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宁波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断,诗句中“杨妃”喻指的是《红楼梦》中哪个人物?(  )

    A. 林黛玉   B. 薛宝钗   C. 王熙凤   D. 贾探春

     

  • 2、下列各句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现有拙作一篇,感觉论据不充分,深度不够,请老师指正。

    B.我久病在床,劳您挂念,请代我问候家母,他日登门拜访。

    C.小女才疏学浅,略通诗词,虽偶有小作,实难登大雅之堂。

    D.今日初来此地,人地生疏,幸蒙各位款待,特此表示感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着墨很多,“生态文明”被提及多达12次,“美丽”有8次,“绿色”有15次,且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央主抓的重点任务之一。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文件超过20个。2015年底至2017年9月,中央环保督察覆盖全国31个省份,超过1.5万人被问责。中国俨然已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摘自十九大专访《高世楫:中国已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材料二: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意谓居所、栖息地,生态不仅指涉人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

    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是可以达到的理性认识,先民便有此种睿智,值得今人借镜。荀子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荀卿并非以为人可以任意摆布自然,而是主张人与天地配合,如果与天地争职分,就是犯糊涂。

    《易传》把天地人并称“三才”,天人协调是理想境界。《淮南子》讲:“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无论作哪一解释,都包含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此为千古卓绝之论。

    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反对逆天而行,主张天人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如果把人创造的文化比喻为一株参天大树,是自然提供了大树赖以生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

    然而,现在的时代往往背离此道,工业革命以来,“征服自然”成为主流意识,物本主义压过人本主义,更蔑视自然生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病态扩张。当下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物本主义的工具理性更趋发达,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今人,似乎可以得心应手地“改造自然”,但背弃自然法则,违背生命伦理,包括生物工程在内的科技创造,必招致自然铁腕的回敬。卡普拉在《转折点》中说:“我们第一次被迫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灭绝这样一场确确实实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毒蛇猛兽、地震火山,也不是天然病菌,而可能是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而行。这是当下人类必须时刻自警的。

    (摘自冯天瑜《人类应当对自然深怀敬畏》)

    材料三:

    从东西方文明对比的角度来讲,可以更加体现中国传统自然观的独特性。东西方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在原始自然观基础上,原始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初始审视,从卡西尔的思想观念中,原始自然观中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一体的关系,人和其他动物以及所有的自然物都属于一种生命关系。在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文明形态构成了一种原始自然观,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人类的生存需要顺应自然,依赖自然,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人类生产活动发明的人工取火,保存火种,制造石器,骨器等,就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的成就,从创造的劳动工具方面来讲,人和其他动物就存在了本质的区别,人和自然界区分开来,但本质上仍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

    从东西方文化发展进程的差异性角度来讲,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工具的快速替代、科技的进步,体现出了人对自然的征服观念和行为。但是,从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过程来看,原始自然观中生命一体化思想逐渐演变为天人合一,具有顺应自然和改变自然的双重性。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是当代自然观的最新体现,与工业文明时代中天人对立的自然观存在较大的差异。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下,人和自然之间不是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工业文明的自然观是将自然和社会碎片化,利用技术和资本将其重新组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掠夺、被操纵的一种形态。自然界成为人类征服的对象,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对自然资源过度使用,从而使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恶化。工业文明时期,人和自然之间由相互依存转变为相互对立,由于对自然任意开发,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形势逐渐严峻。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是在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之间遵循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缓解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

    (摘自金凤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路径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虽没有“生态”一词,但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有了不违背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生态思想。

    B.目前,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都面临灭绝的威胁,这种威胁来自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之行。

    C.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下,人和自然之间的形态不是掠夺、被操纵,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D.“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外传统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需求,是当代自然观的最新体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讲天地人关系的时候,认为三者都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B.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有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C.生态文明思想是西方环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思想核心是强调对环境的绝对意义上的爱护和保护。

    D.无论天人一体、天人对立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是对天人关系的有益探索,都有合理的一面。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思想的一项是(     

    A.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毛泽东)

    B.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胡锦涛)

    C.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D.征服自然的工作是一项造福人类、促进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必然受到神的鼓励。(培根)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习近平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两种思想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在《过秦论》中,贾谊总结秦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借明月表达对妻子思念之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引用周任的话,说明臣子如不能尽职就应该辞去职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4)《诗经》中描写泰山“泰山岩岩”;孔子曾留下“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佳话;杜甫在《望岳 》一诗中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露凌云壮志。清代的散文名篇《登泰山记》亦有“及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句。

    (5)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大道之行也》中与之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2)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则是对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 ,知来者之可追。

    (2)渔舟唱晚,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

    (3)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五丁开山”的故事,既给人以想象,又交代了蜀道的由来。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从渔业方面阐述王道,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常被用来说明人们应修身自好、不贪不慕,再微小的东西也不能私取的道理。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用南朝梁湘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题目中“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内容。

    B. “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 “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诗人希望局势还能挽回。

    D. 尾联以反问的句式写因为很多人认为诗人是一个一向珍惜光阴的人,而他自己却在下棋方面用了一天的时间,诗人因此自嘲。

    E. 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双方的博弈过程,真实而精彩。

    2颔联、颈联刻画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三人经术皆明,衡为后进,望之施之政事,而奉惇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待诏宦者署,数言事宴见,天子敬焉。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称诏欲从奉学其术。奉不肯与言,而上封事曰:臣闻之于师,治道要务,在知下之邪正。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愚臣诚不敢以语邪人。是岁,关东大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少府减食谷马,水衡省食肉兽。明年二月戊午,地震。上曰: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焉。已诏吏开府臧,振救贫民,群司其茂思天地之戒,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各条奏。悉意陈朕过失,靡有所讳。奉奏封事曰:诸侯王园,与其后宫,宜为设员,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也。今异至不应,灾将随之。唯陛下财察。上复延问以得失。奉以为祭天地于云阳汾阴,及诸寝庙不以亲疏迭毁,皆烦费,违古制。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书奏,天子异其意,答曰:问奉:今园庙有七,云东徙,状何如?奉对曰:昔成王徙洛,般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奉愚戆狂惑,唯陛下裁赦。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年老以寿终。

    (选自《汉书·翼本传》,有删改)

    注:①迭毁,古宗庙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开国帝王之庙,世世不毁,余则亲过高祖而毁其庙,迁其牌位于太庙中。亲庙依次而毁,故称“透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

    B.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

    C.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

    D.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阳:是中国古代先贤创立的哲学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B.乐府:秦代时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西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C.万姓:“万民,众百姓”的意思。可以用来表示众多的百姓或者用来泛指天下的人民。

    D.戊午: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翼奉精通经术,深得天子尊敬。他和萧望之、匡衡出自同门,对经术都很精通;元帝即位之后,征召他为官,他多次上书言事并被皇帝召见。

    B.翼奉为人刚正,不愿巴结权贵。在平昌侯请托时,他写密章上奏,借老师之言说明了治道应知下属的正邪,表明不敢把治道告诉邪恶之人的观点。

    C.翼奉懂得治道,明晓国政得失。关东水灾导致十一个郡国发生饥荒,疫情,次年又发生地震,元帝让臣子直陈朝廷之过,翼奉果真大胆上奏。

    D.翼奉为人谦虚,积极进谏君王。在皇上询问园庙东迁之事时,他引用史实,表明自己的观点,还谦虚地说自己“愚戆狂惑”,请皇帝亲自裁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称诏欲从奉学其术。

    (2)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

    对此,你怎么看?请你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