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钻:钻研。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敏:聪慧
B.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诸:诸位,各位。
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掩饰
C.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约:约束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循循:有次序地。
D. 起予者商也 起:启发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亲:父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B. 及时的反馈、正确的引导,可以让民意得到良好的疏通。长此以往,民意与立法互动的渠道将更通畅,各种民意诉求的表达也将更趋理性。
C. 拥有千万财产的布莱恩·伯尼并不是世界首位弃商从善的富人,但像他这样对慈善事业抱有巨大热情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
D. 在斯诺克上海大师赛中,丁俊晖和梁文冲不孚众望,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中国选手参加本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侠转身,江湖再见
耄耋之年,金庸走了。
94岁的高龄,哪怕是有过鸟龙,哪怕前期有过铺垫,人们也难免为之触动。朋友圈迎来现象级刷屏,每个人的方式有别,但侠义情感相通.送别金庸,也就送别了一个时代。猛回头,才发觉江湖老了,青春散了。
他是一位真正的大侠。
金庸,本名查良镛,他出身于浙江海宁一个已经没落的大户人家,从小就喜欢读书的他,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展现了写作方面的天赋.文笔极佳的他,工作后更是顺利进入到了上海《大公报》任职。1948年, 他被派往香港,从此便在那里定居下来,由于看不惯复杂又腐败的政治风气,查良镛和同学便自立门户,创办了《明报》.在发刊词中,时年35岁的金庸表达了《明报》的立场:维护公平与善良,而我们熟知的《神雕侠侣》最初就是在《明报》上发表并连载的。说起来有些意外,金庸最早写小说不是因为爱好,而是为了糊口。当时看梁羽生写小说挺受欢迎,可是梁羽生说自已写倦了,于是当时还在《新晚报》的金庸就在主编的鼓励下,开始创作小说。《明报》创立之初,花费了他大量的精力还有财力,为了维持下去,他只能不停地写作。除了写小说,他还要写社评,有时候来不及了,报纸的排字工就站在他旁边,等他一结束,立马把稿子拿走进行排版。从《书剑恩仇录》到《鹿鼎记》,谁能想到这一写,就是整整15部。
金庸的小说从不是单纯的情情爱爱,里面包含了太多国家大义和兄弟情义。这与当时金庸的创作环境分不开。60年代的香港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了,对于精神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当时社会秩序混乱,1967 年还发生了市民暴动,港英政府和民众之间矛盾非常尖锐。金庸作为一个心怀国家的文人,唯一的“武器”就是那支笔。《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无一不是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国家兴亡的动乱年代。而这也是金庸小说和古龙小说的根本区别.古龙小说里的人物潇洒自如,来去无踪,着眼点在人性和友情上,但金庸的小说则强调正气,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简简单单八个字,却道出金庸小说的精髓。
金庸笑做江湖的过程中,也不免陷入江湖.人们总喜欢拿金庸与古龙比较,但事实上金庸却和梁羽生相互较量多年。梁羽生曾在一次研讨会上说,自己只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嘉宾金庸先生...他是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写作技巧在内,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的作家。”
多年之后,在梁羽生的葬礼上,金庸以挽联的形式谦虚回应: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署名是: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
有人这样问过金庸,在你笔下的众多大侠角色里,你最像哪个?很多人会觉得是郭靖或者萧峰,武功盖世,但金庸却说自己是段誉。段誉是《天龙八部》里的人民币玩家,大理国镇南王之子,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没有任何武学基础的他,一身功夫竟全靠运气习来,闯入琅环福地却学会了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后来又掌握了全套的六脉神剑,但最惹人关注的还是他的感情经历。事实上,感情生活也是金庸步入“知天命”后最受争议的一方面。在他和第二任妻子离婚后,金庸娶了比自己年轻29年的林乐怡为妻,即使知道要面对外人的指指点点,他也无法抗拒爱情的力量,轰轰烈烈地投入到这场真挚的爱情之中。
早年央视一个访谈里,当主持人问到金庸如何看待他的作品被选作小学课文时,他说“创作文学(能)培养他一种正义感、是非感,很好,有什么不好”.金庸的武侠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比肩的畅销书,其在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同时也揪起学术界对其进行研究的热潮。
虽然金庸老爷子在《鹿鼎记》之后便封笔退出江湖,偶尔有他出席活动的消息,但江湖从未忘记他的名字,我们也没有忘记他的名字。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大侠走好,江湖再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大侠转身,江湖再见”为题,既能体现金庸先生侠之大者的形象,又表达出对一代文学宗师的景仰和痛别之情。
B. 为了糊口,在主编的鼓励下,金庸和同学自立门户创办了《明报》。我们熟知的《神雕侠侣》最初就是在《明报》上发表并连载的。
C. 60年代香港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使得金庸在小说中倾注着国家大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金庸小说的精髓。
D. 金庸与梁羽生虽在文坛较量多年,但是两人却有着惺惺相惜的一面。两人在不同场合的言论、回应表现出了两位大师的宽广胸襟。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庸出身于浙江海宁-一个已经没落的大户人家,从小就喜欢读书,这为他今后的文字创作打下了基础。
B. 《明报》的创立,花费了金庸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为了维持下去,他只能不停地写作。除写小说,他还要写社评,有时候来不及了,报纸的排字工就站在他旁边,等他一结束,立马把稿子拿走进行排版。
