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绵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   ,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②溪口村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  

    ③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  

    A. 泥沙俱下  不约而同  顾此失彼

    B. 鱼龙混杂  不谋而合  顾此失彼

    C. 泥沙俱下  不谋而合  捉襟见肘

    D. 鱼龙混杂  不约而同  捉襟见肘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既然诗画艺术存在着共同性,便可以以诗入画,以画入诗,实现自然美、绘画美和诗艺美的转化和融合。诗画艺术的异同,恰恰是诗画艺术融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它们的异同,才能加深理解诗画融通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宋人蔡絛的《西清诗话》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相资两字,论述诗画互补的艺术作用,说得很透彻明白。邹一桂《小山画谱》说:故善诗者诗中有画,善画者画中有诗,然则绘事之寄兴,与诗人相表里焉。以上言论,都简言意骇地阐发了诗画融通的理论,值得重视。

    (摘自吴企明《诗画融通论》)

    材料二:

    初唐的题画诗既有用词的华丽和色彩鲜明,又有如陈子昂一般的刚健明朗,整个题画诗的风格呈现出一种灿烂美。陈子昂要求诗歌要能反映社会现实,抒发真实的情感;要摆脱六朝以来的绮靡的纤巧作风,要具有汉魏风骨,建立明朗刚健的风格。其对题画诗的要求也不例外。他的《山水粉图》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纷群翠之鸿溶,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是一首反映自然山水的题画诗,表现了向往自然的空灵境界,整首诗透露着对现实的不满。在其情感真实支配下产生了艺术真实,一种明朗、宏大的意境应运而生。

    盛唐的诗歌创作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并形成不同的风格群体,创造出各种诗歌之美,题画诗更不例外。这个时期由于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题画诗创作诗人,杜甫、李白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整个唐代诗人中,杜甫的题画诗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出类拔萃的,现存《杜工部集》中有18首,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杜甫的《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只是运用了意象的组接和画面的空间变化,就创造出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蕴,并没有直接的抒情和议论,而是用地名的并置,突出表现画面中的深远空间感。这一时期,诗人们通过对画面的具体描绘,再现画面所形成的意境,物我相生,即景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盛唐社会经济繁荣到了顶点,而诗人的创作肯定受到了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也抓住了这一机会来描绘盛唐的壮美。例如杜甫题画诗《画鹰》做到了画中之物的再现和主观情感的巧妙结合,达到了物我相融、妙合无垠的中国古代最高审美境界。在诗里,鹰就是诗人的化身,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又诠释了中国古代气韵生动的美学命题。

    盛唐过后,唐代开始走向衰败。中晚唐时期在题画诗领域有较大成就的诗人当数白居易,他的《题旧写真图》用画的形式,再借助诗的写实手法,来表达自己政治仕途的失意,透出了一股淡淡的真实美。

    (摘编自《文学与艺术》)

    材料三:

    唐代绘画为诗歌开辟了道路,找寻了方向。根据史料记载,唐代的著名诗人几乎人人都有题画之作。

    唐诗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绘画美。王维便是这一绘画美的创建者,他开创了诗歌美学的新纪元。绘画作为再现性艺术的一种,在描绘外在事物的同时也要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主题思想,所以它是以描写对象为基础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山水画中,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普遍具有一种模糊性、一致性,但王维却通过这种绘画的方式,创造出一首首的佳作,他的诗使山水画所要表达的画外之意更加明确、清晰,而不是纯粹地用语言诉说情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事物也如同画一般,形象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题画诗的出现,又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因为题画诗中很大一部分是文人们对于绘画的一种品评。唐代的文人墨客们以诗的形式介入绘画中,形成一些固有的美学观点与文人情趣,并在一定程度上灌输给画家们。唐代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就充分表现出这一审美思想的渗透。随着题画诗的出现,绘画的整体构图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并且在这种方式的不断渗透下,慢慢地促成了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

    (摘编自《今传媒》)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充分认识到诗画艺术的异同,就能加深理解诗画融通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B.因为题画诗是文人们对于绘画的一种品评,它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

    C.王维的诗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源于他的诗作表现出来的事物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D.陈子昂的画作反映现实,具有“汉魏风骨”,建立明朗刚健的风格,他的题画诗也如此。

    【2】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杜甫的题画诗注重画面具体描绘,再现画面所形成的意境,物我相生,即景生情,有的诗作还表现出画面的深远空间感。

    B.《山水粉图》作为题画诗,同样体现了陈子昂追求的反映现实、抒发真情实感和反对绮靡纤巧的诗歌创作主张。

    C.王维追求诗歌的绘画美,丰富了诗歌美学思想,其诗关注画外之意的明确、清晰,淡化了语言自身的抒情作用。

    D.题画诗为艺术家自由的艺术发挥拓展了空间,诗与画的结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成为中国重要的民族艺术形式。

    【3】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唐代不同时期题画诗的风格。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达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其中前句似说刘备,实则赞美诸葛武侯。

    (3)周邦彦的《苏幕遮》中采用拟人化手法既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呼声和灵动的神态,也显示出作者的闲适心态与生活情趣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比喻描写乐曲高潮部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______________”写自己过去做官出自无心,“______________”写如今归田恰如鸟儿飞倦知还。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表达活着当以栖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恩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別》中最能表现诗人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喻含新事物必將取代旧事物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进亦忧”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 ”,“退亦忧”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国家领导人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国家领导人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3)《逍遥游》中,荀子用“_________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的《赤壁赋》则用“_______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江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一句。

