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杭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敛赀财以送其行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距关,毋内诸侯

    C.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 相与枕藉乎舟中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 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是(  

    例句: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B.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居则曰:“不吾知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现代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春秋经》上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星孛,就是彗星,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哈雷彗星平均每76年多回归一次。从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到清代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间隔2149年,哈雷彗星回归29次,每一次中国都有详细的记录。近代西方天文学家欣德曾利用这些连续的观测数据来推算哈雷彗星的轨道,发现轨道面倾角在逐渐变小,汉代为170°,到19世纪中叶已减至162°了。这项发现引起了天文学界的重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布朗迪博士于1972年发表过一篇论文,论证太阳系存在着第10颗行星,证据是哈雷彗星的轨道变化是这颗行星长期摄动的结果。布朗迪还预言了行星的位置,但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和美国的里克天文台都没有在预言位置上发现它。

    彗星是太阳系里的成员,其轨道有三种类型: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具有后两种轨道类型的彗星在绕太阳转一个弯后就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彗星才会回归,称为周期彗星,哈雷彗星就是周期彗星。由于彗星的椭圆形轨道偏心率较大,有的接近于1,因此只有当彗星行至近日点附近时,才有可能用肉眼看到。彗星的结构也很特殊,彗头的中央部分密集而明亮,叫彗核。周围是彗核蒸发出来的雾状物,叫彗发。在太阳风和太阳光压的作用下,彗发向相反方向延伸,形成一条或几条光带,叫彗尾。离太阳越近,压力越大,彗尾就越长。于是,彗星在接近和离开近日点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再加上每颗彗星的彗核大小、彗发多寡都不一样,所以仅用一两幅示意图,无法描述所有的形态。

    正是因为彗星形态的多样化,古人便以为它们是不同类的天体而分别命名。对于彗尾长且直的彗星,叫扫星或彗星,实际上“彗”字就是扫帚的意思。对于彗尾稍短略有弯曲的彗星,叫孛星或拂星。彗星呈钩状的,叫蚩尤之旗。有几条彗尾的彗星,很罕见,叫五残、狱汉或昭明。

    《晋书·天文志》关于彗尾现象有一段话:“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明确指出太阳与彗尾方向的关系。如果没有多次观测作基础,很难提出这种见解。

    彗星还有分裂现象,虽然很少,但中国古籍中也有记载。《新唐书·天文志》里写道:“唐乾宁三年十月,有客星三,一大二小,在虚、危间,乍合乍离,相随东行,状如斗。经三日,而二小星没。其大星后没虚、危。”客星,在这里指彗星。这段话描述的是已经分裂成三部分的彗星在虚宿和危宿之间出没的情形。

    (选自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材料二:2023年2月初,一颗划破夜空的彗星,一时成为天文爱好者们竞相追逐的“明星”,天文学家为它命名编号为C/2022E3(ZTF)。这是5万年一遇的彗星回来了。上一次光临地球,还是5万年前,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

    彗星,俗称“扫把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目前已发现1600颗,能用肉眼看到的却很少。彗星家族中的哈雷彗星出现的周期为76年,是由一位叫哈雷的英国天文学家第一次算出来的。上次哈雷彗星光顾地球是1986年,下次出现是2062年了。别小看哈雷彗星,它本事可不小,曾解决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难题。这道历史难题,没有被历史学家解决,却被天文学家解决了。这究竟是道什么历史难题呢?

    武王伐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这一重大改朝换代的历史事件究竟发生在哪一年,由于史料缺乏记载,一直是个谜。为此事,史学界曾争论不休,众说纷纭。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认为是公元前1027年,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却认为是公元前1066年。他们各抒己见,究竟谁是谁非,最后还是哈雷彗星给出了答案。

    事情是这样的,西汉《淮南·兵略训》一书记载:“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这段文字的大概意思是说,武王伐纣的时候向东面迎着木星进军,到了汜水逢下雨,到共头山时发生山崩。此时,彗星从东方升起,柄朝东而尾西指,似乎天老爷有意把扫帚柄授与殷人,以扫除从西方来的军队。

    天文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首任台长张钰哲,后来根据这一记载和哈雷彗星76年出现的周期,按照其轨道参数推算出这颗彗星便是赫赫有名的哈雷彗星。他还反推出这颗彗星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那次回归是公元前1057年3月1日经过近日点,当时人们只能在2—4月份断断续续窥见彗星,而1—3月份能见木星悬挂于东方。1976年3月,陕西临潼县发现的周代初期青铜器,其上铭文说:武王征商,在甲子清晨,见到了岁星。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史籍记载的真实性和天文学家推荐的精确性。由此可见,武王伐纣的时间是公元前1057年二三月份。

