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松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门衰薄:福   整罗素衣:推辞

    一乡:合   寂寞开无主:无人过问

    B. 仆不相师:怨恨,抱怨   惊风乱芙蓉树:吹动

    汉家烟尘在东北:烽烟和尘土,指敌军入侵   而飞:奋起的样子

    C. 相为命:轮流,交替   下流多谤议: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

    或凭几学:书籍   斗酒十千恣欢:玩笑

    D. 所谓强颜者,曷足贵乎:勉强表示欢欣   莫之夭:挫折

    金伐鼓下榆关:撞击   禾生陇亩无东西:不成行列

  • 2、古人常通过大雁来传递书信,故后来常用“鸿雁”比喻书信,下列诗歌中的“鸿雁”,不具备此寓意的一项是( )

    A.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B. 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C.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D.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黔小景

    沈从文

    三月间的贵州深山里,雨总是特别多,快出嫁时乡下姑娘们的眼泪一样。春雨落后,大小路上烂泥如膏,各处有崩坏的土坎,各处有挨饿太久全身黑区区的老鸦,许多小屋子里,都有面色憔悴的妇人,望到屋檐外的景致发愁。

    官路上,这时节正有多少人在泥里雨里奔走。有送递文件的公门中人,有向远亲奔差事的人,有骑了马回籍的小官,有正行法事的男女巫师。最多的是小商人,长年从不休息,在这官路上来往。

    春雨一落后,路上难走了。于是许多路旁的小客舍里,天黑前都有了商人落脚。

    有一天,有那么两个人,落脚到一个孤单的客栈里。

    他们因为在路上耽误了些时间,掉在大帮商人后面,落雨天气照例昏黑又极早,所以不到黄昏,两人就停顿下来了。

    主人是一个孤老,头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匹白鹤。今天是他的生日,这老人白天一个人还念叨着生日,想不到晚上就来那么两个客人了。

    两个客人一面洗脚,一面就问有什么吃的。

    这老人站到一旁好笑,说:“除了干豇豆,什么也没有了。”

    年轻那个商人说:“你们开铺子,用豇豆待客吗?”

    “平常有谁肯到我这里住?到我这儿坐坐的,全是接一个火吃一袋烟的过路人。我这干豇豆本来留着自己吃的,你们是我这店里今年第一个客。对不起你们,马马虎虎凑乎吃一顿吧。我们这里买肉,远得很,隔寨子还有二十四里路,下了雨路也走不得。”

    门外边雨渐渐已止住了,天上有些地方云开了眼,云开处皆成为桃红颜色,在黄昏里明媚如画,看那样子明天会放晴了。

    坐在门边的主人,好像十分快乐,像小孩子的神气自言自语说着:“晴了,晴了,我昨天做梦,也梦到天会晴。”有许多乡下人,在落春雨时都只梦到天晴,所以这时节,定也有许多人,在向另一个人说他的梦。

    他望着客人把脚洗完了,赶忙走到房里去,取出两双鞋子来。那个年轻一点儿的客,一面穿鞋一面说:“怎么你的鞋子这样同我的脚合适!”

    年长商人就笑了:“这兆头是中在你讨媳妇的,我应当喝你的喜酒。”

    “我媳妇还在吃奶咧。”两人于是大声笑着。

    那老人在旁边听到客人的调笑,也笑着。但这两双鞋子,却是他在冬天刚死去的儿子的。两个商人正谈到家庭儿女的事情,年轻人看到老头子孤单单地在此住下,生了好奇的心。

    “老板,你一个人在这里住吗?”

    “我一个人。”说了又自言自语似的,“唉,就是我一个人。”

    “你儿子呢?”

    这老头子正因为想到死去的儿子,有些地方很同面前的年轻人相像,本未要说“儿子死了”,又改口说:“儿子上云南做生意去了。”

    两个商人穿了鞋子,到门边凳子上坐下。

    他们望到门外黄昏景致,望到对过路旁一些小小菜圈,油菜花开得黄澄澄的,好像散碎金子。

    黄昏景致更美丽了,晚晴正如人病后新愈,柔和而十分脆弱,仿佛在微笑,又仿佛有种忧愁,沉默无言。

    这时老板在屋里,本来想走出去,望到两个客人用手指点对面菜畦,以为正指到那个土堆,就不出去了。那土堆下面就埋着他的儿子,是在这人死过一天后,老年人背了那个尸身,埋在自己挖掘的土坑里,再为他加上二十撮箕生土做成小坟,留下个标志的。

    慢慢地夜就来了。

    屋子里已暗得望不分明物件,在门外边的两个商人,回头望到灶边一团火光,老板却痴坐在灶边不动。年轻人就喊他点灯。这老人近来一到夜时就睡觉,不用灯火有两三月了。

    吃过晚饭后,老人就在锅里洗碗,两个商人坐在灶口前,把干松枝塞到灶肚里去,看那松枝着火时,訇然一轰,觉得十分快乐。

    洗完了碗,只一会儿,老头子就说,若客人不睡,他想先睡。说是要睡,已走到自己房里睡去了,不过一会儿,却又走出来,说是不想就睡,傍着两个商人一同在灶边坐下了。

    几个人谈起话来。他们问他有六十几,他说应当再加十岁去猜,又问他住到这里有多久,他说并不多久,只二三十年。他们问他还有多少亲戚,他就像在哄骗自己,把一些多年来已毫无消息的亲戚一一数着,且告诉他们,这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事。他们问他那个上云南做生意的儿子,要多久回来一次,他打量了一下说:“冬天快过年了回来次,还送了云南出的大头菜。”

