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清秀的面容
B.锐利的爪子
C.响亮的反应
D.敏捷的动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包袱 师傅 桅竿 海鸥
B.停泊 哗笑 街接 轻蔑
C.丝绒 骏马 搔痒 秽物
D.轰然 荫凉 蹦带 拳头
3、下列不属于闻一多《七子之歌》中“七子”的是( )
A.香港
B.澳门
C.新疆
D.台湾
4、读书体会
《忆读书》这篇文章是________写的,主要写了自己童年时期的________、读书的感悟、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等。下列属于作者的读书感悟的是______
A.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B.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C.从读书中“我”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D.以上都是
5、“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背多少诗文,请按要求填空。
(1)《蝉》中表现“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总劝我们要珍惜时间,告诫我们“________,岁月不待人 ”,还希望我们记住“一万年太久,______”。
(3)“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写的是________(节日)的习俗。
(4)古往今来,爱国是诗人创作的重要话题。陆游在临终前仍在告诫儿子“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爱国;龚自珍担忧社会现状,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的呼喊,这更是爱国。
6、看拼音,写词语。
xiá zhǎi (________) miǎn qiǎnɡ(________) qīnɡ xiù(________) fán zhí(________)
liánɡ shi (________) méi tàn (________) shā jūn (________) zhì liáo (________)
7、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是一首精巧的诗。________, _________, 一切都很适宜。
2.那_______, _________结构,_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3.在清水田里,________镜匣。
4.黄昏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具有生命了。
5.白鹭实在_________________。
6.《白鹭》的作者是_________,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为中心,以真诚的笔触从白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描绘白鹭的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课文从第6至第8自然段描述了三幅图,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将相和》共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件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件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三件事总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有关惜时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勤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谈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思乡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中(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在“(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2】由选段可知,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___。
【3】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介绍了圆明园中的建筑和景物,其艺术风格不仅富有诗意,而且还中西结合。
B.写出了漫步园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C.这段话为后文圆明园遭到毁坏作铺垫。
D.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4】仿写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们的校园很美丽,有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拓展实践
无名花
我的故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小村庄。在故乡的小山坡上,小溪旁,盛开着一簇簇火一样红、雪一样白的小野花,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它“无名花”。
春天,我来到山坡上,那些无名花在春风里频频点头,好像向我传递春天的信息;夏天,我来到小溪旁,那些无名花舒展腰肢向我招手,仿佛对我倾诉大自然芳香的话语。每当我看到它,就从心底涌出一股无比欢畅的爱意。我喜欢无名花,我尊敬无名花。
清晨,阵阵幽香把我吸引到无名花的身旁,只见晶莹发亮的露水像一颗颗珍珠在无名花的花叶上滚动。远远看去,那一片片无名花好像一片片彩云铺在山坡上,把大地打扮得非常美丽。傍晚,我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无名花,分不清哪儿是晚霞哪儿是无名花。朴实无华的无名花啊!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的花圃里没有它的身影,它不与各种名贵的花卉争奇斗艳,只愿与茫茫的野草做伴。它不要人们的照料,只要在泥土里、雨水中吸取一点点养料和水分,来维持自己并不太长的生命。它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们:它的花美化环境,它的叶、茎是牲畜的好饲料,当它的生命结束时,又把自己的身躯化作肥料滋养大地……
无名花是坚强的。人们从它的身上踩过,牲畜在它的身上践踏,它不委屈、不叫苦,仍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为绿色的山坡增添色彩,为人们的生活编织锦绣……
啊,朴实无华的无名花,我喜欢你,我尊敬你,因为你是无私、坚强的花。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的话语 ___________的花圃 ___________的花卉
___________的露珠 ___________的爱意 ___________的站立
【2】文章第3自然段写无名花是__________的,第4自然段写无名花是__________的。
【3】本文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并用“﹏﹏”画出来。
11、阅读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qiào qiāo)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卖。父亲从家里带来粽子,找个偏僻(pì bì )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nǎo lǎo ),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各种手艺活,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惟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dì dí)者吧!
