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丽水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 指的是什么?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 2、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神遇而不目视 ②乐琴书消忧

    ③去六月息者也 ④家叔余贫苦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

    李泽厚

    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 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

    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 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转载请保留此链接!。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千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美的历程》,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魏晋风度”出现的原因是一项是( )

    A.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不已,原本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学解体,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兴起。

    B. 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原因,人生短促而多苦难,但一些人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努力思考把握人生的方法,这种探寻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C. “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它与“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表达出的内在人格,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

    D. 当时对人的评议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九品中正制度为代表,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导致那个时代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把握住短促而苦难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精彩。

    B. 正因为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死亡枕藉,当时的文人才写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等诗句,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

    C. 《古诗十九首》中,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的典型音调。

    D. 魏晋时期对人的评价实现了从关注人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到关注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的转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B. 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

    C. 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D. 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2)蟹六跪而二鳌,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__________,多于在庾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

    (4)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8)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 5、补写出下到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

    (5)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这两句是将滕王阁的景色描写推向高潮,也是全文的文眼,历来被人们视为千古绝句。

    (6)我们 经常 用陶 渊明 《归 去来兮 辞》 中, 两句 来表 达过去 不可 挽回 ,未 来则 可把握: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7)李密《陈情表》中“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晚有儿息”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

  • 6、根据所提供的名句,补写出上句或下句。

    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②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李白《蜀道难》)

    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⑤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李商隐《锦瑟》)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柳永《雨霖铃》)

    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⑧楚天千里清秋,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主席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他强调,庄子说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语句中充满了词人对其无限的仰慕与赞叹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按要求填空。

    (1)子曰:“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里仁》)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____________。(《大学之道》)

    (3)与《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相近的句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野鸭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态度。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密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国君的顾虑,表明自己愿意为官,无意炫耀节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蜀相》中表现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书愤》中表明诗人壮心不已,以古名人自况,矢志恢复中原,干出一番报国大业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 “漏声断、月斜窗纸”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C.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E. 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铸钱掘冢, 固不可胜数。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着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资,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B.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C.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D.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倨,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闲逸从容友好的姿态。

    B.践更,一种徭役。轮到的可以出钱雇人代替,受钱代人服役叫践更。

    C.将军,即大将军,先秦、两汉时将军的最高称号,隋以后渐成虚衔。

    D.布衣,粗布衣服,因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布衣便成了平民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解小时候残忍狠毒,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不法活动不胜枚举。成年后他仗义行侠,但本性未变,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依然如故。

    B.郭解面对不尊敬他的人,不认为对方有罪过,而是反思自我。他用暗中嘱托尉史减免那人服役的方式向其示好,最终获得他人的接受与仰慕。

    C.郭解帮忙调解矛盾,调停后嘱咐对方在自己离开后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可见他受人之托为人办事尽心竭力、考虑周全,不夸耀自己的本领。

    D.郭解严于律己,待人恭敬,办事合宜。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十分仰慕他,争着为他效力,时至半夜上门拜访的车子仍有十多辆。

    4请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刺客列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家庭也早已衣食无忧。身处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环境,人们的认识与行为各有不同。有人高举“生活需要品质,修养来自贵气”的旗帜,醉心于追求美食华服;有人高喊“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圣人言,刻意追求着糟糠粗衣。 

    班里计划举行“衣食与修养”为主题的讨论会,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