    说了许多他自己都不甚明白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话可说,使他自己也觉得今天有点奇怪。平常他就从没有想到那些亲戚熟人,也从不想到同谁去谈这些事,但今天是不必谈到的也谈到。近于自慰的谎话也说了很多。到后,商人中那个年长的,提议要睡了,这侄儿却以为时间还太早了一点,托故他还不消化,要再缓一点。因此年长商人睡后,年轻商人还坐到那条板凳上,又同老头子谈了许久闲话。

    到末了,这年轻商人也睡去了,老头子一面答应着明天喊叫他们早起,一面还是坐在灶边,望着灶口的闪烁火光,不即起身。

    第二天天明以后,他们起来时,屋子还黑黑的,到灶边去找火媒燃灯,稀奇得很,怎么老板还坐在那凳上,什么话也不说。开了大门再看,才知道这人半夜里死了。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的商人询问老人的家人,并陪老人闲谈了许久,表明年轻人涉世未深,还保留着一份善良与同情心。

    B.屋子里已经非常黑暗时,老人却还坐在灶边不动,没起身点灯,主要是因为生活过于拮据,早已用不起灯火。

    C.路旁小客舍的主人是一个孤老,头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匹白鹤,可以看出他世外隐者的潇洒飘逸。

    D.老人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背了那个尸身”“加上二十撮箕生土”.平静的叙述却写出了老人悲凉的人生。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语言平常朴素、含蓄隽永,在平静的叙事中隐含着深沉的孤独与忧思,展现出独特的抒情韵味。

    B.小说多处写春雨,但并未带给人们希望和惬意,反而使故事笼着阴沉的色调,折射出老人的内心世界。

    C.小说以“黔小景”为题,借贵州深山的小人物、小场景展现特定历史时期底层人民生存境遇的大图景。

    D.小说情节随时间推移,用老人的限知视角讲述了这个哀伤的故事,让读者不由生出对人物的同情与悲悯。

    【3】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商人第二天起来才发现老人在半夜里死去,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用     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陈情表》用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4)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5)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诗句是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诗经《卫风·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②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借杜鹃啼月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气氛。

    ③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哀伤人生的艰难困苦,并因此流泪叹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6、名句默写。

    (1)《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通过对事物原理的推究,才能获得知识。

    (2)《老子》第三十三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人的肉体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的精神可以永垂千古,那才是真正的长寿。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光泻在花树上,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

    (4)《礼记·大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的是无论是天子还是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自身品德当作为人的根本。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认为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在生生不息的延续中获得了某种无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展现了他思考宇宙人生的独特视角,也是这首诗让人感觉“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原因之所在。

    (2)屈原在《渔父》中自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正是因为他不愿让清白的身躯染上污浊,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够做到在污浊世间不同流俗,出淤泥而不染。

    (3)《过秦论》中,面对强秦,诸侯国不惜珍宝、土地招揽天下名士,形成“合纵”之势,欲破“连衡”。百万大军叩关攻秦,却落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说明合纵联盟并不是真的“相与为一”。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强烈的对比,有力地讽刺了上层阶级不顾百姓死活的现象,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正如《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君子通过学习和反省,可以提高完善自己。

    (3)《劝学》中以蚯蚓为喻,说明学习应该专一,相反,如果心思浮躁,就会像“___________________”的例子一样,一无所成。

    (4)《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

    (5)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庄子《逍遥游》中以奇特想象展现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的两句是“_________ ”。

    (2)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两句具体说明“小年”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3)庄子《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4)《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李密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5)《陈情表》中用“ _______________”两句,请求晋武帝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人们多以为是美好的,但词人厌烦其无尽无休,企盼其早日“了”却;这些意象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苦。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写出明月照耀下夜阑人静的环境,词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故国的美好月色,真是不能忍受。

    C.“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化抽象为形象,写出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断,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D.这首词采用问答,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将词人内心难以抑制的愁思贯穿始终。

    2这首词的下阕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史成,迁户部。景灵宫成,迁礼部郎中。

    后二年,徙邓州,又徙襄州。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斛,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徙寿、安、洪三州。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当太后临朝,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遂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竦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颇依违顾避,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庆历中,召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章论:“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尝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致军变。元昊尝募得竦首者与钱三千,为贼轻侮如此。今复用之,边将体解矣。且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相能。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释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B.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C.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D.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兼任官职的意思,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未满期而重新起用,称作“起复”。也可以指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文中指的是第一个意思。

    C.户部,六部之一,负责全国税收、土地、户籍、外交等事务,其主官为侍郎。

    D.斛,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竦聪敏好学,富有才华。他多识古文,涉猎广泛,写文章辞藻华丽,经常执笔朝廷大典的策书。

    B.夏竦才智过人,但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仁宗时,被言官御史们交相上奏,认为不能任用他。

    C.夏竦体恤民情,祛除社会流弊。在襄州时,他开仓赈灾,带领本州大姓捐粟救灾。

    D.夏竦治郡有方,治军严厉。他立保伍之法,控制了盗贼的行为,又诛杀剽掠的士兵,让军中大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斛,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

    (2)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传统书信是一种非常诗意的文体,鸿雁传书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存在,但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种诗意渐渐成了远去的风景,令人惋惜。请你就传统书信逐渐消亡这一文化问题,给全社会写一封公开信,表明你的观点和态度。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