【1】这段片段节选自 __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__ 。
【2】我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启迪__________________。
恍恍惚惚 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中的省略号和破折号的作用。
省略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5】仿写词语。
各式各样 _________ ________
密密层层 _________ ________
【6】我和父亲找个偏僻的地方吃粽子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
【7】片段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写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12、右边是状状同学所在城市未来四天的天气预报,请你根据图片中的内容完成下面的习题。
【1】这个标志所代表的天气情况是__________。
这个标志所代表的天气情况是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状状在10月19日~10月20日出门,可以不用带雨伞。( )
(2)周三的天气情况是:16~25℃,小雨转晴,北风3~4级。( )
(3)10月18日的天气是小雨转中雨,气温是19~30℃。( )
13、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养蚌的人,他想饲养出一颗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珍珠,他就去海边沙滩上挑(tiāo tiǎo)选沙粒,并且一颗一颗地问那些沙粒,愿不愿意变成珍珠。那些沙粒一颗一颗地摇头说不愿意,养蚌人从清晨问到黄昏,他都快要绝望了。
就在这时,有一颗沙粒答(dā dá)应了他。
旁边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颗沙粒,说它太傻,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雨露、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 潮湿 寒冷 孤寂为伍 不值得
可那颗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随着养蚌人去了。
斗(dǒu dòu)转星移,几年过去了,那颗沙粒已长成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而曾经嘲笑它傻的那些伙伴们,却依然只是一堆沙粒,有的已风化成土。
如果说世界上有“点石成金术”的话,那就是“艰难困苦”了,这可是人生的至宝啊!你忍耐着,(保持 坚持)着,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之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觉中,已长成了一颗珍珠。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拼音或词语,用“ ”画出来。
【2】给第3自然段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1)写反义词:潮湿——( ) 绝望——( )
(2)写近义词:嘲笑——( ) 依然——( )
【4】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并造句。
无怨无悔。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其他沙粒都不愿意变成珍珠?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读最后一段话,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岛。
变色龙会变色的原因
①变色龙是一种极善于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求得自身隐蔽的小动物。②变色龙在热带的丛林中生活,一般是不易被人们发现的。③如果你把变色龙由绿色树枝上移到大树干的黄褐色树皮上,你会发现转眼间变色龙的体色就会由绿色变成和树皮一样的黄褐色,与周围环境完全融成一片。④变色龙这种高超的伪装术,是经过动物学家们的研究才弄清的。⑤原来,在变色龙的颗粒状表皮上的真皮中,有着许多特殊的色素细胞和黄色细胞。⑥这些细胞在变色龙神经的支配下可以通过伸长或缩小来改变颜色,使身体色彩与环境协调,从而把自己隐蔽起来。⑦变色龙改变体色的机能,启发科学家深入地研究它。⑧人们希望有一天也能模仿变色龙,制造出一种可以像变色龙一样随环境改变色彩的涂料。⑨那么,这种东西在国防上必将成为出奇制胜的法宝。
1.选文中直接说明变色龙特点的句子是 (填序号)。
2.第③句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的具体内容是 。
3.第③句中最能突出变色龙变色特征的修饰词语是 ( )和( )。
4.⑦⑧⑨三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5.“变色龙”一词还用来形容 。
15、课外阅读。
小麦从哪儿来
小麦起源于西亚。但那时的小麦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产量不高,蛋白质含量也不如现在的小麦。人类最早种植的小麦叫“一粒小麦”,它的细胞核内只有14条染色体,而现代广泛种植的普通小麦则有42条染色体。染色体对于小麦能长成什么样子至关重要。所以,你可以想象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差距有多大了。
约一万年前,一粒小麦偶然与一种山羊草杂交,诞生了拥有28条染色体的二粒小麦。约3000年前,二粒小麦又与粗山羊草杂交,出现了我们目前常见的普通小麦。人们发现普通小麦拥有产量很高等优良特征,便纷纷开始种植这种小麦。现在在西亚和南亚我们还能见到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
小麦是从发源地西亚四面展开扩张的:向西传播到中东、非洲和欧洲地区,向东传播到中亚、东亚等地。
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在欧亚大陆无比辉煌的小麦开始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脚步在美洲扎下了根。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数年之后,这个曾以玉米为主食的国家,就开始把小麦做的面包作为身份的象征。很快,小麦征服了玉米的原产地中美洲。随后,小麦又来到了北美,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涌起了大片大片的麦浪。
在其他国家传播很快的小麦,在中国的发展却相对曲折。公元前3000年左右,小麦就传入了中国。但小麦最早在中国挺受冷落的。考古学家发现,直到距今2000多年的汉朝时期,中国的北方地区仍然以粟和黍为主食。究其原因,除了气候,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不好吃——小麦粒煮的饭不好吃。唐初的大学问家颜师古就曾说“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
到了唐代,宫廷内开始对面食的制作工艺精益求精。有了皇室的牵头,在唐朝首都长安,各种各样的面食开始出现。小麦这才逐步摆脱从属地位,开始成为华夏食物中的主角之一。
【1】填空。
(1)一粒小麦、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不同是____________造成的,它们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2)小麦刚传入中国时,挺受冷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麦起源于西亚和南亚。( )
(2)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差距很大,由一粒小麦进化成普通小麦大约用了3000年,一粒小麦与山羊草杂交后成了现在的普通小麦。( )
(3)“唐初的大学问家颜师古就曾说‘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这句话说明小麦在中国发展挺顺利的。( )
(4)从唐代开始小麦成了华夏食物的主角之一。( )
【3】“很快,小麦征服了玉米的原产地中美洲。”这句话中“征服”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对“小麦又来到了北美,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涌起了大片大片的麦浪”中“涌起了大片大片的麦浪”理解正确的是( )
A.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麦写成了麦浪,说明丰收了。
