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区块链可有效校验电子证据是否被伪造,具有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sù)性,可为版权侵权案件提供确凿的证据,是解决饱受垢病的侵权问题的密钥(yuè)。
B.王陈彩霞将苗绣与蕾丝、铆(mǎo)钉工艺相结合,创造了新的苗绣技法,这种技法届时将与扎(zhā)染技术、缂丝工艺同时亮相于国际“非遗”舞台。
C.阳光从清冽的天空泼洒下来,光芒四溅,游动跳跃,从这朵花转瞬蹿(cuān)到那朵花,从这簇草倏(shū)忽掠向那簇草,像一道充盈于天地间的暖流。
D.交通肇(zào)事罪对醉驾只进行一般行政违法类处罚,这就很难威慑(shè)这类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于是在舆论的推动下,醉驾正式入刑危险驾驶罪。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被贬黄州,流放岭南,一次一次的打击不但没有击垮苏东坡,而且使他更加乐观,更加旷达,更加圆融地对待人生与世界。
B. 写诗能够不为稻粱谋,只听从心灵的召唤,这样的诗人才称得上是纯粹的诗人;他们写出来的诗才可能涤除那种习见的铜臭味和酸腐气。
C. 他取得了好成绩固然值得大家高兴,但我们不能因为成绩好就连他的错误也一笔抹杀了。
D. 仰望天空,舒卷的云朵姿态万千,有的像抖动的锦缎,有的像飘拂的轻纱,有的像奔腾的江河,无不惟妙惟肖。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滚烫的土地
阎秀丽
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
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
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坚硬的山土在他的镐头下只是蹦出了一个亮晃晃的镐印,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娘便生了气,叨咕着说:“非得刨那点儿地,不知道能种几粒粮食!”
爹回了头,擦了把汗,眼睛一横,说:“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刨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
娘说:“咱家的粮食也不是不够吃,你费那大劲儿刨这点儿地有啥用!乐意干你干!”
我在旁边看了看爹,娘能扔镐头耍脾气,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气,不敢拿我娘撒气,要是有个不小心,那火准定得烧到我身上。
爹头也没拾,只是把手里的镐头更加用力地刨下去。
我心里是极不愿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
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美慕的“公家人”。
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娘阻拦不住。村里人也说,不值当,吃公家饭的,还差那点儿地?正儿八经的庄稼人都没人弄。
为这,爹和娘吵了一架。
娘没有去地里,爹也没有喊我,一个人扛着镐头下了地。
娘并没有想象的清闲,反而在家里走来走去。把地扫了一遍又一遍,屋里的那几件简陋的家具,也被娘擦得泛了光,映着娘有些魂不守舍的神情,并且时不时地扒着后门,一遍又一遍地望着爹去干活的山沟沟。
我心想,再怎么望,也看不到那个小山包,何况是一个人。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
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儿山边子,还能富了?
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
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
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千干净净,嘟嚷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你咋来了?”“娘让你回去吃饭。”
“不急,我先把这块儿刨完了再回。”
我靠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懒洋洋地看着两只蚂蚁爬来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镐头。
“别刨了,就那,点儿山边子地,种啥也长不出好庄稼来。”放羊的张老歪抱着一个鞭子,从山的另一边赶着羊群过来,蹲在离我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说。
“你是白当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懒了,地也懒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亏待你,你得信得着这儿。”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说,“心里装着啥,地上就长啥。”
张老歪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话虽在理,不过你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几块地都撂荒了,你还开荒!你信不信,等将来你不在了,刨出来的地还得撂荒。图个啥!”
