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了提醒学弟学妹珍惜大学时光,大四学生蒋新华用数月时间完成一份长达万字的“悔过书”,希望学弟学妹都能吸取自己的教训,切莫马齿徒增,一事无成。
②制定政策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唯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才能矫枉过正,根治腐败。
③老人在谈及自己一生与朋友交往的经历后总结说,世人的交往大抵是白首如新,而倾盖如旧则需要极大的机缘和运气。
④冯祖荀是中国出国留学生中学习西方现代数学的第一人,为中国大学数学系的创立和发展呕心沥血;冯先生道德文章,高山景行,在中国数学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⑤习近平指出:“腐败涉及亡党亡国问题,不可能表态了事。”身居高位,却以权谋私、一意孤行,到头来恐怕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⑥第51届“金马奖”颁奖礼上,喜剧电影《一个勺子》剧组在京召开答谢会。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奖得主陈建斌感谢8年来爱人的鼎力相助,不离不弃。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母立于兹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潮”之风兴起,并非偶然。中华文化氤氲五千年,早已凝聚成独特的东方魅力。最近这些年,这股风潮从“小众”刮向“大众”,背后更多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在国家蓬勃复兴的大背景下长大,有平视世界的足够底气,在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同时,有强烈意愿将中国故事讲出来传出去。此外,随着消费升级,中国人的生活理念日趋成熟理性,追求更多兼顾实用属性和精神属性,符合自己审美与品质要求的“心头好”。
“国潮”火爆看似偶然,其实是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这不仅是中国品牌的崛起,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潮流”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使“国潮”热度不退,就应该继续保持“国货”品质不退、创意不减,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中国元素、中国文化成为市场新热点,让中国品牌成为人们心目中“高质量”的代名词。
(摘编自《保持“国潮”热度不退,品质和创意不能减》,中国经济网2021年5月15日)
材料二:
专家指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国潮”崛起激活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品牌复兴提供了契机。不久前商务部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经商务部认定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84%的企业在2019年处于盈利状态,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占比近50%。老字号复兴仍有广阔空间。
事实上,老字号发展也面临共有难题:电商落地效果欠佳、产品更新迭代缓慢、品牌力薄弱等,亟须解决。依绍华说,要做到“长红”,老字号更要有忧患意识,在坚守的同时做好创新,注重品牌延伸,拓展经营领域,加载服务功能,增强消费者的体验价值。
“老字号要将博大文化、创新科技、强大制造和广袤市场融合在一起,才不会只是一阵潮流,而成为真正引领‘国潮’的品牌。”依绍华说。
(摘编自《老字号变身“新国潮”,“网红”如何变“长红”?》,光明网2021年6月23日)
材料三:
顾名思义,新国潮拆解开来可分“新”和“国潮”两部分。新,意味着新风貌、新气象、新特点,可以是老国货重出江湖、推陈出新,当然也可以是新锐品牌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国潮则意味着这种潮流是植根本土的、民族特有的,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密不可分的时尚。如果说“新”是外衣,“国”才是内核和精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新国潮强势崛起,对于国货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互联网时代,多少“网红”从一飞冲天到一地鸡毛只在旦夕之间。如何利用风口、乘势而上,让新国潮从一时红变“长红”,才是当前面临的真正难题。
首先,新国潮要当得起网红,揉得进科技,秀得出颜值。相比早年间把“国潮”LOGO印在产品上,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时髦,近年来,新国潮开辟了时尚、前沿、个性的设计风格。或是地方化的内容,加国际化表达,比如《舌尖上的中国》,把中国民间那些看起来乡土气十足的食物,拍成了充满文化内涵的纪录片;或是传统文创搭载高科技元素,包括注重品牌形象的打造,利用好直播电商这一“超级引擎”,打造跨界联名等话题和噱头。一言以蔽之,领风气之先成为新国潮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次,新国潮要守得住传统,留得住初心,显得出特色。国潮产品大行其道,背后是品牌对本土文化的表达和彰显,是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对东方审美的日渐认可。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放在品牌和产品上,亦是如此。当然,正如传统不等同于单一复古,中国元素也不一定就是龙凤呈祥。国潮特色要体现在骨子里,全方位去阐释民族经典,弘扬优秀传统,让产品的呈现贴合中国文化的底蕴。
此外,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如何发掘传统价值、设计包装、跨界营销、广蹭热度,质量永远是任何产品的生命线。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国潮崛起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应是经济发展的急先锋,社会进步的铺路石。新国潮想要永远潮下去,最终还要靠过硬的产品来打造核心竞争力,以质量和口碑赢得长远。
(摘编自《“C位”抢镜,新国潮如何永远潮下去》,人民网2021年6月2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潮的兴起和火爆并非偶然,而是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的结果,充分彰显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B.消费升级背景下,“国潮”崛起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品牌复兴提供了契机,老字号复兴仍有空间。
C.新国潮是老国货重出江湖、推陈出新和新锐品牌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所形成的时尚,“新”是外衣,“国”是内核。
