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鸡西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乎舞雩,咏而归       ②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垣墙周庭                      ④如会同,章甫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羽觞而醉月

    ⑦而卒以                      ⑧驼种树

    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着独特魅力的“妈祖文化”是联结海峡两岸同胞情谊的重要“纽带”,能为两岸政治、经济交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② 学国学、传承经典也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某些学校采用强制学生集体跪拜孔子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无异于南辕北辙

    ③“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语揭示了学无止境、须终生学习的道理,实属不刊之论

    ④韩国以防范朝鲜的导弹和核威胁为由允许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萨德”系统,这种做法最终只能是火中取栗

    ⑤有些人自称是文艺评论家,但你若问他文艺评论学的核心、外延、主要成果、经典著作等,他却语焉不详,可见他压根儿就没有任何文艺评论的专业知识。

    ⑥虽然离开母校多年,但一提起各位老师的名字,我就能回想起他们在讲台上讲课的样子,他们对我耳提面命的教导,我一刻都不能忘。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③④⑥   D. ②③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出色的英语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了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我们的后辈可能不会再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我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让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了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联系文章,下面对“汉语的处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国选手拿走,这种尴尬局面让人反思。

    B.虽然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我们的后人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汉语危机”不断的呼声却使我们不能尽展欢颜。

    C.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文字符号的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危机。

    D.与“全民学英语”热潮相比照,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这说明对于母语的忽视。

    【2】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A.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B.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C.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就让作者百感交集,忧心不平,看来作者思索这种问题已有时日,显示出作者的文化责任心。

    B.由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词藻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说明汉语独特的魅力;古希腊文、拉丁文基本死了,说明活着的汉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D.“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受到冷落,产生危机,因此,我们应把对母语对外语的重视程度颠倒过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根据语境默写,每句一分,错字、漏字不给分。

    1)在《逍遥游》中,庄周引用《齐谐》中描写大鹏凭借六月息腾飞而起的阔大景象的句子是:  

    2)《滕王阁序》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3)引壶觞以自酌,   。倚南窗以寄傲,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表现了屈原忠正刚强,品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贯追求。

    (2)李白的《蜀道难》中,用太阳神的典故写出蜀道山川相依、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3)《蜀相》中,颈联写前期辅佐刘备开创帝业,后期扶助刘禅治国安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赞诸葛亮一生功业,大智大忠。

    (4)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感叹离乡漂泊、年老多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从听者的角度,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琵琶演奏“声暂歇”之时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

    (3)儒道两家都曾以行路为喻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宋荣子看淡了世间荣辱。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通过否定句写阿房宫中房屋之多,“___________”通过否定句写宫女猜测帝王驶向何方。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臣密言:________________,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李密《陈情表》)

    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________________。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侧面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如泥沙一样轻易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苦寒行(南宋)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②帏箔:帐幔和帘子,泛指帘幕。屏山:屏风。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览全诗,诗人只是把两种情景简单并列,但褒贬爱憎已蕴含在客观描绘中。

    B.十月边头”一句与岑参“胡天八月即飞雪”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都很相似。

    C.“押衣敕使来不来”一句描写边军将士的心理活动:期盼中又有不满和愤懑。

    D.“热”字一语双关,既是说官员优渥的生活条件,也暗指其炙手可热的权力。

    2本诗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试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瑜字公理,庐江舒人也。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徒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遗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五年,策,权统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为曹公所破,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丛马烧凝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曾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B.曹公军吏土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C.曹公军吏士皆延领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D.曹公军更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我国古代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

    B.江,文中指长江。后用作江河的通称。

    C.薨,古代用来称大夫或有名望的人的死。

    D.牙旗,通常指旗杆上饰有象牙的大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英勇善战,深得孙策赏识。周瑜襄助孙策攻克横江、当利,击溃管融、薛礼;回到吴郡,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任他为建威中郎将。

    B.周瑜善于识人,能够择主而从。袁术让周瑜代替周尚做丹杨太守,但周瑜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请求出任居巢长,借路东归。

    C.周瑜决策果断,善于抓住时机。周瑜与刘备在赤壁合力抗击曹操,曹军因疾病流行,败退后驻扎于长江北岸,周瑜用火攻之计击溃了曹军。

    D.周瑜谋略超凡,做事高瞻远瞩。赤壁之战后,他提出先攻取蜀地,再吞并张鲁,结援马超,据襄阳以进逼曹操,这样北方就能够谋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

    (2)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的付出,有的是有用之用,比如识字班中认的字,数学课上学的题,升学考试,十分有用;有的却是无用之用,比如蹲在路边看蜗牛慢慢爬,躺在草地看白云轻轻飘,宅在家中做喜欢的小手工,漂在海上让思绪云卷云舒。……往往让人生充盈丰满的同时,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民日报》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