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广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毋庸置疑,诗词大会上武亦姝的走红,说明古诗文教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人们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

    ②在这个碎片化、浅阅读的时代,无论是写一本或者读一本厚重的书都是不容易的。幸运的是,《撞见未来》深刻而不艰涩,严肃而又活泼,全书一蹴而就,时时妙语连珠,令阅读变成一件轻松愉悦的事。

    ③顺应天时地利,中国人传承出一整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依二十四节气安排日常生活及农业活动,这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奉为圭臬

    ④作为金融业较发达的地区,佛山金融人才缺口依然存在,市金融办正着手推进金融人才招揽工作,“佛山版”金融引才方案已是呼之欲出

    ⑤“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请外出旅游的业主出行前锁好门窗,以防不法分子登堂入室行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⑤

  • 2、下面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代“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

    ②“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束发”古代指男子15岁,“冠者五六人”中“冠者”指成年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代表成人。

    ③“彭泽之樽”“临川之笔”,“彭泽”“临川”指代曹植、谢灵运。

    ④“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代指隐士居所,此典故与西汉末年蒋诩有关。

    ⑤“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相同。

    ⑥《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春秋中期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⑦“楚辞”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这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⑧《京华烟云》《文明的碎片》《缘缘堂随笔》《合欢树》的作者分别是林语堂、余秋雨、丰子恺、史铁生。

    A. ①④⑤⑦   B. ③⑤⑥⑧   C. ②④⑥⑦   D. ②④⑦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 荷

    鸿林

    藕肥的日子,荷塘就瘦了,原本的碧绿和粉红已被浓浓的秋色逼开去。水排干了,膏腴般的黑泥里卧着无数洁白粉嫩的莲藕。秋荷挖着藕,不时抬起头掠掠额前的头发,朝村口打量。天很高,云却很低。秋意已经浓了,村口那棵高大的枫树不经意间叶子就红了,像燃烧的火把,照亮回村的路。树下不时有穿灰布军装戴八角帽的战士来去匆匆,可秋荷却没有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心里不免升起一丝微微的怨来。

    男人有好些日子没回家了,说忙。前天秋荷借口给战士们送莲藕,去了一趟驻扎在村外五里亭关帝庙里男人的连队,却没见着男人。那一脸稚气、才十四五岁的通信员小叮当告诉秋荷说连长上营部开会去了,不知啥时候回来。

    没见着男人,秋荷心里就空落落的。可秋荷又想,男人是连长了,管着百十号人,忙是应该的呢。可不是,秋荷发现这一段天边整日都传来隆隆的枪炮声,还有画着青天白日旗的飞机时不时贴着后龙山飞来,低得好像用竹竿都捅得到。每天都有红军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过来,先来的住在百姓家里,后面来的就住在祠堂里、寺庙内、屋檐下。再后来,山上的竹林里、村路边,连收割完的稻田里都住满了,数都数不过来。家家户户的门板都被借去当床板了,但哪里够呢?红军就打稻草铺,被子铺在稻草上睡觉。秋荷听男人说,这些都是从江西方向撤过来的部队,那边的仗打得很辛苦。男人不在的夜晚,辗转反侧的秋荷总能听到有“嘚嘚”的马蹄声飞快地从后龙山的山岭上疾驰而过。好些夜晚秋荷都拥被而起,竖着耳朵倾听外面的动静,双眼溜溜到天明。看来又要打仗了,秋荷心里突然就有了不祥的感觉。

    莲藕肥得像小儿粉嫩的手臂,握在手里,煞是可爱。秋荷就走了神,该给男人怀个崽了呢。一想到这,秋荷双颊便飞起两抹红霞。

    秋荷,秋荷。熟悉的脚步声在荷搪边停了下来,秋荷听到男人急急的叫声。

    秋荷低着头,将两手伸进泥里,捞着藕,装作没听到,心里却笑开了花。

    男人摘了军帽,脱去上衣和鞋,解了绑腿,“扑哧”就跳进荷塘,哗啦哗啦朝秋荷这边走过来。黑油油的塘泥在男人的脚下向两边湮开去,男人的脚板像犁又像船。男人走近秋荷,无话,从秋荷手中接下荷锄,一下一下挖起藕来。秋荷。男人停下锄,唤了句。

    秋荷回过神,见男人怔怔地看她,欲言又止。男人似乎下了很大决心,说,秋荷,明天我要走了。秋荷手上的那根藕“啵”的一声就断了,那两节断了的藕在手上,连着许多细细亮亮的丝儿。秋荷低了眼,问,去哪?

