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扬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嬴闻如姬父人所杀

    A. 公子不取也

    B. 身死于秦,天下笑

    C. 今日嬴之公子亦足矣

    D. 如姬之欲公子死,无所辞

     

  • 2、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察   B. 矣,何足怪乎   审:清楚

    C. 皇天后土,实所共 鉴:鉴别   D. 再休似此处栖迟 栖迟:留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时代,人们不仅要在信息洪流中生存,还要增强对智能信息的解读、应用和批判能力,使媒介更好地为社会和个人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媒介产业底层逻辑的今天,当智能传播已经成为社会的基础架构之时,智能媒介素养亦将成为“社会人”发展所依赖的一个基本素养。

    提升智能媒介素养,增强鉴别与批判能力。早在20世纪20年代,大众媒体所制造的“拟态环境”就引起了学术界关注。“拟态环境”并非事实的再现,而是大众媒体通过有选择地加工造成的外界印象,并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智能媒介对现实的加工更甚以往,它所营造的“拟态环境”看起来更为真实。例如,通过大数据画像,可以提炼网民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实现信息“精准投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型仿真技术的应用,使普通网民难分真伪。

    提升智能媒介素养,有助于增强人们从网络信息中还原现实的能力。提升智能媒介素养,增强应用能力,缩短“知沟”。新媒体勃兴之初,学界普遍认为智能媒介素养主要包括图像处理、图文配合、信息的组织和联通等能力;随着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在这些能力之外又增加了对统计知识、数据处理知识、可视化工具的学习与把握等。如果针对性地进行智能媒介素养培训,可以有效缩短智能媒介应用的“知沟”。

    提升智能媒介素养,增强对生产者创作行为的监督。信息生产者的目的并不总是向善。例如,在算法“公正”外衣遮蔽下,非理性的、带有偏见的、煽动性的信息被自动转发,不时造成谣言泛滥;“深度伪装”技术可用来整蛊竞争对手,制造混乱并混淆视听。随着网络使用者自身鉴别能力的提高以及智能识假软件的推广,人们越来越了解智能媒介构造现实的能力,从而能够发现智能媒介应用背后的“修辞手法”。

    在我国智能媒介突飞猛进但公众智能媒介素养整体不足的情况下,要重视社会制度的健全,培养个体开放性视野和多元思维,在构建新知识的同时增长鉴识能力。

    完善顶层设计,多层次推动智能媒介素养提升行动落地。2016年,我国政府全面启动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其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重要内容。其后,中央网信办和教育部也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对网民或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智能媒介工作原理、生产机制、运行方式技术含量很高,并非一般网民所能自行学习的。对文化程度高的网民,重在提供智能技术原理和生产背景的解读,鼓励他们以更广阔、更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对不熟悉智能技术或辨别能力较差的网民,主要提供信息鉴别及防骗方面的教育。

    把握现实趋势,增强用户自主提升智能媒介素养的积极性。“媒介素养”自提出后,学者一度认为受众是媒介素养的被动方。而今,信息的生产与发布不再由专业媒体垄断,智能工具的广泛运用,进一步提高了普通网民参与积极性,媒介素养教育的主导权开始向广大网民转移。随着简便易用的智能媒介技术的日渐流行,普通网民也可借助这些智能工具的强大能力,发布优质信息内容。这提示我们,应推动媒介素养教育从被动灌输向主动提升转变,减少说教成分,善于在网络内容的生产与消费中引导用户提升表达、分析、思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智能媒介素养水平。

    (摘编自黄晓勇《充分重视智能媒介素养的提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时代,人与信息的关系密切。人们依赖信息生存,提升智能媒介素养是顺势之为。

    B.大众媒体有选择地加工制造出的“拟态环境”并非事实再现,我们需要增强鉴别与批判能力。

    C.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媒介素养的能力要求逐渐增多,针对性的培训可有效缩短“知沟”。

    D.算法“公正”、“深度伪装”都是媒介应用背后的“修辞手法”,包含信息生产者的不良意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基于数字时代背景下,媒介能更好服务社会和个人的认识,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题。

