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大同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项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B.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0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

    C.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总会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D.新时代的教育应着眼未来,要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能力。

  • 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不在战矣 固:所以     ②遣从事以一少牢庙 告:告诉

    B.①始祸焉 速:招致       ②此言 得:适宜、得当

    C.①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②死而有 知觉

    D.①而读书者之 与:许可,同意 ②其然邪?其梦邪? 信:真实、确实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

    1930年的秋天,钱穆应聘去燕京大学,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大学教书生涯。1930年至1949年期间,是钱穆把自己的民族忧患意识与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來,建立自己史学思想体系的时期。

    1931年夏天,钱穆应聘执教北京大学。他讲课史料充分,并能彼此相关,上下相顾,遵从客观,不发空论。对制度经济、文治武功等,选择历代的精华,阐述其发展流变与相承,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历代人的有关意见,来陈述有关的各项得失。

    在北大期间,钱穆不仅教学,还从事学术研究,把教学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他先后出版了两部重要的代表作:《先秦诸子系年》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对诸子学的研究大有贡献。前人考证诸子年世,多依据《史记》中的《六国年表》,而《史记》也有不少错误,并非绝对可靠。《竹书纪年》可以补此缺陷,但此书出而复佚。今传世本错误百出,如不加整理很难作为考辨的依据。加上一般人都信史籍而不信诸子之书,以致诸子年次难以成其条贯。如上所述,钱穆研究《竹书纪年》厘订今传世本的错误,以此来订正《史记》中的伪误,注释的矛盾。同时又考诸子群书,参证诸子的行事,政治上的事故,六国的年代顺序,与山川地理参伍以求,错综以验,辨伪订伪,定世排年,立一说必推之子书、史书而皆须准确无误,证一伪必考其时间、地点而确皆无误,真是丝丝入扣。至于其辨析之精,引证之博、则是世所罕见的。然而,钱穆初衷不想单纯为考据而考据,而是想使研究战国史的人对这一段纷乱的史事有比较清晰明朗的年代顺序为信据。

    钱先生《先秦诸子系年》得到学术界的好评。据杨树达日记,陈寅恪先生对钱著评价很高。杨先生在日记中写道:“1934年5月16日,出席清华历史系研究生姚薇元口试会。散后,偕陈寅恪至其家。寅恪言钱宾四(穆)《诸子系年》极精湛。时代全据《纪年》订《史记》之误,心得极多,至可佩服。”此书实为清代考证诸子之学的总结。

    1937年5月,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实用类文本阅读1930年的秋天,钱穆应聘去燕京大学,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大学教书生涯实用类文本阅读1930年的秋天,钱穆应聘去燕京大学,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大学教书生涯。这是他在北大上课的讲义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钱穆不同意近代学者那种把汉学和宋学截然对立的观点,认为不了解宋学,也就不可能知道汉学,更无法评论汉学宋学之是非。钱穆在此独出心裁地将清代学术的渊源归结为晚明遗老,乃至宋学。这种卓然不群的见解,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因为近代学者言清代学术诸书,如章炳麟、梁启超等的著作,均未尝提及清代学术与宋学的联系,遂使人迷失其渊源。如今钱穆特为指出,才真正显露出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钱穆写成《国史大纲》。钱穆在书中指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任务,在于能在国家民族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中国历史的演进,其基本精神表现在学术思想文化演进上是和平与大同,协调与融化,与其他民族是不同的。轻言改革,则自食其恶果。他反复强调中西文化演进不同,不能简单地用西方历史来套用中国历史,肯定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特殊性、差异性,以及文化价值的相对性。

    再看钱穆书中的取材布局、用词造句皆耗费了不少心血。有些读史的人,不明白这部史书的布局,何以详于汉唐而略于辽金元清,详于中国而略于外族?在取材上,何以详于制度而略于人事,详于文化而略于战争?在词句上,何以不用太平天国而用洪杨之乱?因为辽、金、元、清是异族统治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乱世,汉唐是华夏民族治理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治世。如果治乱不分,内外不辨,日本侵略中国岂不是可以根据辽、金、元、清的故事,名正言顺地拥有与统治我广土众民吗?《国史大纲》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关链接:

