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不是古今异义词的项是( )
A.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
B.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天子以为老,弗许
C.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
D.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被誉为“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而且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B.在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石破天惊夺冠后,李娜因为在夺冠感言上没有“感谢祖国”而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C.《永不磨灭的番号》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一,但观众不满女主角赛貂蝉死得太早,期待其复活,据说导演或许会东山再起,再续荧屏精彩。
D.在棉农额手称庆的同时,大批棉纺企业却叫苦不跌:由于棉花涨价幅度过大,成本太高,棉纺企业有的只好转成化纤纺织,有的干脆停产半停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编者按:在近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中,一批批闽商弘扬“敢拼会赢”精神,助推优势互补产业对接、增强宁夏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造血”能力。本文采访了宁夏福建总商会会长、宁夏麦尔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添进。
“32年前,我18岁,揣着借来的3000多块钱来到银川,成了最早在这里生产糕点食品的个体户,也是福建到宁夏从事食品加工的第一人,刚到宁夏时,手里没有多少钱,是银川当地的朋友借钱给我,帮我闯过了创业之初的重重难关。闽宁协作给在宁闽商提供了机遇和平台,也带来了责任和动力。此后,一批批福建企业家带着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从八闽大地向黄土地进发,从最初的几个行业,拓展到如今的建筑材料、食品加工、教育文化等20多个行业。”
(摘自《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中的“市场之手”——市场为媒,山海携手谱新篇》,2021年1月人民网——福建频道)
材料二:
电视剧《山海情》以福建与宁夏进行的“东西协作”扶贫为背景,讲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群策群力,努力建设新家园、走向康庄大道的故事。剧中,马得福困难不断,走得不易,却很坚定,他为的是早日兑现“塞上江南”的承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正是基层干部真实的生活写照。“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基层干部,我觉得他们非常不容易,他们是希望,是光,由衷地向他们致敬。”黄轩(马得福的扮演者)感慨地说。
用性格碰撞带动故事讲述,塑造鲜活形象,不经意间就能戳中观众的泪点。剧中,一边是涌泉村村民想出各种理由拒绝移民搬迁,一边是马得福使出浑身解数用心坚持,这样的戏剧冲突恰恰说明观念脱贫有多难。
(摘自《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山海扶贫情,讲给世界听》,2021年3月《福建东南网》)
材料三:
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重在发挥制度优势,让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在中国大地结出累累硕果,东西部扶贫协作始于1996年,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战略举措,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结对牵手,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令西部贫苦地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无数个温暖的“脱贫故事”。
如今,在云南,“沪企入滇、滇品入沪”的经贸往来,成为上海和云南两地从单向帮扶到合作共赢的生动注脚;在广西,由广东援建的移民异地安置新村,见证了“两广一家亲”的区域合作……对口扶贫的成功实践,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
(摘自《“闽宁模式”的启示:不以事艰而不为》,2021年3月《人民日报》)
材料四:
春节假期刚过,宁夏银川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恢复了往日的繁忙,“巧媳妇”团队的女工们忙着直播推介、包装货品、打印订单,枸杞、红酒等宁夏特产从这里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
“刚来的时候字都不识几个,车间负责人和镇上的扶贫干部从电脑开关机、复制粘贴文字开始教我们。”原隆村村民摆西彦2019年来到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凭着勤奋好学成长为车间采购部长,月收入近3000元,人也越来越自信。
摆西彦生活的变化是闽宁镇移民的一个缩影。经过20多年不懈奋斗,最初8000多人的闽宁村发展成6.6万人的移民示范镇,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2020年的14961元,闽宁镇6个行政村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0万元。
(摘自《宁夏闽宁镇因对口扶贫协作而嬗变》,2021年2月《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批批闽商带着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来到宁夏,是他们成就了宁夏的经济发展。
B.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真实而艺术地描绘了一幅扶贫攻坚的壮阔画卷。
C.无数个温暖的“脱贫故事”背后,彰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
D.材料四报道了闵宁镇的变化,经济有产业,移民有自信,发展有数据,令人信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口扶贫绝不是单项的输出与帮扶,闽商黄添进的人生经历就是很好的证明。
B.“闽宁模式”体现了对口扶贫的典型特征;先富帮后富、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C.电视剧《山海情》安排“安土重迁”的矛盾冲突,是为了突显涌泉村村民的愚昧。
D.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脱贫攻坚工程”的复杂性、系统性和长期性。
【3】请以“闽宁模式”为例,说说我国完成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的原因有哪些。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描写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在《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句默写。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中所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篇名句默写。
