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划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C.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2、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和那边倾斜。
B.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即使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
C.《复活》是19世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展现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多方面的深刻思考。
D.创作小说固然需要学习典范作品的写作技巧,但更重要的还是学会认真思考生活、观察生活。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魔鬼心里的上帝
雨果母亲已经攀着荆棘滚进沟里。她披头散发,身上被刺伤,流着鲜血。西穆尔丹和盖尚都在沟里,像塔里的戈万一样束手无策。士兵们无能为力,绝望地围在他们身边。炙热难忍,但是谁也感觉不到。大火还在继续,令人畏惧。人们看见在烧得通红的窗口有三个金发脑袋。拉杜对天挥挥拳头,仿佛在用眼光寻找什么人,说道:“这叫行善吗,老天!”母亲跪着亲吻桥拱,一面呼喊道:“发发慈悲吧!”
大火的劈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只听见孩子们在喊叫:妈妈!妈妈!人们恐慌万状。
突然间,在与孩子们相邻的另一扇窗口,在大火的朱红色底幕前,出现了一个高高的人影。
所有的头都抬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凝住了。一个男人站在楼上,站在图书室里,烈火之中。他的身影在火焰中发黑,但是满头白发。人们认出这是德•朗德纳克侯爵。
他消失了,不久后又出现。
这位可怕的老人在窗口摆弄一个很长的梯子,这就是放在图书室里的救火梯。他去墙边找到梯子,将它一直拖到窗前。他抓住长梯的一端,像竞技者一样灵巧自如地将它搭在窗栏边沿往外滑动,一直滑到沟底。拉杜站在下面,惊喜万分,伸手接过梯子,紧紧抓住它,喊道:“共和国万岁!”
侯爵回答说:“国王万岁!”
拉杜低声说:“你愿意怎么喊都行,胡说八道也可以,反正你就是仁慈的天主。”
梯子放好了。燃烧的大厅和地面建立了联系。二十个人跑了过来,拉杜一马当先,他们很快便从上到下站到了梯子上,背靠着梯级,像是上下传递石头的泥瓦工。这是木梯上的人梯。拉杜站在梯头,挨近窗口,面向大火。
分散在欧五南地和斜坡上的军队惊喜交加,涌向高原、沟壑和塔顶平台。
侯爵再次消失,然后再次出现,手里抱着一个孩子。
掌声雷动。
这孩子是侯爵随手抱起的,他是胖阿兰。胖阿兰喊道:“我怕。”
侯爵将胖阿兰递给拉杜,拉杜又递给身后下方的士兵,士兵又递给另一位士兵。害怕地叫嚷的阿兰就这样被传递下来,一直传到梯房,与此同时,侯爵又消失了一会儿,然后将勒内•让抱到窗前,勒内•让又哭又闹,当他从侯爵手中转到拉杜手中时,他还踢打拉杜。
侯爵又返回满屋是火的图书室。若尔热特一个人呆在那里,他朝她走过去。她微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感到眼睛湿润,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若尔热特。”她说。他将她抱在怀中,她仍然微笑。当他把孩子交给拉杜时,他那如此高傲、如此隐秘的心灵竟被天真无邪的孩子迷住了,他亲吻了她。
“这是小姑娘!”士兵们说。若尔热特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一双双胳膊传下来,直到地面。人们在鼓掌、跺脚,老兵们在抽泣。她对他们微笑。
母亲站在梯子下面,气喘嘘嘘、懵懵懂懂,面对意外的惊喜如痴如醉,因为她从地狱跃进了天堂。过度的快乐会损伤心灵。她伸开双臂,先抱住胖阿兰,再抱住勒内•让,最后拖住若尔热特,她狂热地亲吻他们,接着便大笑起来,晕倒在地。
响起了高呼声:
“都得救了!”
确实,都得救了,但老人除外。
但谁也没有想到他,他本人多半也没有想到自己。
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仿佛在给大火一点时间来决定去留。接着他便不慌不忙地、慢慢吞吞地、高傲地跨过窗栏,头也不回地直立在梯子上,背靠梯级,面对深渊,背靠大火,像威严的幽灵一样默默走下楼梯。梯上的人们赶紧下来,在场的人都不寒而栗,面对这个自天而降的人仿佛面对异象一样,感到一种神圣的恐惧,纷纷后退。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靠近。他那大理石一般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人们在黑暗里惊恐地盯着他。他每走近一步,就似乎又高大一分,梯子在他死亡的脚步下颤抖,发出响声,仿佛是骑士的石像再次进入坟墓。
当侯爵走下最后一个梯级,踩上地面时,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衣领。他转过身来。
“我逮捕你。”西穆尔丹说。
“我同意。”朗德纳克说。
【注】本文选自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有删节。《九三年》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小说围绕封建势力旺岱叛军首领朗德纳克、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西穆尔丹等人物,生动地展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生死斗争的历史画卷。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朗德纳克把梯子滑到沟底时,拉杜呼喊“共和国万岁”,侯爵回答“国王万岁”,拉杜的回应却低声无力。这是对朗德纳克仁爱救人的敬意和赞许。
B.小说彰显了歌颂战争中人性善良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复杂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
C.“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众人都得救后,朗德纳克思绪复杂,有成功救人后的如释重负,有对死亡的恐惧和未来的担忧,有束手就擒抑或葬身火海殉道的抉择。
D.当三个孩子被困火海之时,“母亲”全然不顾自身伤势,撕心裂肺地呼救;当孩子得救后,因过度兴奋晕倒在地。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若尔热特被救出来的场面描写中,既有特写镜头,又有全景镜头,点面结合,写出了小姑娘被营救后人们如释重负,一片欣喜之情。
B.小说以朗德纳克侯爵挽救了三个孩子的性命,自己却被西穆尔丹逮捕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起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C.当三个孩子被救后,作者对站在梯子下的母亲运用了一系列的语言、心理、神态和动作描写,刻画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D.文中的场景描写细腻逼真,或者提供背景,或者营造气氛,或者烘托人物形象,让读者如临其境。
(3)“细微之处见精神。”这篇小说的描写颇为细腻,请从场景描写、人物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中任选两个方面举例分析。