C. 文章将金庸与段誉对比,自然地引出他与林乐恰的爱情故事,形象地塑造出一位真爱至上、满洒倜傥的传主形象。
D. 文章结尾处谈到“金庸的武侠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比肩的畅销书,其在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同时也掀起学术界对其进行研究的热潮”,这是给予金庸作品的评价,同时表现出金庸的文学地位。
【3】文中作者感叹金庸“他是一位真正的大侠”,他为何被称为“真正的大侠”?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古诗文默写。
(1)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作者归心似箭的感觉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3)逍遥游》中“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表明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勤勉,“_________”表明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沮丧。,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批判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最终落得个仓皇出逃的下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年青得意,意气风发的句子:_______,_______ 。
(3)《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在归家途中,内心轻松欢愉,心情舒畅的句子: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认为“恕”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处世准则,它在行动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表明屈原的文章意旨极为博大、意思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猿啼”似哭似号,闻之令人伤心,是古诗文中常用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由于草率出兵,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开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且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唐代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5)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中表现女子手腕洁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筑城行
(宋)刘克庄
万夫喧喧不停杵,杵①声丁丁惊后土。
遍村开田起窑灶,望青斫木作楼橹。
天寒日短工役急,白棒呵责如风雨。
汉家丞相方忧边,筑城功高除美官。
旧时广野无城处,而今烽火列屯戍。
君不见高城齾齾②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
[注]①杵:筑土的木锤。②齾齾(yà):参差不齐的样子。
【1】诗歌前六句描绘筑城情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李默,字时言,瓯宁人。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嘉靖初,改户部主事,进兵部员外郎。调吏部,历验封郎中。真人邵元节贵幸,请封诰,默执不予。十一年为武会试同考官。屡迁浙江左布政使,入为太常卿,掌南京国子监事。博士等官得与科道选,自默发之。历吏部左、右侍郎,代夏邦谟为尚书。自正德初焦芳、张彩后,吏部无侍郎拜尚书者。默出帝特简,盖异数也。
严嵩柄政,擅黜陟权。默每持己意,嵩衔之。会推辽东巡抚,列布政使张臬、谢存儒以上。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寻进太子少保。未几,复命兼翰林学士。给事中梁梦龙劾默徇私,帝为责梦龙。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嵩甚恨。赵文华视师还,默气折之。总督杨宜罢,嵩、文华欲用胡宗宪,默推王诰代,两人恨滋甚。
初,文华为帝言余倭无几,而巡按御史周如斗以败状闻。帝疑,数诘嵩。文华谋所以自解,稔帝喜告讦。会默试选人策问,言“汉武、唐宪以英睿兴盛业,晚节用匪人而败”,遂奏默诽谤。帝大怒,下礼部及法司议。奏默偏执自用,失大臣体;所引汉、唐事,非所宜言。帝责礼部尚书王用宾等党护,各夺俸三月。而下默诏狱,锢于狱,默竟瘐死。时三十五年二月也。
默博雅有才辨,以气自豪。有所恃,不附嵩。凡有铨除,与争可否,气甚壮。默既得罪,继之者视嵩父子意,承顺惟谨,吏部权尽失。隆庆中,复默官,予祭葬。万历中,赐谥文愍。
(节选自《明史·李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B.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C.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D.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员外郎是中国古代的官职,是在郎官的定员之外设置的职位。
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为进士。
C.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D.瘐死,古代指犯人在监狱中因饥寒而死,后来也泛指在监狱中病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默秉公持正,办事坚持原则。他担任吏部验封司郎中时,道士邵元节深得皇上信任,地位显贵,请求朝廷授予封赠的诰命爵位,但李默坚决不同意。
B.李默才干突出,受到破格任用。他掌管南京国子监后,博士等官员可以参与科道官的选拔;他接任吏部尚书,改变了吏部多年来没有人由侍郎升任尚书的定例。
C.李默刚正不阿,决不同流合污。他以气势力压严嵩的心腹赵文华,坚决抵制严嵩及其同伙结党营私,针锋相对的推举王诰担任总督职务。
D.李墨正气凛然,招致奸党忌恨。赵文华谎报军情后,为了自保而诬告李默,皇上听信谗言,责成礼部及司法部门处置,礼部尚书王用宾将李牧定罪入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嵩柄政,擅黜陟权。默每持己意,嵩衔之。
(2)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出游方式也逐渐丰富:既有传统的观光游、度假游,也有各种生态文化旅游;既有传统的参团游,也有自由行、自驾游;出行工具有传统的汽车、火车、飞机,如今也兴起了自行车游、徒步旅游。从这些出游方式和出行工具中选择2-3个关键词,来谈谈你所喜欢的出游方式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