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白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兄弟排行以”“”“”“为序,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也冠以”“”“以示区分,例如三月即为仲春。

    B. 弱冠:指20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C. 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滕王阁序》中称洪都星分翼轸,意思是说,洪州属于翼、轸二星所对着的地面区域。

    D. 三尺:士佩三尺长的绅(古代礼服上束带的下垂部分)。搢绅,即把笏板插在带间,引申指士大夫。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国以远(边邑)   起不意,尽失其度(通“猝”,突然)

    得乎民(众)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诫)

    B.五十者可以帛矣(穿)征一国者,其自视也(通“能”)

    大方无(角)   其乏困(通“供”,供给)

    C.粪土之墙不可也(抹,粉刷)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奋发)

    幼而不孙(弟弟)   巧言、令色、恭(过分、过度)

    D.五花连钱作冰(立刻)   长短相形,高下相(丰富)

    数罟不人洿池(深)   而燕国见之耻除矣(侵犯、欺侮)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 火

    阿 来

    多吉跃上那块巨大的岩石,口中发出一声长啸,立即,山与树,还有冰下的溪流立刻就肃静了。

    岩石就矗立在这座山南坡与北坡之间的峡谷里。多吉站在岩石平坦的顶部。背后,是高大的乔木,松、杉、桦、栎组成的森林,墨绿色的森林下面,苔藓上覆盖着晶莹的积雪。岩石跟前,是一道冰封的溪流。溪水封冻后,下泄不畅,在沟谷中四处漫流,然后又凝结为冰,把一道宽阔平坦的沟谷严严实实地覆盖了。沟谷对面,向阳的山坡上没有大树,枯黄的草甸上长满枝条黝黑的灌丛。草坡上方,逶迤在蓝天下的是积着厚雪的山梁。

    多吉手中一红一绿的两面小旗举起来,风立即把旗面展开,同时也标识出自身吹拂的方向。他挥动旗子的身姿像一个英武的将军。他口诵祷词。多吉是在呼唤火之神和风之神的名字。呼唤本尊山神的名字。他感觉到神灵们都听到了他的呼唤,来到了他头顶的天空,他的眉宇间掠过浅浅的一点笑意。

    他在心里默念:“都说是新的世道,新的世道迎来了新的神,新的神教我们开会,新的神教我们读报纸,但是,所有护佑机村的旧的神啊,我晓得你们没有离开,你们看见,放牧的草坡因为这些疯长的灌木已经荒芜,你们知道,是到放一把火,烧掉这些灌木的时候了。”神们好像有些抱怨之声。

    多吉说:“新的神只管教我们晓得不懂的东西,却不管这些灌木疯长让牧草无处生长,让我们的牛羊无草可吃。”

    他叹息了一声,好像听见天上也有回应他叹息的神秘声音,于是,他又深深叹息了一声,“所以,我这是代表乡亲们第二次求你们护佑。”他侧耳倾听了一阵,好像听见了回答,至少,围在岩石下向上仰望的乡亲们从他的表情上看到,他好像是得到了神的回答。在机村,也只有他才能得到神的回答。因为,多吉一家,世代单传,是机村的巫师,是机村那些本土神与人群之间的灵媒。平常,他也只是机村一个卑微的农人。但在这个时候,他伛偻的腰背绷紧了,身材显得孔武有力。他混浊的眼睛放射出灼人的光芒,虬曲的胡须也像荆刺一样怒张开来。

    “要是火镰第一下就打出了火花,”多吉提高了嗓门,“那就是你们同意了!”说完这句话,他跪下了,拿起早就备好的铁火镰,在石英石新开出的晶莹茬口上蒙上一层火绒草,然后深深地跪拜下去。

    “神灵啊!

    让铁与石相撞,

    让铁与石撞出星光般的火星,

    让火星燎原成势,

    让火势顺风燃烧,

    让风吹向树神厌弃的荆棘与灌丛,

    让树神的乔木永远挺立,

    山神!溪水神!

    让烧荒后的土地来年牧草丰饶!”

    唱颂的余音未尽,他手中的铁火镰已然与石英猛烈撞击。撞击处,一串火星迸裂而出,引燃了火绒草,就像是山神轻吸了一口烟斗,青烟袅袅地从火绒草中升起来,多吉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团升着青烟的火绒草,对着它轻轻而又深长地吹气,那些烟中便慢慢升起了一丛幽蓝的火苗。他向着人群举起这团火,人群中发出齐声的赞叹。他捧着这丛火苗,通了灵的身躯,从一丈多高的岩石顶端轻盈地一跃而下,把早已备好的火堆引燃。

    几十支火把从神态激越庄严的人们手中伸向火堆,引燃后又被高高举起。多吉细细观察一阵,火苗斜着呼呼飘动,标示出风向依然吹向面南朝阳、因杂灌与棘丛疯长而陷于荒芜的草坡,他对着望向他的人群点了点头,说:“开始吧。”

    举着火把的人们便沿着冰封峡谷的上下跑去。每个人跑出一段,便将火把伸向这秋冬之交干透的草丛与灌木,一片烟障席地而起,然后,风吹拂着火苗,从草坡下边,从冰封溪流边开始,升腾而上。剩下的人们,都手持扑火工具,警惕着风,怕它突然转向,把火带向北坡的森林。虽然,沟底封冻溪流形成的宽阔冰带是火很难越过的,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每一个人都知道,这火万一引燃了北坡上的森林,多吉蹲进牢房后,也许就好多年出不来了。

