情本末,画图进献,解除了皇上疑虑。

    C.辛弃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谢源明不顾幕僚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

    D.辛弃疾很有文才。他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创作了《九曲棹歌》;擅长写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自2019年4月至今,人社部联合多部门发布的新职业已有38个。有报告显示,预计未来5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预计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对于今天的求职者来说,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进入就业视野,丰富了选择空间,拓展了人生舞台。

    材料二:9月7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在北京启动。首场直播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深情呼吁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袁隆平表示,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袁隆平还表示,他“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

    材料三:湖南耒阳留守女生钟芳蓉2020年高考取得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她选择了被称为“冷门”的北大考古专业,因为她喜欢历史,并被“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深深打动。同年考进北大考古专业的董思奇说:“我喜欢历史,也喜欢逛博物馆。”她期待这种“既在书斋又在田野”的生活,“愿意去过一种物质上普通的生活”。

    职业选择关乎个人发展,也关乎社会进步、民族未来。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