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积极进行绿色能源、低碳产业和清洁技术的布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赛道。
B.肺鱼也是一种重要的“活化石”,其化石的记录在整个地史时期都有较好的保存,肺鱼身体结构的变化连续地展现出它们由海洋到陆地淡水环境。
C.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旨在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D.杭州亚运吉祥物裸眼3D宣传片,生动展示了足球、帆船、电竞三个运动场景,是实现亚运吉祥物的“破屏出圈”,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体验的重要技术。
2、把下列句子填入横线,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么会走到一起呢?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
②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和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
③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
④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⑤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②③⑤ D.④②①③⑤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要任务。“工匠”是“工匠精神”的产生基础,“工匠精神”是对“工匠”所具备的品格和精神境界的一种拓深与发展,“工匠”在不同时代发生着内容与种类的变化,其具备的精神品格也随着时代变革而有着创新性发展和传承。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是什么,需要我们去思考:
首先,放眼全世界,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战略性行业,企业要想发展和成功,必须精益求精,公司要提升品质与声誉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
其次,工匠精神不仅是工作态度和个性修养,更重要的是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手工业时代,工匠面对物品的改造时并非天然具备优势,工匠需要聚精会神去控制这种自然力,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就让工匠能够在劳动过程中的某个时刻与劳动客体达成一种平衡和融合,从而实现主客体的内在统一。
再次,工匠精神所体现的工作态度和人生境界源自工匠对自身工种的高度认可,并将之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方面这种认同来自工匠依靠技术技能决定生活物质基础,一方面这种认同来自工匠对自身所具备的技艺特长的自豪感和心理满足,在这样的认同基础上就能做到敬业乐业,而不是单纯将职业作为工具和手段,而是作为人生目的和价值的实现。
最后,要守住自身的核心价值和产业优势,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在坚守初心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并在不断创新中拓展深度和广度,去适应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实现产品质量、效率、动力等方面的变革。
(选编自《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内涵、要素和路径》)
材料二:
2020年11月,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向广大劳动者发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倡议,这既是对工匠精神时代价值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全体劳动者提出的重要要求:
弘扬工匠精神是一个全方位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协同联动,共同参与。以现实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探寻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显然,在工匠文化缺失的社会环境里,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实践是很难得到有力精神支撑的。因此,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褒扬工匠情怀、厚植工匠文化,需要创设与之相适应的良好文化氛围,要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的认可中蒙得爱大的生命力,引领劳动者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摒弃陈旧落后思想,正确认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重要性。克服传统观念中的刻版印象,树立对于新时代“工匠”职业的正确认识,客观地看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区别,二者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工作的属性不同。凝聚社会共识,重新审视工匠的作用和地位,很多人认为工匠只是技术工人,而并没有认识到工匠精神领域的广泛性,即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具有工匠精神。还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宝贵文化资源,以文化人,文以载道,将工匠事业的魅力和价值彰显出来,增强人民群众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同感。以工匠精神涵养社会风气,由此推动我国各领域事业的发展。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离不开制度化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发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发能人才激励政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发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要提升发能人才的薪酬待遇。尽管近年来我国在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了突破和进展,但仍存在进步的空间。当前,发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狭窄、待遇较低,这是年轻一代传承工匠精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要推动实现制造业强国,发展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夯实先进制造业人才基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人才得到相应的价值回报。要完善技术人才激励政策,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引导各单位合理制定奖励机制,鼓励劳动者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作为。要探索建立相关的条例制度,加大对技能要素和创新要素参与分配的尝试,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方式原则,满足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时代诉求。
在2021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的艾爱国说:“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弘扬工匠精神是对工作平等和劳动尊严的真正认同、体现了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在全社会树立榜样风范,形成崇尚大国工匠之风,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劳动者系能感受到发展的机会,获得应对未来挑战的机会。榜样的力量对于工匠精神的弘扬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要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选取案例,发掘大国工匠、名师巨匠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同时也应将时代奉献者身上所具有的爱岗敬业、意志坚强、踏实专注、无私奉献的品质加以传播,向人们展示立体、生动、清晰的劳动者精神。倡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导向,使劳动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确保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拥有同等的社会尊重感,摒弃好逸恶劳、幻想一夜暴富的投机行为。“人的主体性、实践性是理解人类生存中的价值选择问题的根本前提”,因此,只有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真切地感受到尊重与厚待,工匠精神才能得以真正地实践。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已然来临,弘扬工匠精神要创新思路、路径与方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工匠精神进行宣传和推广。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开展“技能大赛”“大国工匠”“聚匠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关注和支持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新时代宣传工作要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守好舆论主阵地。利用新媒体高效开放、互联互动、实时共享的特点,将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文化特质进行传播。传播的载体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网页、宣传栏等形式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协同推进工匠精神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作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及时转变工作方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弘扬工匠精神更易于满足人民的情感需求,从而提高社会各界对于专注、专业、专心的职业风尚的认同,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并带动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选编自《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及弘扬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工业劳动者只要聚精会神去控制这种自然力,就能够在劳动过程中的某个时刻与劳动客体达成平衡和融合,实现主客体统一。