    男人的眼光越过高高低低的荷塘,望向村后起伏的山脊,后龙山顶一轮夕阳正缓缓而落,溅起漫天红霞。男人说,听说是往北走。说完,男人笑了笑,不说了。和秋荷一道用筐装了藕,“嘿”的一声,藕担就上了肩。男人迈开大步在前里走着,藕担在宽阔的肩上“吱吱呀呀”地叫着。

    回到家,夜幕就合起来了。村庄黛青色的屋顶上到处都升起袅袅的炊烟,飘飘拂拂的,像女人长长的头发。她升起火,和了面,有些手忙脚乱地给男人贴藕饼。村里的旧俗,有男人出远门,家里人都要给他贴藕饼,据说荷花仙子能保佑他们平安归来。

    男人静静地坐在樵栏上往灶膛里添柴,柴火毕毕剥剥烧得很旺,将男人的脸膛映得通红,男人的一双眼睛就亮亮地盯着秋荷看。不一会儿,屋里飘荡起藕饼浓浓的香味。秋荷不知怎么的,心里却慌慌的。以往男人也常离家,秋荷从没这样慌过。秋荷有了预感,男人这回一走,真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了。秋荷这么想着,眼睛就红了。

    男人见了,安慰说,秋荷,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秋荷一听,眼泪就像断线的珍珠掉在了烙饼的锅里,冒起一股股细小的烟雾来。

    起风了,屋外的枫树上传来宿鸟“归儿归儿”的啼叫声。秋荷听到树叶落地的声音。

    今晚,村里不知有多少人家也在贴藕饼呢。

    秋荷是被嘹亮的军号声唤醒的,醒来时发现身边空落落的,男人早已没了踪影。秋荷慌了,起身追出屋去,跑了几步,复又回身用手帕包了藕饼,匆匆出了门。

    秋荷追出了村口,只见当头一杆红旗被山风扯得呼啦啦地响,山路上的红军密密麻麻的,蚂蚁搬家一般正朝北开去。秋荷在迷蒙细雨中手搭凉棚在队伍中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她发现那些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布军装的红军战士个个都像自己的男人,可又个个都不是自己的男人。村口站满了泪流满面的乡亲。

    秋荷无力地靠在枫树上,枫叶红得出奇,纷纷扬扬落了秋荷一身。秋雨打在秋荷的脸上,冰凉,秋荷已分不清是雨还是自己的泪。那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红军队伍在淅浙沥沥的秋雨中愈行愈远,愈行愈远。藕饼从秋荷无力的手中撒落了一地,香气弥漫了秋荷一身。

    男人自那天清晨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

    好多年以后,两鬓秋霜的秋荷听儿子说,那个秋雨绵绵、落叶纷纷的清晨从自己眼前走过的队伍踏上的漫漫征途叫长征,她还听说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荷丈夫因事忙碌好些日子都没有回家,小说通过小通讯员之口交代了秋荷丈夫的身份。

    B.小说没有对战斗画面进行正面描写,但红军源源不断地到来,这从侧面反映出战争激烈。

    C.“跑了几步,复又回身用手帕包了藕饼”,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秋荷对丈夫的不舍与担忧。

    D.小说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来行文,使文章叙事脉络清晰,作者的议论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小说开头和结尾对枫叶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一段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落叶窸窣、长江汹涌澎湃之状。