    B.文章第二段例举信息“精准投喂”及新型仿真技术的应用,意在表明网民难辨信息真伪。

    C.文章主体部分针对提升智能媒介素养的意义和可行的路径,分别展开论证,脉络清晰。

    D.文章末段对比过去与现在受众的身份和观念的变化,指出媒介素养教育方式也应转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具有一定的智能媒介素养,了解网络信息生产和发布的特点,就能更好适应数字生活。

    B.提升媒介素养,不能只靠政府规范,还应根据网络群体的不同层次加强引导,精准施策。

    C.与以往的新技术一样,当智能媒介成为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时,人们无法避免风险。

    D.关注媒介素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个体的积极参与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读来令人叹为观止。

    (2)《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阁夜》中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幕遮》当中,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 5、根据上下文内容或有关提示默写。

    (1)《论语》所云“____________”很重大,“____________”路程很遥远。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士”的伟岸和弘毅。

    (2)《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得多与深广得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陈情”主旨的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表明自己关于生与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内心的悲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却遭到谗邪小人的离间,以致步入了困窘之境。

    (3)贾谊在《过秦论》中将陈涉与秦王朝对比,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言陈涉起义时装备简陋,但却影响巨大,豪俊并起,以致强秦亡于一朝。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曾参用“_________________”指出有抱负的人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大任,并借此鼓励人们要有理想还要有恒心。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之景的名句是: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用互文的手法写六国的宝藏。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

    辛弃疾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月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注】①秦望山,一名会稽山,在会稽东南四十里处。②范蠡曾到若耶溪上请西施西去吴国,以美人计迷惑吴王,吴王和西施曾游于姑苏台。麋鹿姑苏:伍子胥曾因劝谏吴王而不被采纳,叹息吴国将亡,姑苏台就要成为麋鹿漫游的荒凉之地。③王亭谢馆:王羲之曾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看”字领起,尽写秦望山云雨苍茫之景象。借“倒立江湖”来描绘暴风骤雨,生动形象。

    B.须臾之间,万里长空,云雨散尽,词人借“月明”“天籁”“万窍”等意象营造出澄净安宁之境。

    C.上片景象由乱云急雨到风雨散尽,在自然的变化中暗含着人事的更迭变迁,寓理于景,构思巧妙。

    D.词作上片写景,意境开阔,笔力雄健,情随景迁;下片怀古,借古喻今,语言含蓄,情感深沉复杂。

    【2】词人善于用典,请概括下片典故的情感内涵。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未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悖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殊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寇已去。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命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鹞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总共官张迭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连宗皋及耀,各杖一百,耀连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节选自《明史郭宗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B.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C.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D.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薪金。

    B. 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先例。这里的意思是依照旧例。

    C. 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 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势力。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廷杖四十;众臣讨论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谄媚权势劣迹。

    B. 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上及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都提出了创新的做法,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 郭宗皋受到追责,戍守陕西边塞。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张达等战死,都使他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戍守陕西靖虏卫。

    D. 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廪米和仆人;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结合注释,阅读《孔子世家》选段,按要求作文。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①,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已习其曲矣,未得数也②。”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④。”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为人也⑤。”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⑥,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⑦,眼如望羊⑧,如王四国,非文王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⑨,曰:“师盖云《文王操》也⑩。”

    ①鼓琴:弹琴。②数:指演奏乐曲的技术、方法。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志:指乐曲的情感意蕴。⑤为人:乐曲作者的人品。⑥穆然:沉默静思的样子。穆,通“默”,沉默。⑦黯然:黑的样子;几然:通“颀”,修长的样子。⑧望羊:又作“望洋”,远望。⑨辟:同“避”。辟席,离开座位站起来。这是表示尊敬的动作。再拜,拜两拜。⑩《文王操》:相传为周文王所作的琴曲名。操,琴曲。

    作文一: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此段文字中孔子向师襄学鼓琴的经过改写成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作文二:请总结孔子向师襄学鼓琴过程中的方法、心得,结合并反思自己的学习(包括但不限于学习乐器)生活,调动阅读积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可以讨论学习进阶之路,也可以讨论学习境界,还可以谈学习态度。参考论题:乐学、好学、会学、善学;学与悟;高效学习。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