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凝聚 背谬 称颂 焦躁不安
B. 赋予 摄服 寥廓 计日成功
C. 履行 羸弱 惋惜 垂暮之年
D. 恩赐 栽脏 遐想 归根结蒂
2、下列各组加点词活用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骊山北构而西折 又北向,不能得日
B.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非有能硕茂之也
C. 驼业种树 而后人哀之
D. 鼓瑟希,铿尔 如会同,端章甫
3、石碛白鹇图
余同友
石碛村位于皖南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东南部,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19年3月12日,吴叶生到石碛村挂职第一书记。
来石碛村之前,吴叶生查阅资料,得知这个村庄又名“石迹”,地处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植被良好。上任第二天傍晚,他沿着村里的山路散步,满眼绿色,溪水潺潺,蜂鸣如雨,空气如洗,才知道资料所言不虚。爱好绘画和摄影的他不由得拿出手机,对着古树、小桥、老屋拍了又拍。
忽然,他看见眼前的竹林地里飞掠过几只硕大的白鸟。它们羽毛修长,飞翔的姿势轻盈若雪。这可是吴叶生从来没有见过的鸟。愣了—会儿之后,他才想起要拍,结果只抓拍了几张不太清晰的背影。
吴叶生以为自己有了重大发现,兴奋地问村民,这是什么鸟?没想到当地的村民淡淡地说,这个哦,是白山鸡,我们这里多的是。
第二天早上他起床,到门前的晒场上刷牙时,又看到一群那种白鸟。这回吴叶生看清楚了,这可真是美丽的鸟啊,尾羽伸开像白丝带,头顶一撮蓝黑羽冠,翩翩若仙。吴叶生脸也顾不得洗,拿起相机拉开长焦,冲着对面山林一顿猛拍。当天,他就把这组鸟儿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很快便有鸟类专家告诉他,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白鹇。
这在石碛村常见的鸟竟然是“国宝”!这让吴叶生非常兴奋。
那一夜,他通宵未眠,翻阅着有关白鹇的各种记载,很快又有了新发现:大诗人李白曾游览到黄山脚下,遇到了隐士胡公,得赠两只白鹇,有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存世为凭——黄山不就与祁门相邻吗?这鸟儿不仅珍贵,还有“文化底蕴”呢!
从那天起,吴叶生工作之余,走在山村,总是举着相机,到处拍白鹇,逢人说白鹇。在他工作和居住的村部旧楼围墙上,他也发挥他画家的特长,画满了白鹇,其中有一幅大画,画的就是李白求白鹇图。
村民们私下说,这是个什么书记,一天到晚就知道拍鸟!话传到吴叶生耳朵里,他笑笑说,说得对,这鸟儿能成大事哩!说得大伙儿一头雾水,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那些日子,他把石碛的山山岭岭都跑遍了,发现有白鹇活动的地方,他都在本子上做了记录。
他自己掏钱买回几袋玉米、稻谷。他从李白的诗中推断,白鹇是可以人工投喂的,于是每天早上去白鹇聚集的地方投食。果不其然,定时定点投了一个多月,开始有白鹇来“按时开饭”。
转眼又到了春天,他和村干部们商量,请护林员吴树庆每天傍晚进行投食,让老吴把每天的投食情况告诉自己。
到了5月,两个固定投喂点非常成功,基本每天白鹇凡吹哨必至。这样若是有外地客人来,基本能够保证见到白鹇“仙踪”了。吴叶生立即实施他的计划:创建“白鹇之乡”和“白鹇摄影基地”。
随后,一则“摄影大赛征稿启事”在各个社交媒体发出,文字是吴叶生亲自拟定的。
启事一出,立竿见影,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石碛的白鹇以各种不同的姿势飞入摄影家的镜头中,占据媒体的醒目位置。石碛村成为安徽乃至华东地区的拍鸟网红村。
小村有了名气,参观游览的人多了。吴叶生带着村干部们谋划,怎么样利用这人气,把山里的农产品推出去,把生态旅游搞起来,让村民都富起来。他总结了一下石碛村的特点,先是开发“石碛四宝”:一是高山红茶,老槠叶种、小产地、南海拔、无污染;二是石碛村生姜,享誉百年,个小味浓,年产量最大有10吨左右;三是石碛米松,由玉米粉打成浆后,放水面上蒸成半透明的薄饼,切块、晒干后油炸而食,入口即化,香酥可口;四是石碛村柿子,为原始树种,家家户户种植,加工而成的柿子饼甜而不腻。他尝试着把四种名品进行组合包装,推向市场,一时竟供不应求。
吴叶生的挂职工作到2020年底就结束了。这个一度被村民们称为“只知道拍鸟”的书记,靠着村民们口中的“白山鸡”大大改变了石碛的面貌。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可是他们也担心,对他说:“吴书记,你马上要结束挂职了,你走了,白鹇怕是也跟着你回市里去了。”
吴叶生知道村民们的意思,为了让后来人更快地了解情况,吴叶生每天挤时间,把他对未来的规划都写了出来。
在这个规划里,吴叶生画了一张石碛村的地形图,在图上标注了白鹇的聚集点,还有一些特色地点,如后山的“金凤谷”,这里有至今保护完好的古道,古道边山溪清澈、叮咚作响,白鹇瀑、栖鹇石隐藏其中,还有500年以上的桂花树,明代的小西峰古寺遗址等等。
吴叶生笔不停,眼下能想得到的,他都记录了下来。入夜,吴叶生写规划写累了,走出屋子。山村寂静,看着村里人家远远近近的灯光,他想,要做的事还很多哩。这时,对面山上又传来了白鹇“咕——哦——”的鸣叫。吴叶生忽然觉得手痒,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作画了,今晚,他想连夜画一幅“石碛白鹇图”。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不止一次写到吴叶生查阅资料,表现了他平时细心用心以及爱研究的特点,这是他扶贫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B.文章描写了石碛村美丽的自然景色,刻画了体态轻盈的白鹇,这些都体现了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植被良好”。
C.白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石碛村的村民们却对它们不以为意,这体现了他们对国家保护动物的不爱惜。
D.吴叶生的扶贫工作围绕“白鹇”做文章,不仅宣传其珍贵,也注重挖掘其“文化底蕴”,借助文化打赢脱贫攻坚战。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埋下伏笔,如对吴叶生“爱好绘画和摄影”的介绍,使后文画白鹇图及创建“白鹇摄影基地”的情节顺理成章。
B.文章写吴叶生在村子里散步、把石碛村的山山岭岭都跑遍了,从侧面表现了他善于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
C.文章语言既典雅又不失生活气息。如“蝉鸣如雨,空气如洗”“这个哦”“这鸟儿能成大事哩”,既充满诗意又亲切自然。
D.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结尾处既表现了山村的寂静、温馨,又照应了文章的标题,耐人寻味,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美。
