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不包括以下哪一个( )
A.契诃夫 B.欧﹒亨利 C.莫泊桑 D.海明威
2、对下面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眺望远处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
B.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C.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如果不能买田置屋,建立功业,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
D.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里人
侯发山
周末,我和几个朋友驱车赶往靠山屯。靠山屯有一家农家乐,有不少野味。我去的次数多了,跟老板二狗熟悉。随同去的老孟,是个盖房子的,俗称房地产商,这天是他请客。刚坐下,就对老板二狗豪气十足地说:“先来盘鳄鱼肉。”
二狗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为难地说:“老板,小店没有这个。”
老孟眼也不瞄二狗,“啪”地一声甩出鼓囊囊的钱包:“不差钱,上。”
二狗忙掏出烟来给我们散烟:“老板,这个真没有。不信您问侯老板。”
“行了老孟,有那个意思就行了……来,土鸡一只,野兔一份……”二狗拿我当救星,我不能不出面。
二狗这儿有个规矩,点菜后先交钱再上菜。我点完菜,二狗一算账,四百八。老孟从钱夹里捻出四张老人头。二狗死活不愿意,说俺是实诚人,饭菜也是实价格,没法优惠。
老孟又抽了一张五十的。二狗还是不愿意。
我见识过二狗的较真,劝老孟:“人家也不容易,你也不差这一星半点的,给了吧。”
老孟没说话,又掏出一张十元的。
“还差二十。”二狗伸着手,很执着,“都是有本钱的,俺不能干赔本买卖。”
我看不过去,刚要掏钱,老孟见状,忙掏出一张五十的摔给二狗:“不用找了。”
二狗也不说话,又找回老孟三十元。
“太抠了,以后打死我也不来了。”老孟黑着脸。
菜一道道上来了。味道嘛,也确实不错。老孟的脸色慢慢变得红润了。
这当口来了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高声叫道:“一碗鸽子面。”二狗笑眯眯地应答着,收下了男孩递过去的一张红色的钱币。
面条还没做成,男孩到门外边耍去了。我忍不住提醒二狗:“狗老板,你可看清楚了,他给你的可是冥币!”
“我知道。”二狗说罢,就把团在手里的冥币撕了。
“难道男孩的父亲是个地头蛇,惹不起?”我有点糊涂地看着二狗。
二狗淡淡一笑:“孩子得过脑膜炎,脑子不大灵醒,经常把冥币当钱使。”
老孟附和道:“都是有本钱的,咋说也不能干赔本买卖啊。”听口气,完全是在嘲讽二狗。
“他也只是买碗面,没啥。”二狗不以为然。
我由衷地说:“你这么好心,孩子真幸运。”
二狗说:“不只是我,村里凡是开店铺的都这样对他。”
这时,服务员刚好过来端菜,她说:“这个孩子是村长的。”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老孟放下酒杯,冷冷一笑,说:“谁说山里人老实?也会拍马屁嘛。”
二狗真是傻蛋,居然没有看出老孟的冷嘲热讽,说:“别说吃碗面条,吃俺身上的肉俺都舍得。”
想想也是的,谁让人家的爸爸是村长呢?二狗毕竟还受村长的领导嘛,这么一想,我也就释然了。
“我明白了,村长在这里挂着账……行。狗老板会做生意。”老孟一副豁然明白的样子。
“肯定这样。”在座的一个朋友同意老孟的说法。
二狗没接我们的话茬,叹口气,说:“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下起大暴雨,村长进山巡视,发现刘大爷的屋子裂缝了,忙把刘大爷背出屋子。刘大爷说他的收音机还在屋里。刘大爷孤寡一人,收音机可是他宝贝。村长就放下刘大爷,刚返回屋子,轰隆一声,屋子塌了……刘大爷在屋子前跪了整整一天。”
我们几个人一下子都沉默了。
临走时,老孟不声不响甩到吧台上五张老人头。
“老板,已经算过账了,您是不是喝多了?”二狗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那个,那孩子想吃啥你就做啥……”老孟头也不回,走出了农家乐。
半个月后,接到老孟的电话,邀我一起去靠山屯。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说老孟“是个盖房子的”,有戏谑、讽刺的意味,用“俗称房地产商”表现老孟的财大气粗,这为后文刻画老孟这个人物做了铺垫。
B. 小说使用先抑后扬和对比的手法,开头用不少篇幅写二狗和老孟的讨价还价,似乎两人都很小气,斤斤计较,但后来的情节发展却说明并非如此。
C. 二狗介绍村长牺牲的情节,是要告诉“我”和老孟他并不是想巴结村长,让村长的儿子免费吃面是因为村长的无私和自己对村长做法的敬佩。
D. 老孟听了二狗有关村长的故事后十分感动,说明老孟不是一个无理取闹的人,他之前不过是想在乡下人面前显示自己作为“有钱人”的优越感。
【2】小说中二狗这一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3】结尾句“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是理解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剪影式地再现了曹操自信豪迈、文武双全的风姿。
(2)杜牧《阿房宫赋》的“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反问的手法,批判秦人大肆搜刮,挥霍无度。
(3)边塞诗里经常出现“红旗”的意象,用“红旗”代指军旅,如“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
(2)苟全性命于乱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4)《逍遥游》中,庄子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已的观点:“无所待”才能真正的逍遥游。作者说明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______,______”抒发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江水清澈无边,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4)《夜归鹿门歌》中,“______,______”写出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一文,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否定唐代李渤对石钟山名字来历的看法。
(3)《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____________”,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苏轼对自己发现非常得意,认为自己和古人达到了共鸣,这句话就是:____________。
(4)《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 (欧阳修《伶官传序》)
(2)曾日月之几何,__________。 (苏轼《后赤壁赋》 )
(3)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5)明天子在上,__________。(韩愈《送董邵南序》)
(6)__________,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
(7)举世皆浊我独淸,_________。(《楚辞.渔父》 )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归去来兮辞》写作者归隐后登高舒啸临水赋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水龙吟·西湖怀古
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①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的生活景象。
B.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C.陈词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结以“都忘却,平生志”,以美景映哀情。
D.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2】“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的词意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徒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①羡缗②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裒:póu,聚集。②羡缗:指羡钱,即多余的钱。常指赋税的盈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皇帝本人亲自主持,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B.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C.“徽宗”是北宋皇帝赵佶的谥号。古时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在其去世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事迹,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他的一生,这个称号就是谥号。
D.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被称为“元年”,就如本文中的“建中靖国元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上书请求减免上供米的三分之一来纾缓灾情;同时,他又兴建治病场所、积聚钱粮来抵御疫病。
D.苏轼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天赋异禀。无论嬉笑怒骂,皆可成文。他的文章博大精深,光辉璀璨,称雄百代,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见的天才。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3)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5】作为一代文宗,苏轼对写文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雨果
要求:①选定角度,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