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但风格清新明丽,而且语言简洁通俗,平易近人,在唐代流传最为广泛。
②杜塞尔多夫乒乓球世锦赛上,丁宁顶住赛前舆论压力,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女单冠军,确实是众望所归。
③《长征组歌》的词曲作者肖华怀着长征战士的豪情和诗人的激情,以翻云覆雨的气势,铿锵有力的语言,深情描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
④因央视《百家讲坛》而成为公众人物的净崇年先生,在上大学期间,一有空就往图书馆跑,那里琳琅满目的图书吸引着他。
⑤综艺节目一向以“快节奏、娱乐至上”闻名,《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用文化感染人,成为了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⑥人生难免会经历挫折,面对生活中的痛苦,我们可以抒感慨、可以发牢骚,但是,千万不要在心里耿耿于怀。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孟尝君客我
A. 夜缒而出 B.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C.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 D. 吾妻之美我者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个题。
风波(节选)
鲁迅
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粒。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2,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怄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到七斤的危险,心坎里突突地发起跳来。
赵七爷一路走来,坐着吃饭的人都站起身,拿筷子点着自己的饭碗说,“七爷,请在我们这里用饭!”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七斤们连忙招呼,七爷也微笑着说“请请”,一面细细的研究他们的饭菜。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正在不平,趁这机会,便对赵七爷说,“现在的长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道不道的。从前的长毛,这样的么?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拖下去,拖下去,一直拖到脚跟;王爷是黄缎子,拖下去,黄缎子;红缎子,黄缎子,﹣﹣我活够了,七十九岁了。”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
村人看见赵七爷到村,都赶紧吃完饭,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七斤自己知道是出场人物,被女人当大众这样辱骂,很不雅观,便只得抬起头,慢慢地说道:
“你今天说现成话,那时你……”
“你这活死尸的囚徒……”
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腹子,正在七斤嫂身边看热闹;这时过意不去,连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两个耳朵早通红了;便将筷子转过向来,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阿呀,这是什么话呵!八一嫂,我自己看来倒还是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昏诞胡涂话么?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
扑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恰巧又碰着一块砖角,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也喝道,“入娘的!”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一同走了。
一嫂也发怒,大声说,“七斤嫂,你‘恨棒打人’……”
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却有些生气了。这时他已经绕出桌旁,接着说,“‘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3.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众人一面怪八一嫂多事,一面让开路,几个剪过辫子重新留起的便赶快躲在人丛后面,怕他看见。赵七爷也不细心察访,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道“你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人们呆呆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仿佛想发些议论,却又觉得没有什么议论可发。嗡嗡的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子,闯到乌桕树下去做市;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嫂咕哝着,也收了家伙和桌子矮凳回家,关上门睡觉了。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入娘的!……”
(选自鲁迅《风波》,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开头的土场、碗筷声、乌桕树,独木桥等,充满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为后文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背景。
B. 皇帝坐了龙庭,七斤嫂的心里先是紧张,继而绝望,但最后却也只是“咕哝着”“关上门睡觉了”,写出了她内心的波澜起伏。
C. “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一句话反映了八一对现实的不满,同时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
D. 村人们心里计算“七斤便要没有性命”,内心“也觉得有些畅快”,体现了他们幸灾乐祸的心理以及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
【2】小说刻画赵七爷时运用哪些手法以达到讽刺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题目是“风波”,也有人认为以“辫子”为题更合适。你更认同哪个题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桂梅在“七一勋章”颁奖仪式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明确了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3)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出来的情感,让人感动。
(2)《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出订婚后女子对男子思念之切,用情之深。
(3)《逍遥游》指出,鹏鸟只能在特定时期飞离北冥,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野马”“尘埃”也一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⑵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⑶《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雨霖铃》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细节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奠古代英雄.
(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的景象。
(4)《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一人独赏,愁绪顿生,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的根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2】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梁”,请结合艺术手法赏析其精妙之处。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乙)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丙)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B.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C.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D.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如苏轼的《赤壁赋》。
B.先达,对前辈的尊称。“先达”中的“先”字与“先哲”“先贤”中的“先”字意思一样。
C.字,古代对一个人的称呼,可与名的意义一致,也可相关,甚至相反。如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意义相反。
D.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三等,称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不畏时俗,敢为人师。他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宣扬从师之道。
B.柳宗元痛恨流俗,心存顾虑。他对为人师者遭受谩骂而深感不满,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
C.宋濂现身说法,勉励后学。他在给马生的文章中,用自己早年勤苦学习和虚心求教的经历勉励他潜心向学。
D.杨时求学心诚,尊师重道。他曾特意到颖昌向程颖学习,四十岁拜见程颐时,久立雪中,以免打扰他休息。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 自己的责任。”
——阿来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作文中至少引用材料中一则语录。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