B.说明北美地区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小麦。
C.说明小麦代替了玉米,成为主要的农作物。
D.因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所以小麦成为北美地区的主角。
16、课外阅读吧。
___________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前走过,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时,顺手抓了一个梨。这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有人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只见这梨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我边走边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想来想去,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儿来的梨?”“梨……梨……是梨摊上的……”我脸红了,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爸爸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爸爸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 “是,爸爸。”但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的我丢失的东西。
(1) 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词。
一( )摊子 一( )梨香
( )的梨 ( )的孩子
(3)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连忙( ) 随手( )
严肃( ) 称赞( )
(4) 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想”,“我”会想些什么呢?试着想象一下,将“我”的心理活动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5)“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的我丢失的东西。” 一句中“丢失的东西”是指 。
(6)文中三次写“我”脸红,最后一自然段中的“我脸红了”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将你的感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桂花摇落以后,( )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 )桂花。回家时,总要( )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请在文中括号处分别填入一个动词。
【2】文中画线句子中“_____”这个字最能表现桂花香气四溢。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存在。
B. 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它香气弥漫,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3】“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
18、 乌鸦唱歌(节选)
这天,列那来到一个草原上,草原的边上有一条小河,小河边又生长着一棵高大的毛榉。这里清澈碧绿的河水吸引了列那,于是禁不住跳到河里洗了个澡。再躺在草地上,哈,可真舒服啊!可是,这时候肚子又不争气地开始叫了,他必须去寻找食物。
不远处,有一个农家小院,院里晒着许多乳酪。乌鸦田斯令被乳酪的香味儿吸引,在空中飞来飞去。趁农妇暂时离开的空当儿,扑了下来,叼起一块乳酪就飞走了。农妇正好从屋里出来,看见乌鸦偷走了乳酪,就捡起一块石子,用力向乌鸦掷去,口中骂道:“臭乌鸦,无赖!放下我的乳酪!”乌鸦一边飞,一边得意扬扬地说:“谢谢你为我做的乳酪。老太太,为了不使你的乳酪再被拿走,你可千万要小心啊!”
乌鸦飞到毛榉的粗枝上,迫不及待地拿出乳酪仔细地品尝着。当他用力啄乳酪的表皮时,几块碎渣落到地上,正好落到蹲在树下寻找食物的列那面前。
列那抬头看见乌鸦正在树上美滋滋地吃着乳酪,他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他暗自高兴:“今天的早餐又找到了。哈哈!”
“田斯令,你好!在这美丽的早晨见到你真是高兴。我还记得你的父亲罗赫特爵爷,他的歌声多美妙啊。我想你一定比你父亲更棒吧,你能为我高歌一曲吗?”
田斯令听了列那奉承的话,高兴极了,他禁不住哇哇地叫了几声。
“啊!你唱得太好听了,不过,我觉得还可以把嗓门再提高一些。”列那说。
田斯令被夸得有点儿忘乎所以了。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了音乐家。按照列那所说的把嗓门提到了最高,用尽全力,发出最尖的叫声。
列那说:“这一次唱得更好了,我们伟大的音乐家,如果你戒吃核桃,那么你的声音就会更加悦耳的。我太喜欢你唱歌啦,再给我唱几首吧。”
虚荣心使田斯令更加激动,他使尽全身力量,高声唱了起来。然而他忘记了手里的乳酪,手一松,乳酪掉了下去,正好不偏不斜地掉到了列那的脚前。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忘乎所以:________
【2】短文有的是以主要人物命题的,有的是以主要内容命题的……本篇短文是以______命题的。请你用题目扩充法,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时候,可以把画“____”的地方进行展开,补充乌鸦的心理活动。根据短文内容,想想乌鸦会想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歌唱家的声音也不过如此,今后歌唱家行列里也有我田斯令了
B.我是伟大的音乐家,我一定唱出最好的声音,一定能赛过百灵鸟
C.我是音乐家了!我是音乐家了!嗯,我一定要唱得更好,让狐狸听听
D.我唱得还不够好,应该跟百灵鸟认真学习才行
【4】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忆读书(节选)
①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陇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②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③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加点的“消遣”一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 )
A.作者无所事事
B.作者非常喜爱读书
C.作者是一个无趣的人
【3】从第③段可以看出:《忆读书》是作者奉献给____________的“珍贵礼物”。
【4】第④段中的三个短句能互换位置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这部小说是我国第一部正面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它将梁山____________个大小首领说成是天罡星和地煞星降临凡世。
20、用不少于两种说明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这座山峰真高。
____________
21、缩句。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22、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百花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打响生命保卫战;那些英勇无畏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换来无数病人的康复;那些忠于职守的警察、社区工作者、快递员、志愿者们,那些无私奉献的人,让我们难忘、感动。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位或几位自己敬佩的人,以“我想对您说”为题完成习作,对他们说说心里话,表达自己由衷的敬意。
要求:(1)把你想对他们说的话写成一封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话;
(2)为了更好地让他们了解你的思想感情,可以写一写你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
(3)语句要通顺,书写要工整,不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