    彗星平时罕见,拖着一条亮闪闪的长尾巴,横扫天空。过去很多人认为不吉利,是灾难的预兆,借此大肆宣扬。其实,彗星也是太阳系的一种星体,它只是绕太阳转动的轨道与一般行星不同。行星转动的轨道差不多是正圆形,而彗星转动的轨道则扁长得多,差不多成为椭圆形。所以彗星有时离太阳很远,有时又很近,转一圈要好几十年。彗星转动距离我们近时,我们才能看见。彗星由稀薄的气体组成,有彗头、彗核、彗尾。彗星离太阳远的时候没有尾巴,自己也不发光;离太阳近的时候,组成彗星的物质点被太阳的压力所推斥,才出现尾巴。所以彗星的尾巴总是背着太阳,离太阳越近,尾巴越长,绝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彗星尾巴横扫地球”。

    (选自肖植文《哈雷彗星终结史学界一桩公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有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从秦始皇七年到清代宣统二年,哈雷彗星共回归29次并且它的轨道面倾角在逐渐变小。

    B.彗星并非时时都有彗尾,只有离太阳近的时候,在太阳风和太阳光压的作用下才会形成彗尾,离太阳越近,彗尾就越长。

    C.《晋书·天文志》记载的彗尾现象明确指出了太阳与彗尾方向的关系,这是建立在古代中国人多次观测着彗星的基础上的。

    D.天文学家张钰哲根据西汉《淮南·兵略训》关于彗星的记载,推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是公元前1057年二三月份。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美天文台未能在布朗迪预言的位置发现第十颗行星,但是哈雷彗星轨道面倾角变化的发现也并非没有研究价值。

    B.只有周期性彗星才会回归,非周期彗星在绕太阳转一个弯后就一去不复返,可见非周期彗星不能为肉眼所见。

    C.古人以为不同形态的彗星是不同的天体,因而对其进行不同的命名,说明古代中国对于彗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D.材料二在介绍彗星的时候善于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彗星的形象描述得更加生动,读起来也饶有趣味。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A.《诗经·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B.《明史》:有星见于五车东北,发芒丈余。

    C.《竹书纪年》: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

    D.《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4】材料一第2段和材料二最后一段内容都提及彗星的轨道和结构,但它们的写作目的不同,请谈谈有何不同。

    【5】自古至今,中外人士对于彗星的观测、记录和研究热情不减,请结合材料探究其中的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1)《过秦论》中,写诸侯国联合起来,互相配合,成为一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燕歌行》中,诗人感慨国需良将、兵要体恤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6)杜甫《蜀相》中,慨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扬州慢》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实结合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忙反衬荒凉衰败。

    (8)《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发誓流泪的衰微之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于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兼用夸张、比喻及反问的修辞手法,批判了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为。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已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心志。

    (3)《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一句写出了词人洒酒酬月,寄托了深沉情怀。

    (2)柳永《雨霖铃》中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自古以来人们都感伤离别的一句是: ________

    (3)《廉颇相如列传》中“________”一句表明了蔺相如忍辱负重不与廉颇斗气的原因。

    (4)《归去来兮辞》表现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轻松欢快舒畅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高度评价《离骚》的主题宏大、言近旨远。

    (2)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了边塞的广漠、苍凉、壮美,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异曲同工。

    (3)《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相同。

    (2)韩愈《师说》中,指出老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论述选择老师所依据的标准应该是“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起笔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____________”一句是李白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他鄙视那些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____________”。

    (2)“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暗含一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固在《汉书》中说秦地“民俗修习备战,高上勇力,鞍马射骑”,《秦风·无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子偕行!”之句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民俗。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莫笑吾家苍壁小

    【宋】辛弃疾

    苍壁初开,传闻过实,客有来观者,意其如积翠、清风、岩石、玲珑之胜。既见之,乃独为是突兀而止也,大笑而去。主人下一转语,为苍壁解嘲。

    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相知惟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天作高山谁得料,解嘲试倩扬雄。君看当日仲尼穷。从人贤子贡,自欲学周公。

    【注】①苍壁;石头做的假山状的影壁。②泰华:泰山和华山,③高山:指苍壁。④倩,请。⑤从人贤子贡:从人,弟子,学生;子贡,孔子的弟子,孔子有的弟子无法了解孔子,反而觉得子贡贤于孔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词的前两句采用夸张手法,写出“我”家的苍壁虽小,却有着上摩靑天的志向。

    B. 第三句表面上是说只有主人才真正了解苍壁,实际是说只有皇帝才了解自己。

    C. 下阕第一句是说,上天造就苍壁谁能料想,暗喻自己虽有才,但生不逢时。

    D. 下阕第二句借扬雄自比,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E. 末尾三句借孔子和子贡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处境艰难,但绝不会放弃追求。

    2试赏析“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B.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C.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D.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九”,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B.“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尊、贤、仁、令等。

    C.“出”,京官外调。古代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如“拜” “除”,授予官职;“迁”“谪”,贬官降职;“陟”“徙”,提升官职。

    D.“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景俭从政谨慎。房嗣业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

    B.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景俭审案,就可以活下来。

    C.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武则天的布政施令可能“有亏礼典”。

    D.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当时,外族入侵,国土沦丧。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将沦陷地的百姓全部判罪,景俭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建议最终被武懿宗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②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活中,很多人容易把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推向二元对立的局面,而这种对立,正是这件事中最值得警惕的部分。”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