(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句。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却又无法改变现实,只能以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2)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里用“_________,_______ ”两句深情回忆了往昔“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景。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词以寄好友师伯浑为名,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以及理想破灭之慨。
B. 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C. 上片举雁门西、青海际这两个地方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这样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词人不胜悲凉,充满了自怜自伤之情。
E. 作者将梦中与梦醒的所闻所见加以对比,由悲凉转入豪迈,再转升为亢进,不仅形成了语势的跳跃顿挫,而且更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
【1】DE
【2】相同点:都表现了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1)“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抒发了不被理解的感叹,“鬓虽残,心未死”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表达壮志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词人不胜悲凉,充满了自怜自伤之情”错误,下片的环境,既和清笳乱起、铁骑似水的梦境相对照,又和作者从戎报国、封侯万里的雄心相映衬,使得全词增添了抑扬起伏的情致。E项,“由悲凉转入豪迈”错误,此词上片豪迈,下片悲凉,由豪壮跌入凄苦,再转升为亢进,不仅形成了语势的跳跃顿挫,而且更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2】试题分析:这道题要求是把同一诗人不同诗歌的课外诗句与课本所学诗句进行对比,题中点明了对比内容和对比点。本词中,我们由“自许封侯万里,有谁知”可知作者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未能实现,从“鬓虽残,心未死”可知作者虽烈士暮年,但壮心不已。“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抒发了作者对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再结合陆游的身世,表达感情的同异便很明显了。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可先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情感,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题型】诗歌鉴赏
【结束】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李白通过“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青春易逝、人生苦短。
(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这篇文章的写作主旨。
(3)《湘夫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洞庭秋景,被誉为写秋千古名句。
1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玮,字纯玉,渭南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劾中人魏朝及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罪,如金坐下诏狱。二人皆中官冯保心腹也。初,张居正以刑部侍郎同安洪朝选轻辽王罪,衔之。后其党羽劳堪抚福建,希居正意,讽同安知县金枝捃摭拾朝选事,堪飞章奏之。命未下,捕置之狱,绝其饭食三日,死,禁勿殓,尸腐狱中。朝选子都察院检校竞诉冤阙下,堪复飞书抵冯保,削竞籍,廷杖遣归。至是,玮白发其事,并及堪诸贪虐状,堪免官。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玮皆极陈奏其害。诏立枷如故,余从玮言。以母病,不候命擅归,坐谪桃源主簿。三十年,抚保定。初,军壁天津,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玮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民方缓之。岁比不登,旱蝗大水相继,玮多方振救,民皆德之。帝亦出内帑佐之。所条荒政,率报允。畿辅矿使倍他省,矿已竭而搜凿不已,至岁责民赔纳。玮累疏陈其害,诏罢。进刑部侍郎,召为右都御史,督仓场。进户部尚书,督仓场如故。大僚多缺,命署戎政。已,又兼署兵部。玮乃举德立行修足备任使者。曰:“苟更阅数年,陛下即欲用之,不可得矣。”弗听。四十年,以兵部尚书掌左都御史事。玮素负时望,方欲振风纪,而是时朋党势成,言路大横。会南畿巡按御史荆养乔与提学御史熊廷弼相讦,玮议廷弼解职候勘。廷弼党官应震、吴亮嗣辈遂连章短玮。玮累疏乞休,帝皆慰留。无何,吏部以年例出两御史于外,不关都察院。玮以失职,求去益力,疏十余上。明年七月稽首文华门,出郭候命,始予告归。天启四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庄毅。
(节选自《明史·孙玮传》)
【1】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斤/犯者立死/玮皆极陈奏其害/
B.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玮皆极陈奏其害/
C.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玮皆极陈奏其害/
D.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玮皆极陈奏其害/
【2】下列对文中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狱,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刑部,中国古代政府部门之一,主要掌管法律刑狱。其长官为刑部尚书。
C.内帑,指的是官员的俸禄,在有灾害发生时,皇帝有时会暂时停止发放,调拔这笔钱财赈灾。
D.太子太保,是古代的三公之一,职位次于太师、太傅。亦指太保,太子老师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玮敢于进言,请求解除酷刑。他极力陈述当时官员胡乱处理百姓的诉讼案件、判案连累无辜、定罪外加罚款以及用立枷等的危害。
B.孙玮注重人才。向皇帝建议,一定要及时选用人才,以免悔之不及。可惜皇帝没有听从。
C.孙玮敢于承担责任。因巡按御史荆养乔与提学御史熊廷弼互相攻击一事而失职,孙玮被应震和吴亮嗣联名上书,他多次上疏求去。
D.孙玮不畏强权,敢于揭发罪行。他揭发劳堪各种贪污残暴的行为,劳堪也被免去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比不登,旱蝗大水相继,玮多方振救,民皆德之。
(2)已,又兼署兵部。玮乃举德立行修足备任使者。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有人说活着总要明白: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一念放下,便能得万般自在。从此,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
材料二
史铁生说: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放下占有的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思考“执着与放下”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