【3】小说标题有哪些意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村民们对吴叶生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吴叶生对他们不同态度的反应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
⑸故曰: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赞誉而更加奋勉。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4)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意义。
(5)《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传达出幽微难言的辛酸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一直是男子心中理想的配偶,《关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句作答)
(1)白玉兮为镇, 。(屈原《湘夫人》)
(2) ,举杯断绝歌路难。(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3)山寺钟鸣昼已昏,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6)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
(7)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8)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9)廊腰缦回, ; ,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掩面叹息、关心民间疾苦的感慨。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西晋左思的“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标”,描写了蜀地的高山急流。
(3)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胡人”“士”的表现,衬托始皇帝的声威,寓含对攻守形势变化、秦仍以攻取姿态统治天下的批评。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作者列举远古蜀王名,感慨蜀地历史久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_______ ,_______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华民族有崇德尚义的传统,在孔子这里,“义”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他曾说:“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 ,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 ,于我如浮云。”
(2)《论语》中“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说的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 ,_______。”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则不复也。”
(5)子曰:“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峽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一个“嗟”字,开篇就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此别”、“谪居”四字,紧扣题目中的“送”和“贬”两字。
B.颔联承首联写送别所见之景,饮酒相送时,听到一声声猿啼,看到一行行归雁,视听结合,不言情而情自显。
C.颈联上句写青枫江上帆行渐远,下句写白帝城边古木稀疏,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一联同赠两人,内容相称。
D.本诗中间两联情景相融,苍凉中蕴含送别之情味。所写之境,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显出作者的艺术造诣。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更严重)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提拔,提升)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共同审察)
D.庶刘侥幸,卒保余年(差不多)
【2】对下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功强近”中的“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9个月)、小功服(5个月)丧服的亲族。
B.“察臣孝廉”的“察”是推荐的意思,这是古代的察举制,汉代开始,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官职。
C.“刺史”,我国古代官职名。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后成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除臣洗马”中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4】翻译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朋友圈里曾流行一篇堪称“声泪俱下”的文章《我们如此深爱儿女,他们为何不“爱”我们?》,文中记录了作者的老友在国庆期间探望独生女儿,本准备送去惊喜却反遭女儿抱怨的故事。父亲问女儿为何如此冷漠,女儿说一是有代沟,二是她已和同学约好要去外地游玩,父母却未经她同意就来到学校,对她极不尊重。
王猛,北大毕业生却12年未回家过年,与父母决裂已6年,近日写万字书信控诉其父母“罪行”。书信中写道,他的父母喜欢用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二年级初秋的一次全班表演,班主任让大家穿短裤,母亲却不由分说让他穿长裤,结果被班主任当众怒斥。
……
对此类现象,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