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C.崩,本意是崩裂、倒塌,古代一般用于指称帝王或诸侯王之死。
D.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服除”“免丧”“释服”也可表示此意。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母亲_________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2)凡事__________,以至前怕狼、后怕虎,缺乏敢说敢为的气质。
(3)他似乎很满意我对机器操作的叙述,可是我却___________,因为我自己对那机器的了解实在不多。
A.如履薄冰 谨小慎微 小心翼翼
B.小心翼翼 谨小慎微 如履薄冰
C.小心翼翼 如履薄冰 谨小慎微
D.谨小慎微 如履薄冰 小心翼翼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谢家麟: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吴月辉
2016年2月20日上午8时12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刻,享年96岁。
2012年,92岁高龄的谢家麟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当被问及数十年学术生涯中哪件事最值得自豪时,谢家麟笑笑说:“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正是这种什么都不怕的闯劲,曾让年仅35岁的谢家麟名扬美国。那是1955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研制这台医用加速器时,还有斯坦福大学4名教授级的专家也接了同样的工作,作为对手,谢家麟无论在资历上还是在可供调遣的人员和资源上,与他们都不在一个量级。因为是医用,这台加速器的要求格外高。“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无例可循。但我觉得这是独当一面、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因此就毫不迟疑地接受了。”
回国后,他又带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耗时8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了解加速器。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他说:“什么叫做科研工作?做科研工作就是解决困难。没有困难,那就用不着科研了。”
1979年,已过花甲的谢家麟再一次“大胆”地投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研制工作中。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高等加速器的一次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难度非常大。有人说,这就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想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如果没有抓住,就会粉身碎骨。然而,由谢家麟带领的团队最终还是跳上了这辆“飞驰的列车”。
这一次次因为“大胆”而创造的奇迹,皆源于谢家麟深厚的科学功底和坚持创新的精神。
对于创新,谢家麟终生都在以身作则,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也依然如此。80岁之后,他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便将精力投入到了研究如何将低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小型化的课题上,提出了“创新四部曲”,并最终研制成功。而谢家麟进行此项研究的初衷十分简单,他只是不愿陷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状态之中,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做点有益的事情。
谢家麟曾多次公开表达自己对于创新的理解。他认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跟踪”是必须的,假如不能处于和前人相近的水平,“超过”就无从谈起。然而,谢家麟更强调,要认清“跟踪模仿”与原创性发明是有很大差别的,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原创是人天生的本性”。正是因为有了谢家麟这样的科学家,科研创新之路才永远不会中断,如他的自传书名一般,这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
谢家麟还十分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谢家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中,特别是实验领域的创新,要自己能够动手,才能掌握第一手的情况,知道关键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可做适当调整,最后达到预期目标。如果自己不懂动手,则犹如开车时需要一人观看路面情况,再转告掌管方向盘的人来调整方向。
对于未来,谢家麟有着美好期许。他在自传中如此寄语青年人:“要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这样,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才会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会才会因你的知识而更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2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有人问谢家麟,是否后悔当年回国的决定。他的回答永远是:“不后悔,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回国使我有机会施展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建设服务。”他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可以原谅,那是机遇和能力的问题。但不能成为一砖一瓦,那是不可原谅的。因为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会无作为。”无论是科学大师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
(余建斌《梦想需要加速器》)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谢家麟认为,一个人只要有梦想,敢于创新,就会成为一砖一瓦,否则不可原谅。
B. 回国后,他带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建成了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
C. 对于创新,谢家麟终生都在以身作则,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也依然如此。
D. 谢家麟早年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就开拓了高能电子来治癌的全新领域。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这篇传记采用倒叙的手法,没有全面叙述谢家麟一生的情况,而是截取了他在科技创新路上几个人生片段,有侧重地表现其科技贡献与科学精神。
B. 为了佐证谢家麟在治学观念、研究方法、国际视野、合作胸怀、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大家风范,作者直接引用了谢家麟自己和熟悉他的人的许多原话。
C. 谢家麟在科学研究生涯中取得一系列奇迹般的成就,与他一直以来的闯劲、自身的深厚科学功底和比较强的科技动手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D. 到了晚年,谢家麟依然坚持科学研究,因为他要以身作则,以便更好地激励青年科学家们;同时,也是为了发挥余热而多做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E. 谢家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中,特别是实验领域的创新,要自己动手,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把握问题的关键。
【3】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其实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对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最能体现孔子对真理、信仰等迫切而热烈的追求。
(2)《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含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3)《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声摹声,极具形象感地描绘出音乐清脆、激越、幽怨等特点。
5、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将进酒》中体现诗人及时行乐的观念、豁达自信的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2)《过秦论》中告诫后人应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的句子是“____ , ____,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苏轼感叹生命短暂和人的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 , , ”三句,揭示修养最高的人应物我不分、无所为、不立名的主题。
(2)杜甫《望岳》中“ , ”两句,描写日光照射,峰峦明暗变化,表现泰山的高大巍峨,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秀丽。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 ”两句对仗工整,语句精练,抑扬顿挫,颇有韵味,把诗人解决思想矛盾后在回家途中愉悦畅快的心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 ”两句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李密的《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形象,诸如用 “星火”形容形势急迫,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形容垂危之状,用“_____,______ ”形容孤苦无依,都异常生动形象。
(4)《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之所以能不为外界的赞誉或非议所动,是因为他能“____,______”
(5)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向老师提出疑问后,便“____”,“______”时,脸色更加谦恭,礼节更加周到,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重。
(6)《庄子•逍遥游》中举例阐释“小年”的句子是:“朝菌不知晦朔,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
(2)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死当结草。
(4)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
(5)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
(6)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
(8)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滕王阁
崔颢 王勃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鹤楼》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 《黄鹤楼》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 《滕王阁》首联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滕王李元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
D. 《滕王阁》颔联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和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2】两首诗都是诗人登楼有感所作。试结合诗歌分析诗人传达情感的异同之处。
1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岸外而臼中 臼:低凹
B.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茹啖:吃
C.运穷福艾 艾:停止
D.寝必重褥,食必珍美 寝:卧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B.而不知苦生于乐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剑溪之水出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D.吾闻井以甘竭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野蜂巢其间
B.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C.倚修木而啸
D.必先苦其心志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作者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不苦,处处与“苦斋”之名相照应。
B.作者写“苦”时,始终没有忘记其对立面是“甘”与“乐”。这样就为引出“苦与乐相为倚伏”的议论奠定了基础,使全文主旨的阐发深刻而又通俗。
C.文中举膏粱子弟以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事例,阐明了苦与乐互相倚伏转化的道理,也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D.作者并未把着重点放在写景上去描摹山水,让读者领略“苦斋”周围的山光水色,但往往寥寥几笔,就把那里的山之高、水之秀描绘得有声有色。
【5】用“/”给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乐 与 苦 相 为 倚 伏 者 也 人 知 乐 之 为 乐 而 不 知 苦 之 为 乐 人 知 乐 其 乐 而 不 知 苦 生 于 乐 则 乐 与 苦 相 去 能 几 何 哉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②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③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你的记忆长河中,妈妈教过你唱过很多歌,其中总有一首在你的心灵中留下的印象最深,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这首歌是哪一首呢?请给妈妈写一封书信的正文,联系自己的成长,表达这首歌对你成长的影响。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