    (2)李商隐在《锦瑟》中慨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当时身处其境已凄迷难辨,到如今更是捉摸不到。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越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的道理。

    (4)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身不能共处,心却能想通的意思。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6)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以“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两句来突出飞流撞击山石的震响。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声音使得山林泉水都为之震颤的壮观景象。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描写了作者近看夕阳映照下的泰安城时所见到的一幅雪天晩晴图。

    (3)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一幅广漠、苍凉中透出壮美的景物画,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者意境虽不尽相同,在描写塞外风光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是说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由此发出了“____________”的呼喊。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田的畅快心情。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山岭平原辽阔,河流湖泽纡回的壮丽图景。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地逍遥游。

  • 9、(1)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来写城池的荒凉衰败。

    (2)屈原《离骚(节选)》中表明时不我待,应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通过虚写映衬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6)《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兰亭集序》中描写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兰亭集序》中,悲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崇尚虚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王羲之对生死问题的看重。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题李舍人蒲中新斋

    司马光

    陇上家声勇气殊,边亭卧鼓欲安居。

    非同王翦私求宅,更似甘宁晚好书。

    剑倚寒窗风淅沥,门无杂客柳萧疏。

    蒲州风土平生爱,为问旁邻地有余。

    ①卧鼓:战事已停息。②王翦:秦朝大将,前线打仗时曾向秦始皇讨要田宅,借此打消皇帝疑虑。③甘宁:东吴名将,少年时粗豪鲁莽,青年开始熟读诸子百家之说,步入仕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舍人勇武过人的家声远播,河清海晏,新斋落成,正好安居乐业。

    B.颔联连用典故,不同于王翦求宅自保,类似于甘宁的偃武修文之心。

    C.颈联忆想旧宅景象,风柳萧瑟,更衬托出主人特立独行的超脱情怀。

    D.邻里互让邻界土地,宅周空间有余,可见蒲州谦逊美好的风土人情。

    【2】唐人题记亭台堂阁一般以“物”为主,宋人一变而为以“人”为主,“物为我用”,请结合全诗赏析这一特色。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日:“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曰,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六月,魏王豹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B.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C.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D.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指布制的衣服,即用麻葛之类的织物制成的衣服,用来代指平民。古代指平民的词还有“黎庶”“黔首”“元元”“民氓”等。

    B.斋戒,指古人在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活动前要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不饮酒,不吃荤,不游乐,以示虔诚和庄敬。

    C.三秦,项羽灭秦后,把秦关中之地分封给三个秦朝降将,其所辖地就称三秦。今把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D.谒,在此处指“谒见”,有觐见、拜见之意,是臣下、属下以恭谨的礼仪拜见君王或上级,拜见时还有一定的礼仪要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出身贫寒,却不甘居人后。先后投奔项梁、项羽都因不受重用而逃走;又投奔刘邦,也因不受重用再次逃走。

    B.韩信才华出众,深受萧何赏识。萧何在韩信逃离时,毫不犹豫追回了他,又极力请求刘邦礼待重用韩信。

    C.韩信见识独到,颇能看清形势。他冷静分析了刘邦和项羽的优劣形势,指出刘邦夺取天下的关键是民心。

    D.韩信足智多谋,善于带兵打仗。刘邦与齐王、赵王合击楚军却大败,韩信收集了败军在彭城击败了楚军。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有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羹匙,在杯子上轻轻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巴尔扎克用有缺口的杯子,是想提醒自己,无论写了多少作品,这些作品上都有一个缺口,以此来激励自己,写下一部,将这个缺口补上。

    材料二:

    沉香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材,是高级的香料。有一种树叫沉香,但它不会直接产生沉香,为了得到沉香,当地农民用力在沉香树上砍出缺口,树脂顺着伤口溢出,覆盖在伤口表层,不久,伤口处结成一层厚厚的痂,过几年,农民把痂取下,就是沉香。

    “缺口”能激励出新的作品,“缺口”能产生名贵的沉香。你的人生有缺口吗?你怎么看待缺口?

    根据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