B.工匠对自身工种的高度认可,并将之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造就了工匠精神所体现出的工作态度和人生境界。
C.正因为对新时代“工匠”职业有了正确认识,克服了传统观念中的刻板印象,人们能够客观地看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区别。
D.我国要想实现制造业强国,发展创新型国家,就要注意引导各单位合理制定奖励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匠做到敬业乐业,不但依靠技术技能决定生活物质基础,而且来自对自身所具备的技艺特长的自豪感和心理满足。
B.国家、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显然,在工匠文化缺失的社会环境里,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实践是无法得到有力精神支撑的。
C.因为全社会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真切地感受到尊重与厚待,工匠精神得以真正地实践。
D.在当前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工匠精神的宣传和推广形式多样,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让宣传效果更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赞美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精雕细琢鲁班传,欲抱不平牵苦缘。
B.既急蹄乃需徐步,勇毅笃行工匠魂。
C.北斗神舟天际显,脱贫除恶战旗飘。
D.先辈唯求制器真,考工铸范戒欺心。
【4】《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礼记·大学》中的“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这些对于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的阐释,其精神内涵在新时代仍然适用。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
【5】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当下应该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
(2)《阿房宫赋》里描写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 既是回忆,又是推想,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____ , ______。”(《孟子》)
7、名篇名句默写。
(1)《逍遥游》 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大鹏徙于南冥时气势磅礴、高飞而起的壮观图景。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蜀相》 中哪两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给蜀道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3)杜甫在《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4)《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5)《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书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年老力衰、自我期许落空的悲愤之情。
9、按要求填空。
(1)此时相望不相闻,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____________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论语》中孔子鼓励学生学《诗经》,对《诗经》高度评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____________。迩之事父,远之事君。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①
杜牧
芳草渡头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垂。
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径香寒蜂未知。
辞客倚风吟暗淡,使君回马湿旌旗。
江南仲蔚②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
(注)①诗题原为“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因书四韵兼寄江南许浑先辈”。横江:渡口名。许浑:晚唐诗人,时任安徽当涂县令,与杜牧多有诗作赠答。②仲蔚: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善属文,好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春时节,作者乘船依次经过和州、横江,沿途受到裴使君、李赵二位秀才的迎接。
B.横江渡口细雨纷飞,芳草初生,万株杨柳的枝条在微风吹拂下,随着水波轻盈地飘荡。
C.“雁初浴”“蜂未知”呼应诗题中的“初春”,点明早春时节乍暖还寒而又不乏生机。
D.作者和诗友相见,倚风即兴唱和,使君回马之际旌旗沾湿,自然照应首句中的“微雨”。
【2】(原创题)本诗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①。”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峙,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②而卒,年二十九。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③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冀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初,祖通,尝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读《易》,作《唐家千岁历》。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初,勉、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
[注]①交构:相互构陷。②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③泛然:漫不经心,随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B.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C.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D.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班固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录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B.“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而“左迁”是降职,“超迁”是越级提拔,“乔迁”是祝贺别人喜迁新居或升官。
C.“衡庐”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它们与河南的嵩山、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并称为我国的名山胜地“五岳”。
D.“进士”指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生,且分三甲,一甲三人为状元、榜眼、探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年少聪颖,敢于展露才华。他九岁时指出颜师古作注的《汉书》中的错误;敢于向刘祥道上书自荐;未成年便任朝散郎,屡次向朝廷进献颂文。
B.王勃恃才傲物,一生命运坎坷。他倚仗才华让同僚难堪,被他们嫉妒;又因擅杀官奴当诛,虽遇大赦仍被除名;后去探望父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王勃才华横溢,喜欢著书立说。他写出《指瑕》《檄英王鸡》《滕王阁序》《唐家千岁历》,并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书》中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
D.王勃名闻天下,受到大家赞誉。阎都督称他为“天才”,他兄弟三人受到杜易简赞赏;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四杰,但杨炯不甘位居他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易》有言:“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意思是知道前进和后退、生存和灭亡的道理而又不失掉正确原则的人,这大概就是圣人吧!从古至今,智者知进退,重进退:当进则进,激流勇进;当退则退,急流勇退。只要审时度势,相机而动,则无论退或进,都不失为一种勇敢,一种智慧。进与退是相对概念,退有时是进的手段,进有时却会导致退。
上述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