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朔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去年暑期上映的国产动漫电影《大鱼海棠》,曾陷入两极分化的舆论环境中,有人称赞其灵光四溢,有人则批评其立意浅薄,真是见仁见智

    ②我们总是对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现象有很多的不满,但我们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有乱扔垃圾、横穿公路、随意插队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③他博观约取,师心自用,在原有对汉隶、明清行草等书法精深研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符合个人气质的艺术形态。

    ④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⑤日前,一名小伙为了让自己的网络直播更火,铤而走险去直播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成重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⑥中国海军在南海举行的军演,展示出新时期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马革裹尸,也要捍卫主权。

    A. ②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蓬(gāo)     皱(zhě)       揉造作(jiǎo)     铢必较(zī)

    B.船(xián)   除(tì)        周公吐(bǔ)        偏安一(yú)

    C.恿(sǒng)   (zhuàn)   残羹冷(zhì) 挥斥方(qiú)

    D.尺(dú)       寂(cén)       然失色(àn)        吹毛求(cì)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过去数十年中,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随着日趋严重或全新的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全球治理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日益加大。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类全球治理的需求加大与全球治理或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现行全球治理机制的弊端日益凸显;三是全球治理的改革已经启动但却步履蹒跚。。

    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性质构成了其供给不足的内在逻辑,以至全球治理仍远未实现对全球性问题领域的“全覆盖”。全球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特点。维护世界和平、维持全球贸易金融体系稳定、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等,都需要付出高额成本,而这些产品的享用却是不分国家的。换言之,即使一国不为这些产品的提供做贡献,它也可以享受这些产品带来的好处。这使各国无形中受到一种激励,那就是尽量让别国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同时让自己成为“搭便车者”,其结果就是掣肘了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全球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在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各行为体之间不同的利益互动关系,从而尽可能多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

    现行的全球治理机制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这些机制建立后,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热点地区的冲突甚至是战争此起彼伏,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主义依然盛行,气候、环境、网络信息和极地、外空等新兴领域的挑战日趋加大,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暴露了现行全球治理机制的诸多弊端。由于缺乏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一些传统全球治理机制日益难以适应全球性问题新形势的需要。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许多全球规则或机制的“非中性”色彩十分浓重,并且已成为维护和扩大少数既得利益国家或国家集团利益的工具。

    在困难和危机面前,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习近平主席曾明确指出,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以美欧为代表的既得利益国家或国家集团的阻挠,一些全球治理机制的治理结构长期没有变化,即便是已达成的改革共识也常常出于它们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例如,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美国国会直到2015年12月才表决通过,并且还附加了对IMF拥有更大监督权的条件。全球治理改革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任重道远。

    (节选自《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问题的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球治理面临的日益加大的压力与挑战包括三个方面: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现行全球治理机制并不完善,全球治理的改革进程已经起步但步履蹒跚。

    B. 全球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一国不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做贡献,它也可以享受这些产品带来的好处,这一特点造成全球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现状。

    C. 全球治理面临日趋加大的新兴领域的挑战,气候、环境、网络信息和极地、外空是包括在这些领域中的内容。

    D. 对全球治理机制进行必要的和必须的改革和完善,这已是世界各国在困难和危机面前达成的共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量让别国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同时让自己国家成为“搭便车者”的现状,论证了全球治理公共产品的性质构成了其产品供给不足的内在逻辑。

    B. 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力地论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现行全球治理机制的存在诸多弊端。

    C. 习近平主席曾明确指出,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论证了中国对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D. 以欧美为代表的既得利益国家或国家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长期阻挠全球治理机制的治理结构变化,阻碍改革共识执行。论证了一些传统全球治理机制日益难以适应社全球性问题新形式的需要。

    3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全球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在公共产品供应的情况下,协调各行为体之

    间不同的利益互动关系,尽可能地多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来看,全球治理要实现对全球对问题领城的“全覆盖”是不可能的。

    B. 对全球规则或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在一定意义上是基于许多全球规则或机制非常浓厚的“非中性”色彩。

    C. 在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方面,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贡献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D. 日趋严重或全新的全球问题不断涌现,全球治理机制陈旧、弊端诸多,改革步履蹒跚,因此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任重道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于是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面对自己因为注重修身而被贬黜的遭遇,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卫风·氓》中通过斑鸠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任选三句,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________,龙光射牛斗之墟;___________,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④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都是用猿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其中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写诗人因高尚的德行被小人嫉妒、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1)《滕王阁序》中描写云消雨停、艳阳高照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彩彻区明。”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多同学一直自责于过去没有好好努力,认为现在就是追赶,未来也不一定有好的回报。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陶渊明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告诉我们,过去就过去了,但未来是可以积极有为的。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交代了蜀地最终打通道路的两句是“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夜归鹿门歌》中,写作者与寂静的山林作伴,自己一个人可以自由来去的隐逸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2)宋代方回登上岳阳楼看到楼壁上的题诗时,曾感慨万千地说:岳阳楼天下奇观,孟杜二诗尽之矣。他所说的孟杜分别是指唐诗人孟浩然和杜甫,其诗分别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登岳阳楼》。杜诗中与孟诗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对象相同,境界相似,可相媲美的两句是:  

    (3)江南如画美人如玉,悉在韦庄《菩萨蛮》(其二)之中,其写江南女子之美的两句是:  

    (4)《阿房宫赋》里写阿房宫依地势而修建,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的句子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太常引》词牌名。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光无限,词人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这首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

    B.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C.“被白发欺人奈何”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嫦娥白发苍苍怎么还欺负我?表达了自己虚度光阴,不能实现理想的痛苦。

    D.词的下片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这句很精彩,请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节选自《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子路率尔而对曰 / 千乘之国 /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 / 以师旅因之 / 以饥馑由也为之 /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 子路率尔而对曰 / 千乘之国 / 摄乎大国之间 / 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 / 由也为之 /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且知方也

    C. 子路率尔而对 / 曰 / 千乘之国 / 摄乎大国 / 之间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 / 由也为之 / 比及三年 / 可使有勇 / 且知方也

    D. 子路率尔而对曰 /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 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 / 由也为之比 / 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求”: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古人自称称字,称人称名,这是基本的礼貌。

    B. “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即是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

    C. “冠者”:成年人。古代的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在宗庙中进行,一般由父亲主持。

    D. “舞雩”:台名。鲁国求雨的坛。古代求雨祭天,一般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

    3对选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他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喟然”就形象表现了孔子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苦闷。

    B. 孔子对子路评志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哂之”是因为“为国以礼”而“由其言不让”,态度不够谦虚。

    C. 冉求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并表明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国,说明他既有抱负,又没有过高地估计自己,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

    D. 文中写了师生在谈话时,曾皙却在一旁鼓瑟,曾皙提出疑问时,孔子又耐心给予解答,说明曾皙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也写了孔子的宽容。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②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间万物都有“根”,树木有树根,大厦有根基,事情有根据,思想有根源,文化有根脉……根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只有根稳固了事物才能更好地发展。

    “根”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套作与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