“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泊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
张老歪没有说话,看着天空上的几朵白云,嘴里嚼着一根草叶子,半晌说了句:“这人养地不假,还没听说地养人的。”
“话可不能这么说!”爹站直身子,手里拄着镐头说,“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
“儿子说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来喽。”张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说,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惊得回头冲着他“咩咩”地叫了几声。
“那你就去呗。”
“要不我能去哪儿?”张老歪硬撅撅地撂下这句话,转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脚下瓷实,刨吧,我的脚底下可就空喽……”
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
爹没说话,低下头,看着脚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镐头高高地抢起。
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爹的身影紧紧贴服着大地,浑然一体,像大地上移动的图腾。娘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着,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
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
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爹去开荒,叫上娘和“我”,虽然“我”内心并不想冒着烈日干活,但我不敢耍脾气,而娘直接跟爹吵架回家,丢下爹一个人干活。
B.家里的家务繁重,娘在家也不得清闲,要扫地,擦家具,心里还惦记着爹在地里干活,不时地趴着后门,望着爹干活的地方。
C.“地是通人性的”“你得信得着这儿”,这既有对土地的信任,又有对土地的依恋,更体现了爹对土地与人的关系的独到见解。
D.张老歪和爹都深深眷恋着乡村和土地,张老爹即将离开家乡,虽然始终反对爹开荒,但心中羡慕爹生活在乡村,“脚下瓷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运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恶劣的环境,突出了爹面对生活的艰难而不屈不挠的精神。
B.文中的“浑然一体”一词将爹、镐头和大地三者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生动贴切地写出爹在山沟劳作的场景,重复使用,意蕴深刻。
C.小说语言形象生动又不失质朴,如“叨咕”“拐带”“嘟囔”等口语化词汇,既符合人物的心理特点,又展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D.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表现我对爹刨地看法的转变。
【3】小说题目“滚烫的土地”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小说多次写到“抡镐头”这一细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指出宋荣子已能够将世人的“誉”和“非”置之度外,他已经达到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但他仍未达到逍遥游的真正境界。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词作《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一诗中用神话传说、夸张手法描写山之高、水之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行路设喻,从反面论述了学习积累的重要性。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同时又暗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纷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引壶觞以自酌, 。 ,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2)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 。(《滕王阁序》)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宠命优渥, ,有所希冀。(《陈情表》)
(4)在《逍遥游》中,表现对列子驾风而行的自由轻妙,赞赏有加的句子是:“ , 。”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7、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②__________________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③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边庭流血成海水,___________________。《兵车行》
⑤清风徐来,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喻,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一个人只要持之以恒,就_________”;若半途而废,就会“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表明诗人心中郁积的凄苦之情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
9、请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趣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淇水来比兴,写出了男子的变化无常和女子的痛苦之深。
(3)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们都打扮得美丽娇媚,盼望皇帝来临时的动作的—句是“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①(节选)
刘长卿
访古此城下,子房安在哉。
白云去不反,危堞空崔嵬。
伊昔楚汉时,颇闻经济才。
功名满青史,祠庙唯苍苔。
楚水澹相引,沙鸥闲不猜②。
扣舷从此去,延首仍裴回。
【注】①留侯城:汉留候张良的封地。高祖封功臣,张良为避猜忌而辞让,被封为留侯。②《列子·黄帝》载:“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点明诗歌涉及的地点与人物,既照应了题目,又为后面抒情做了铺垫。
B.“伊昔楚汉时”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之世再没有张良这类人才的伤感之怀。
C.作者笔下的留侯祠与杜甫在《蜀相》中所描写的武侯祠有着相似的意境氛围。
D.诗中表达技巧多样,既有从“访”到“去”的记叙,又借景物与典故来委婉抒怀。
【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延首”“裴回”的言外之意。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造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蔌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B.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C.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D.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礼记·曲礼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二十岁行冠礼,同时由同辈取字。
B.吏部,三国时魏始置,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号称“天官”。该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刺史,原为巡察官名,西汉中后期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柳永曾任柳州刺史。
D.致事,可指上报施政情况;也可指辞官,即“致仕”,古代对官员退休没有什么规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侍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他不像其他到此任刺史的官员那样贪黩,始终不改廉洁清操。
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任中领军时,俸禄只留自己的口粮,其余分给亲族,家人要靠纺织糊口,有时都吃不上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2)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沽敬犹为不替。
【5】朝廷为什么让吴隐之做广州刺史?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光盘”以前你可能认为是VCD,但现在“光盘”成了社会上的热点词语,有了新的含义,就是每次用餐不浪费,不剩饭菜。近日,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加挞伐,一项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正在全国兴起,并得到许多民众、餐饮业经营者、公益组织的热烈响应。
可学校里的食物浪费现象依然是屡见不鲜。为此,请你写一封信给全校同学,号召他们积极参加到“光盘行动”中来,“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