    (2)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螅蛄”为例来说明“小年”--词的两句是“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仅用八个字就把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史实写出来的两句是“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 ”用比喻、奇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人月圆

    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注】吴激,字彦高。原为宋臣,靖康末,使金被留,累官翰林待制。一日,他与友人会宴,偶遇沦为歌妓的原北宋宫姬,遂触景伤情,写下此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化用《泊秦淮》诗意,以南朝指北宋,叙说今遇故宋皇家女子犹唱旧时歌曲,令人感慨。

    B.上阕借《乌衣巷》“王谢燕”的形象,意指昔日皇家女子,今朝市井歌姬,对比强烈。

    C.结尾三句融合《琵琶行》中的意境,想到自己羁身北国,以琵琶女自况,抒发故国的悲思。

    D.这首词多处化用唐人诗句,浑然天成,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唱叹有情,显婉约风韵。

    【2】“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胜,定远人。初名国胜,又名宗异,最后名胜。生时黑气满室,经日不散。及长,雄勇多智略,与兄国用俱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太祖略地至妙山,国用偕胜来归,甚见亲信。太祖尝从容询天下大计,国用对曰:“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太祖大悦,俾居幕府,从克滁、和,战三叉河、板门寨、鸡笼山,皆有功。从渡江,取太平,遂命国用典亲兵,委以心腹。太祖既擒陈野先,释之,令招其部曲。国用策其必叛,不如弗遣。寻果叛,为其下所杀,其从子兆先复拥众屯方山。蛮子海牙扼采石,国用与诸将攻破海牙水寨,又破擒兆先,尽降其众三万余人。众疑惧太祖择骁勇者五百人为亲军宿卫帐中悉屏旧人独留国用侍榻侧五百人者始安即命国用将之以攻集庆争效死先登。从征金华,攻绍兴,累擢亲军都指挥使。卒于军,年三十六。太祖哭之恸。洪武三年追封郢国公,肖像功臣庙,位第八。国用之卒,子诚幼,胜先已积功为元帅,遂命袭兄职,典亲军。

    陈友谅逼龙湾。太祖御之,战石灰山。胜攻其中坚,大破之。从征友谅,破安庆水寨,长驱至江州,走友谅。进亲军都护。从解安丰围,同知枢密院事。洪武元年兼太子右詹事。 二年渡河趋陕西,克凤翔。还从大将军围庆阳。扩廓遣将攻原州,为庆阳声援。胜扼驿马关败其将,遂克庆阳,执张良臣。陕西悉平。

    明年正月复以右副将军同大将军出西安,捣定西,破扩廓帖木儿,获士马数万。遣别将自连云栈取兴元,移兵吐番,征哨极于西北。凯旋,论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同参军国事,封宋国公,食禄三千石,予世券。诰词谓胜兄弟亲同骨肉,十余年间,除肘腑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混一。所以称扬之者甚至。五年,以胜宣力四方,与魏国公达、曹国公文忠各赐彤弓。二十一年奉诏调东昌番兵征曲靖。皇太孙立,加太子太师,偕颍国公友德练军山西、河南,诸公、侯皆听节制。

    时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逾二年,赐死,诸子皆不得嗣。而国用子诚积战功云南,累官至右军左都督。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众疑惧/太祖择骁勇者/五百人为亲军/宿卫帐/中悉屏旧人/独留国用侍榻/侧五百人者始安/即命国用将之/以攻集庆/争效死先登

    B.众疑惧/太祖择骁勇者五百人为亲军/宿卫帐中/悉屏旧人/独留国用/侍榻侧五百人者始安/即命国用将之/以攻集庆/争效死先登

    C.众疑惧/太祖择骁勇者/五百人为亲军/宿卫帐中/悉屏旧人/独留国用/侍榻侧五百人者始安/即命国用将之/以攻集庆/争效死先登

    D.众疑惧/太祖择骁勇者五百人为亲军/宿卫帐中/悉屏旧人/独留国用侍榻侧/五百人者始安/即命国用将之/以攻集庆/争效死先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太祖,是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B.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官职,也说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指升任官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

    C.特进:是起源于北魏的一个官职名。地位同三公。西汉后期始置,本非正式官名,为引见之称。特进还有特予晋升,特别提升之意,本文属后者。

    D.世券,又称铁券。由古代皇帝颁赐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外刻其功,中镌其过。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若子孙犯罪,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胜有勇有谋,见识深远。朱元璋攻城略地到达妙山时,冯国用偕同冯胜前来投靠,甚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向冯胜询问平定天下的大计,他的分析令朱元璋非常满意。

    B.冯胜不畏强敌,屡立战功。陈友谅进逼龙湾。冯胜进攻陈友谅最精锐的部队,把他们打得大败。后冯胜随军征讨陈友谅,攻克安庆水寨,赶走陈友谅,晋升为亲军都护。

    C.冯胜地位显赫,深得恩宠。冯胜出兵凯旋后,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右柱国,并封为宋国公,被授予世券,朱元璋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后又被赐给彤弓。

    D.冯胜功高盖主,下场悲惨。因冯胜功劳很大,加上皇上的猜疑,蓝玉被杀当月,冯胜应召回京。二年之后,被赐死,诸子都不许承袭官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用策其必叛,不如弗遣。寻果叛,为其下所杀,其从子兆先复拥众屯方山。

    (2)时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

    5冯胜有勇有谋,战功显赫。选文是如何成功塑造这一人物的,请举例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你对此有何感受,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