    ①数十年孤陋穷饿,于古今学术略有所窥。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或忘先儒之榘镬(【jǔyuē】规矩法度),时切其响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以匹夫之有其责。(钱穆《宋明理学概述》自序)

    ②钱先生主张学习西学,但是吸纳和消融西学,必须应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必须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上海大学陈勇《固守传统与融会中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 《先秦诸子系年》辨析之精,引证之博,世所罕见,陈寅恪对钱著评价很高,认为此书实为清代考证诸子之学的总结。

    B. 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是他在北大上课用的讲义,该书是在近代学者研究汉学与宋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崭新观点。

    C. 本文引用杨树达的日记,既内容丰富真实,又体现了钱穆《诸子年系》的学术成就和学术价值,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

    D. 为弘扬传统文化,钱穆笔耕不辍,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与温情,不为名利动心,不因毁誉气馁,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堪称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E. 钱先生虽然主张学习西学,但是吸纳和消融西学的同时又认为必须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必须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2请简要概括钱穆在国学上获得了哪些成就?

    3钱穆把自己的民族忧患意识与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其“民族忧患意识”何以见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__     杜甫《书愤》

    2鹤汀凫渚,   王勃《滕王阁序》

    3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玉容寂寞泪阑干   白居易《长恨歌》

    (5)小楼一夜听春雨。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6)闻佳人兮召予,   屈原《湘夫人》

    (7)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8)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9)_______________,清风吹我襟。(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10)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首向来萧瑟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9)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

    (1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

    (1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

    (15)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古诗文默写。

    ①《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皇帝要虚心纳谏的句子是:“虑壅蔽, _______________;惧谗邪,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④《大学之道》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不论身份差距,修身处世都是为人的根本。

    ⑤《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随波荡漾流转,所有春江都在月光笼罩之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⑥《无衣》中描写君王即将发兵,要修理好铠甲和兵器,准备战斗的句子是:王于兴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将进酒》借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用纵情豪饮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借“______________,明月夜,_________”几句,写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小松林的坟冈,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泱泱大国,人才济济,任天下之智力,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青年学子们当以《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2)基于“家国同构”的理念,中国古代士人均以“修身”为第一要务。《大学》中认为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也要这样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表明“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却可以万古长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鲍照的《拟行路难》在开头运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是“_________”。

    (2)杜甫在《蜀相》中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及壮志难酬的苦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

    (3)贾谊在《过秦论》中用“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出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在要塞,仔细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③杜甫在《登高》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愤二首(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释】①西汉时,苏武被困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改。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不屈而死。②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卧”字刻画诗人闲置家中的情形,为下半句的抒情做铺垫,并起到衬托作用。

    B.颔联运用苏武和张巡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同他们一样坚贞不渝,又流露出为苏武和张巡鸣不平的愤懑之情。

    C.颈联运用想象虚写春雨中长满杂草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实际上是借长安、洛阳两座古都的荒凉来喻指沦陷的都城汴京。

    D.尾联与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壮心未老。

    【2】这首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太白,其先隋末以罪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己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C.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D.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B.徙,徙居,搬家,迁徙。也指流徙,即古代的流放刑罚,流放有罪之人到边远地区。

    C.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我国古代除了用帝王年号纪年,还有用天干地支纪年。

    D.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因《乐经》失传,故称“五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李白得到玄宗厚爱,多次宴请,可他狂骜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B.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C.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D.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骛放不自修。

    (2)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少年感”,是网络流行词。对于什么是“少年感”,网上也有很多看法。有人说“少年感”不仅仅是少年清激的眼神和阳光的笑脸,也是历经人世沧桑的中年人、老年人依然拥有的珍贵特质。有人说所谓“少年感”,不是无知而无畏,而是有知而无畏。有人说“少年感”就是一直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还有人说,“少年感”很难保持,因为人生难免陷入困境,陷入困境之时人们可能会选择屈服,而从屈服了的那一刻起,“少年感”便消失了,所以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保持永不放弃的心,这也是一种“少年感”。

    作为复兴中学“校友大讲堂”邀请到的优秀校友,你将给高三的学弟学妹做一次以“少年感”为主题的演讲。请结合上述材料与他们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