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创作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文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是我国第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B. 《六国论》作者苏洵,北宋眉山人,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井称“三苏”,他们均属“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
C. 《种树郭橐驼转》作者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欧阳修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
D. 古人的名字十分讲究,名是人们互相区别的符号,婴儿出生几个月后般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起的,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故名和学有关联。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复工复产给防疫带来严峻挑战,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都要硬。与这种“流氓病毒”战斗,绝不能轻言胜利。
B.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C.与那些肤浅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鲍鹏山的文章不玩当下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浮议论的写作套路,而是“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
D.作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截至目前,我国共公布了五批传统村落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仍然鲜活的文化遗产。在我国,传统村落分布相对集中,形成了“一心、三片、多组团、多特色”分布特点。这些种类繁多、生动多彩的传统村落,形成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支撑,它们既是世界农耕文明的源头和我国农耕文明最集中的反映,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源泉所在。在城乡关系重构的今天,传统村落已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重塑的重要载体和诗意栖居的家园。
当前,传统村落面临的紧迫任务依然是严格保护。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努力,我们遏制了传统村落的自然消亡,但是空心化、建设性破坏、资金不足等依然是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对传统村落进行严格保护,一方面需要开展传统村落谱系研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精细化记录和管理,把传统村落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则要健全传统村落保护体系,分级分类,精准保护利用。对于有一定价值的传统村落,要保护好传统风貌,充分挖掘特色,适度恢复和还原,促进传统建筑的改善利用。
让传统村落走向现代,离不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当前历史村镇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居住者对现代生活的要求与历史文化的冲突。对此,我们要重点研究和突破,进一步改善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包括加强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设小型综合体等。通过优化调整适宜的产业,促进传统村落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此外,积极拓展传统村落利用模式,如承担各级文化部门活动场所、中小学生教育基地、文创基地、民宿等功能,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让村落用起来、活起来。
传统村落是珍贵的农耕文明遗产。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让传统村落融入未来,在新格局下进行功能定位,重新融入城乡发展,是今后的一个重要议题。传统村落要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实现不断发展,这是对传统村落最好的保护。因为发展才能体现传统村落的价值,发展才会让传统村落传承下去。未来,历史村镇将和现代城市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色保护类和重要聚焦点,在未来的城乡格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发展旅游依然是当下传统村落最现实的保护与发展手段之一,但仍需要在品质提升、健康引导上下功夫,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更不能为招揽游人任意编造和添加与村落历史文化无关的“景点”。
面向未来,要依靠传统村落的智慧来指引美丽乡村建设。在风貌特色方面,利用适合新民居的创造和推广的方式进行形象易懂的指导,多采用传统的建造、生产、生活的方式传承和延续传统村落。今后,我们要尝试把传统村落推广成为世界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将传统村落推向世界,让传统村落融入世界旅游大循环,让世界了解中国美丽鲜活的传统村落,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遗产。
(摘编自方明《让传统村落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文化富有多样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庞大、生动多彩的中国传统村落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B.对于中国传统村落,必须健全保护体系进行严格保护,给予适度“恢复、还原”,保护好其传统风貌。
C.传统村落的保护不能只是保持原貌,科学合理开发可以更好地达到保护的目的。
D.未来要将历史村镇与现代城市更加紧密地融合起来,以融合促发展,以发展促传承。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立足中国传统村落的现状及存在意义,分析了如何让其走向现代和未来的问题。
B.文章论述了保护传统村落应采取的方法措施,由保护、完善到发展,逐层深入。
C.文章最后两段论述了传统村落的未来走向,对发展旅游业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D.第二段作者就目前我国传统村落面临的空心化、自然消亡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让传统村落走向现代,需促进传统村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村落利用模式的拓展。
B.进一步改善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可以解决当前历史村镇最突出的矛盾,使传统村落走向现代。
C.严格保护传统村落,挖掘其特色,才能使之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诗意栖居的家园。
D.要充分尊重传统村落的传统特质,应采用多种方法加以传承,不应走商业化道路。
4、(1)苏轼《赤壁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客所吹洞箫的魅力。
(2)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两个对偶是:“_________,_________。”
5、(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写曹操破荆州后率领军队沿江而下的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后,以至“_________,_________”,使百姓免受匈奴侵扰之苦。
(2)《过秦论》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曾说:“天下稍安,犹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与此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老子>四章》中,以树木为例,说明高大的事物无不是从细小的事物发展而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贾谊分析了陈涉与山东之国力量的悬殊,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农民武器装备的落后。
(2)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古代名将典故,抒发自己岁月蹉跎、有志难伸的悲愤之情。
(3)“崇义轻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古人眼中的君子品格。请写出两句能体现这一义利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写鹏鸟的脊背和翅膀的大。
(2)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出自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 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深秋潭水和傍晚山色的鲜明特点。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 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
【2】杜甫的《登高》素有“七律之冠”的美誉,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该诗与《登高》在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11、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
例:犹且从师而问焉
A. 且举世誉之之而不加劝 B.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且适南冥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天,主人问笼子里的画眉鸟:“你想回到大森林去吗?”
画眉说:“为什么呢?我住在笼子里,吃喝不愁,每天还可以唱唱歌,晒晒太阳。”
主人说:“可是森林里有美丽的花草、清新的空气,还有广阔的天地呀。”
主人打开了笼子,把画眉放回了森林。
一年以后,主人在森林里遇见了画眉鸟。
主人问:“森林里的生活怎么样?”
画眉说:“好是挺好,就是这笼子太大了,怎么也飞不到边儿。”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