D.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国潮崛起应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为社会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潮之风从“小众”刮向“大众”,其背后更多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
B.老字号要有忧患意识,坚守与创新并举,增强消费者的体验价值,才能做到“长红”。
C.近年来新国潮开辟了各种设计风格,其中不乏地方化的内容加上国际化表达。
D.新国潮要守住传统,留住初心,显出特色,传统价值永远是产品质量的根本。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琵琶行》中,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爱相思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师说》中认为那些教授断句知识的老师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臧克家先生曾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来赞扬那些不失去人之根本精神从而死而不朽的人,用《老子》的话来说是“_____,_____”。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对权贵极度的藐视,与《将进酒》中“_____,_____”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满招损,谦得益”(《尚书》)作为论据,再结合庄宗的实例,欧阳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
(2)《离骚》中,“______,______”与《汉乐府》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_____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
7、名篇名句默写
(1)《逍遥游》文中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陈情表》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的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前句写琵琶女的事业衰退、粉丝尽失,后句揭示其人生的归宿,可谓言简意赅。
(3)“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其余的还有很多,如《望岳》中的“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居
朱庆馀
归来青壁下,又见满篱霜。
转觉琴斋静,闲从菊地荒。
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
时复收新药,随云过石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山人的日常生活,房屋建造在青崖壁下,归来时篱笆上结满秋霜。
B.颔联写山人很久没有抚琴弄菊了,展示了一幅琴斋安静,菊地近荒的场景。
C.尾联交代新种的药材成熟可以收获了,山人采完药材,随着云雾走过了石梁。
D.这首五言律诗写景兼说理,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2】朱庆馀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请结合颈联简要赏析本诗这一特点。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甲,字师文,元祐宰相挚之后也。淳熙二年进士。使金,伴宴完颜者,名犯仁庙嫌讳,甲力辞。擢工部侍郎。除湖北安抚使。甲谓:“荆州为吴、蜀脊,高保融分江流,潴之以为北海,太祖常令决去之,盖保江陵之要害也。”即因遗址浚筑,豆四十里。
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先是,曦已献四州于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金人破大散关。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捍御。松谋遁,甲固留不可,松遽機甲兼沿边制置。曦遗王钺以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因卧疾。曦又遗其弟吴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乃援颜真卿河北故事,欲自拔归朝,先募二兵持帛书遣参知政事李壁告变,且曰:“若遣吴总以右职入川,即日可瓦解矣。”
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召甲赴行在,赐告身,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复以帛书赐甲日:“所乞致仕,实难允从。”甲舟行至重庆,闻安丙等诛曦,复还汉中,上奏待罪。诏趣还任。甲奏叛臣子孙族属及附伪罪状,公论快之。金进屯八里山,甲分兵进守诸关,金人知有备,引去。和议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谕丙减汰诸军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
命甲权四川制置司事。先是,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罢之。又乞以皂郊博易铺场还隶沔戎司,复通吴氏庄,岁收租四万解有奇,钱十三万,以裨总计。从之。丙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由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边民感泣。卒于官。
(选自《宋史。刘甲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
B. 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
C. 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
D. 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宰相,文中指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与“丞相”并非同一概念。
B. 科举时代,通过最高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土为三甲,一甲三个人全部称为状元。
C. 讳,文中指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接称呼,“犯……讳”意思是违犯了这个规定。
D.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甲恪尽职守。他在湖北任职,对水利建设提出合理建议,被采纳;他在四川任职,提出一此意见得到朝廷同意,又进行减税。
B. 刘甲忠于国家。刘甲到四川任职,吴曦已经和金国勾结,两次派人拉拢刘甲,都被刘甲拒绝,刘甲回朝廷后告诉李壁破敌之道。
C. 刘甲深受信任。有官员不和,朝廷写信问他,又让他转告一些事,让他探访蜀地人才;西部边境的很多事都让他决定。
D. 刘甲廉洁自律。在他之前,对于来四川安抚的大臣,将领们纷纷以互相送礼的名目行贿,他代理四川制置司事时,下令取消了此项名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松谋遁,甲固留不可,松遽檄甲兼沿边制置。
(2)甲奏叛臣子孙族属及附伪罪状,公论快之。
12、阅读下面内容,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