(4)本节选部分以“魔鬼心里的上帝”为标题颇有深意,请结合文本和创作背景探究其内涵和作用。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过去的错误选择虽不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逍遥游》中斥鴳笑大鹏向南飞的时候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表明这已是它飞的极致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屈原希望以古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
(2)《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夜书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因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政治抱负,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4)李商隐在《无题(二)》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
(2)足球比赛结束前十分钟容易进球,领先球队必须在最后时刻仍保持专注、严密防守,坚持到终场哨音结束,正如《《老子》四章》中所言“_____,______”。
(3)面对疫情,白衣卫士集结出征,让人想到《秦风·无衣》中将士们修整铠甲兵器共赴前线的情景“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的英姿和豪气的一句是“________”,表明周瑜的赫赫战功的一句是“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 ,_______”两句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相近。
(3)《论语•为政》中,孔子教导子路对待学问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孔子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时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借助松柏来表达什么是君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说要用启发式教学,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诚堪死②,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用南朝梁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且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B.诗中的“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在下棋方面浪费时间的不满。
【2】颔联、颈联写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叔英,字原采,黄岩人。洪武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孺、林右并征至。叔英固辞归。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改德安教授。迁汉阳知县,多惠政。岁旱,绝食以祷,立应。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曰:“务问学、谨好恶、辨邪正、纳谏诤、审才否、慎刑罚、明利害、定法制”。皆援证古今可见之行事。帝嘉纳之。
燕兵至淮,奉诏募兵。行至广德,京城不守。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书绝命词藏衣裾间自经于玄妙观银杏树下天台道士盛希年葬之城西五里又题其案曰:“生即已矣,未有补于当时。死亦徒然,庶无惭于后世。”燕王称帝,陈瑛簿录其家。妻金氏自经死,二女下锦衣狱,赴井死。
叔英与孝孺友善,以道义相切劘。建文初,孝孺欲行井田。叔英贻书曰:“凡人有才固难,能用其才尤难。子房于汉高,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于汉文,不能用其才者也。子房察高帝可行而言,故高帝用之,一时受其利。虽亲如樊、郦,信如平、勃,任如萧、曹,莫得间焉。贾生不察而易言,且言之太过,故绛、灌之属得以短之。方今明良相值,千载一时。但事有行于古,亦可行于今者,夏时周冕之类是也。有行于古,不可行于今者,井田封建之类是也。可行者行,则人之从之也易,而民乐其利。难行而行,则从之也难,而民受其患。”时井田虽不行,然孝孺卒用《周官》更易制度,无济实事,为燕王藉口。论者服叔英之识,而惜孝孺不能用其言也。
时御史古田林英亦在广德募兵,知事无济,再拜自经。妻宋氏下狱,亦自经死。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三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书绝命词/藏衣裾间/自经于玄妙观银杏树下/天台道士盛希年葬之城西五里/
B.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书绝命词/藏衣裾间/自经于玄妙观银杏树下/天台道士盛希年葬之城西五里/
C.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书绝命词/藏衣裾间/自经于玄妙观银杏树下/天台道士盛希年葬之城西五里/
D.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书绝命词/藏衣裾间/自经/于玄妙观银杏树下/天台道士盛希年葬之城西五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训导,中国古代文官官职,职能通常为辅佐地方知府、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等。
B.教授,古时中国在地方官学中设置的学官,有时也指对私塾老师的敬称,文中指前者。
C.翰林修撰,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及草拟有关典礼文稿。
D.御史,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泛称,约自秦朝开始,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明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叔英关心时政,积极建言。他曾上《资治八策》,提出了“务问学、谨好恶、辨邪正、纳谏诤、审才否、慎刑罚、明利害、定法制”八条建议。
B.王叔英拟拒燕军,妻女受累。在到达广德的时候,听说京城失守,知事不可为,便自经而亡;燕王称帝后,家被抄,妻女绝望自杀。
C.王叔英为人友善,追慕道义。他与方孝孺相处得非常好,两个人常常围绕有关“道”的问题相互切磋,曾支持方孝孺推行井田制。
D.王叔英说理透彻,援证古今。他在给方孝孺有关井田制的信中,列举了张良、贾谊的例子,对比分析,谈古论今,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题其案曰:“生即已矣,未有补于当时。死亦徒然,庶无惭于后世。”
(2)贾生不察而易言,且言之太过,故绛、灌之属得以短之。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最近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率极高,唤醒了中国人对中华古诗词的一次集体崇拜,冠军16岁的少女武亦姝也火遍全国,圈粉无数。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质疑,在商业社会中,诗词歌赋到底有多大作用;有人不解,武亦姝只是多背了些诗词,有必要这么捧吗?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