    就因为放这把山火,多吉已经进了两次牢房。

    今天,上山的时候,他从家里把皮袄与毛毯都带来了。有了这两样东西压被子,即使在牢房里,他也能睡得安安心心,暖暖和和了。大火燃起来了,引燃了那些荒芜了高山草场的坚硬多刺的灌丛,沿着人们希望它烧去的方向熊熊燃烧。来年,这些烧去了灌丛的山坡,将长满嫩绿多汁的牧草。

    烧荒的滚滚浓烟升上天空,这大火的信号,二十多公里外的派出所都可以看到了。要不了几个时辰,公安开着警车就会出现在机村,来把多吉捕走。

    (节选自《天火》,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两段交代了主要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庄严而神秘,造成悬念,激发了读 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以多吉的祈火、引火、点火为主线,主线清晰,情节富于变化,笔法老练,凸显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C. 第四段多吉在心里的默念,既展示出他对新的世道的强烈不满,更展示出他对旧神的虔诚信奉。

    D. 小说中人物的姓名设置、景物特点和动作、语言等细节的描写,让小说蒙上了神秘、庄重的色彩,并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温暖气息。

    E. 作者擅长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重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摹,并且注重了景物与环境描写对人物的衬托作用,使人物个性鲜明。

    2多吉呼唤神、跪拜神、唱颂词,看似荒诞的细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3小说结尾处,多吉和村民一起“引燃了那些荒芜了高山草场的坚硬多刺的灌丛”,一场“山火”蔓延,但小说的题目是“天火”,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2)辛弃疾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用“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刘裕北伐时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赫赫战功。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5、完成下列理解性默写。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贾谊巧用比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涉起义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3)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用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初唐时期,在战场上建立功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奔赴边塞为国建功也一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高适的《燕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这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对于敢于为国效力的人,最高统治者表现出来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这就直接推动了这种风气的形成。

    (5)《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写出暴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 7、名句名篇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古朴的乡村气息。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宝物当成不值钱的石头、土块等,表现其奢侈之风。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

    (5)李清照《声声慢》中写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子句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换,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深秋景物的特征。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3)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列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释】①主父:即汉朝时的主父偃,久不得进,后终得汉武帝信任,官至齐相。②空:只。③请恩泽:据《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对待,仍悠然独酌,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马周代常何条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后被授监察御史。④拏云: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⑤呜呃:悲叹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零落栖迟”与“一杯酒”连缀,略示以酒解愁之意,主人持酒相劝祝客人身体健康,呼应标题。

    B.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诗人以之自比,“困不归”寄寓了久羁异乡之情。

    C.本诗运用了主客对话方式:“吾闻”的“吾”指持酒相劝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诗人自己。

    D.主人用马周的典故,劝慰诗人政治出路不只有一种途径,像马周一样敢于“直犯龙颜”就会得到赏识。

    【2】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均为劝酒之作,都含有怀才不遇之愁。《致酒行》结尾四句与《将进酒》结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勃卒,文帝感其功,诏择其子最贤者,人举亚夫,遂荫亚夫条侯为续。后元六年,匈奴大入边,亚夫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细柳,先驱至,不得入。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上至,又不得入,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文帝日:“嗟乎,此真将军矣!可得而犯邪?”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孝景三年,吴、楚反。以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救太尉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数欲挑战,终不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於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卯。归,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匈奴王徐卢降,景帝欲侯之。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亚夫因谢病,中元三年,以病免相。后条侯子坐买官器,事连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惜其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粱日使使请救/太尉不肯往

    B.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救/太尉不肯往

    C.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救太尉/不肯往

    D.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粱日使使请救太尉/不肯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

    B. 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团,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大都是其后裔,也是后人诗句中的“胡虏”所指。《苏武传》中曾有涉及。

    C. 官器,指皇家专用的器物,臣民百姓非特旨允许或赏赐不得使用。官窑烧制的瓷器就是官器的一个种类。

    D. 史公,即太史公,西汉武帝时设立的官职名。文中史公为司马迁,写出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亚夫治军严格,赢得赏识。文帝曾到细柳营慰劳军队,见到周亚夫的部队戒备森严,纪律严明,称赞他是“真将军”。临终叮嘱太子,周亚夫可以担当重任。

    B. 周亚夫谋事有方,贯彻有力。吴、楚叛乱,周亚夫事先与皇帝制定以梁国吸引敌兵、断敌粮道的战术,后虽梁孝王求救、景帝诏令救梁,仍不改战术而最终平乱。

    C. 周亚夫固执己见,不知恭顺。在废弃太子、匈奴王徐卢封侯事上他未与景帝保一致,加上梁孝王向太后进言,使其逐渐失去景帝的信重,后来被免丞相职务。

    D. 周亚夫性情刚直,宁折不弯。景帝怀疑他谋反,指使吏卒逼迫,周亚夫不服,最终绝食而死。史家肯定其用兵才能,而对他因性格弱点导致穷途困窘表示了惋惜。

    4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大入边,亚夫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细柳,先驱至,不得入。

    (2)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1年夏,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胜利闭幕,这艘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

    头雁效应,指的是雁群中领头飞的大雁,有担当的勇气和智慧,能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发挥着带头作用。

    《榜样》是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系列特别节目。节目位于央视演播大厅,观众席搭建在一艘“红船”上,来自全国有着不同职业、不同经历,却有着相同信仰的榜样们登上“初心台”,重温入党誓词。今年《榜样6》重点宣传“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其中就有“英雄团长”祁发宝。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触动?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