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沧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使天下仕者皆欲立王之朝

    A. 君子所以异人者,以其存心也

    B.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中庭

    C. 暴见王,王语暴以好乐

    D. 舜明庶物,察于人伦

     

  • 2、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宇多年求不得(统治宇内)    姊妹弟兄皆列土(封爵赐邑)

    B.缓歌慢舞凝丝竹(泛指音乐声)    到此踌躇不能(前往)

    C.悠悠生死别经年(年复一年)    碧落下黄泉(穷尽,找遍)

    D.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的样子)    但令心似金钿坚(只要)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主要是指以徽州(古又称新安郡)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们之间对象性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生活结构体系。同任何文化一样,它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并且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辉煌的富于鲜明特色的成果,影响波及全国各地。

    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自昔战乱,中原衣冠多避地来此”,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崇山峻岭的屏闭翼护又使徽州地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区域,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包括汇聚于此的南北各地多种文化因此互相碰撞,互相选择,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

    微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二程与朱熹皆与徽州有极深渊源。儒学观念和儒家礼义对徽州社会各阶层影响至深,所谓“道学渊源在新安久矣”;并且逐步发展成新安理学等体系和流派。

    儒学兴盛,加上徽州相对隔绝的地理条件,使这里的家族文化十分凝重,“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撞入者。其风最为近古……虽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家族、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其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系基本建筑于家族本位之上,是传统文化家国同构原则的典型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排斥商业精神的,但徽州山多田少地瘠,因此,外出经商是谋生的重要手段。“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著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他们在长期商业经营实践中创造出股份式、承榄式等经营方式,并在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划分、利润分配等各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徽商经营活动的实际需求还直接刺激了数学、地理水文学的发展,如程大位《算法统宗)、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等。这些生产方式上的变革与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萌现了旱期科学精神与近现代化因素的某些端倪。

    徽州文化正是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三大基本内核,在正统中原文化基础上通过商业实践熔铸变通,发展成为一种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并演化为当地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和广博精深的诸种具象文化风采。

    1对“徽州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州文化是源于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人们之间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独具特色、影响广泛的地域文化。

    B.徽州文化是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心理状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的文化体系。

    C.徽州文化是一种家族文化十分凝重、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的封闭性的文化系统。

    D.徽州文化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基本内核,是具备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的文化系统。

    2对徽州文化的成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以来战乱不断,使中原地区的民众纷纷避居于徽州,为微州文化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的基础。

    B.中原文化、徽州地方文化以及各地多种文化在此互相冲突,互相选择,逐步融合,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徽州地方文化。

    C.新儒学代表人物二程和朱熹,儒家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家学派,对徽州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至深至远的影响。

    D.徽州人在大量的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形成的商业精神、经营方式、包容精神发展成为徽州文化的主体。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徽州文化发展成为相对独立本系,这与徽州地区的地理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B.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并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

    C.徽州文化中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系建立于家族本位之上,家族色彩浓郁而国家观念淡薄。

    D.微州商人经营活动的实际需求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科技近现代化。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项是(  

    A.徽州文化突破了中国农耕文明、伦理道德与宗族体制相结合的传统文化精神。

    B.徽州文化初步协调了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与商业精神的矛盾。

    C.徽州文化博采众长,吸收四方文化成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突破。

    D.徽州文化不排斥商业精神,致使徽州地区农业生产落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赞是仁人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正如曾子在《论语·泰伯》中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今之众人才智远低于古之圣人的状况和不肯从师学习的心理。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人情浇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什么过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词人由眼前的“清江水”联想到“行人泪”,将无限哀痛、满腹幽怨巧妙地传达出来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观猎》中与打猎时的紧张、激烈、迅疾形成鲜明反差的两句诗是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一句“____________”来写始皇日渐失去人心而极端专横孤立。

    (6)《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诸葛亮正当盛年之时,即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之东流,确实让人痛惜不已。

    (2)《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两句: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诗人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

    (3)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个别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砌下:即台阶下。

    1从字数看,这首词属于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统摄全词,“别来”与“断肠”二语,直抒离愁别恨。

    B.下片抒情主人公不胜翘首远望之苦的形象隐现于字里行间。

    C.全词语言委婉深沉,创造寂寥苍凉之意境,给人审美感受。

    D.结句以春草为喻,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3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一句,对于字的雕琢十分精妙,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鹿卿,字德夫。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是无我者。”

    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德秀曰:“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德秀寻帅闽,疏其政以劝列邑。岁饥,处之有法,富者乐分,民无死徙。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馀分,皆感泣奉命。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丞相史弥远之弟通判温州,利韩世忠家宝玩,之,鹿卿奏削其官。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衢州郑逢辰以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御史兼二人劾罢之。及知泉州,改赣州,皆辞。丞相杜范遗书曰:“直道不容,使人击节。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惟说行将有命矣。”鹿卿乃出。上眷遇弥笃而忌者浸多,有撰伪疏托鹿卿以传播,历诋宰相至百执事。鹿卿初不知也,遂力辨上前,因乞去,上曰:“去,则中奸人之计矣。”令临安府根捕,事连势要,狱不及竟。

    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谥清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无我者     挠:扰乱

    B. 国计反于初 屈:亏损

    C. 利韩世忠家宝玩,之 籍:典籍

    D. 衢州郑逢辰以举 缪:错误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B. 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C. 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D. 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鹿卿博通经史,名扬乡里。参加廷试因文章过于直率遭到详定官贬抑;在担任南安军学教授期间,尊重士人,重视教化,抚恤农民,在盗贼作乱时使学宫幸免。

    B. 徐鹿卿孝敬母亲,忠于职守。他征得母亲同意才答应真德秀请自己去南安任职的要求,使县邑大治,得到已担任福建路长官的真德秀的赞许。

    C. 徐鹿卿爱民如子,不畏强势。岳珂驻守当涂时,横征暴敛,陷害平民,商旅不通;徐鹿卿受命核实,官吏闻风逃窜,受害百姓感激涕零,将余财分给他人。

    D. 徐鹿卿性情耿直。他因错误举荐人而遭御史弹劾、罢免,经丞相杜范劝说才出来任职;因皇上的恩遇招致越来越多的人的妒忌,请求罢去官职但没有得到皇上的允许。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2)直道不容,使人击节。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你问当下中国最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底线就是生命线。

    (2)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好,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

    (3)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正能量。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