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 。 , 。 , 。 ,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①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②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③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
④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
⑤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⑥宇宙神秘非常
A.⑥②③④①⑤
B.⑥③②④①⑤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④②①③⑥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小听说太史公久历名山大川而为文有奇气,颇心向往之。 过去读《史记》常觉得不过瘾,找不到我想象中的“奇气”。那时总以为 庄子的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战国纵横家的辩才和词锋,苏东坡的豪放潇洒, 就是六朝文章的华丽铺陈, 称得起文“气”。 后来稍谙世事,从同情司马迁的遭遇出发,逐步体会到他的笔调之深沉、隽永,不同凡响。
A.但是 只有 再不然 才 B.但是 尽管 其实 也
C.其实 只有 再不然 也 D.其实 无论 或者 都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张荣在《故宫经典》里说:“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而被称为文玩。”他直接将“文玩”界定为“美”的“文房”“器物”。传统意义上的“文玩”当是狭义的“文玩”,今天的“文玩”则是就广义来说的,今之“文玩”已成为“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
②刘岳曾言,“从字面来看,‘文玩’二字中‘文’者大约可拆分出三层意思:第一层指活动主体为文人士大夫;第二层指活动场所为文房;第三层指对象需文雅,涉及审美价值的判断;而‘玩’字既可作名词指玩物,也有动词玩赏、玩味之意。故而‘文玩’不同于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和低层次娱乐,而是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对象。”他比较精准地揭示并阐发了”文玩”的审美本质。
③步入新时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玩”发展环境发生巨变,公众对“文玩”的兴趣日渐浓厚、需求日益增长,“文玩”已逐步深入大众生活,“文玩”把玩主体发生更迭,由传统文人拓展为广大民众;“文玩”的品类、形态及其收藏、交易也均在发生深刻变迁,实用价值也逐渐被文化和把玩价值取代,“文玩”也随之实现了对自身“物”的属性的超越而演化为注入了新时代意蕴的文化符号,但是,它的审美本质却从未改变。
④“文玩”之要即对雅致器物的赏玩。任何一件“文玩”都应是一件完整的传统工艺作品,必须同时兼具内容、形式、技艺、材料“四美”,并在此基础上完美承载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美学思想。“文玩”代表着玩家、藏家乃至社会、时代的审美意识,是尊崇传统、崇尚自然、礼敬人文的态度,是内省自觉、归属认同、渴求创新的符号,是悦心娱人、感染世人、引领时尚的欣赏。
⑤“文玩”之“文”,蕴涵着崇文尚雅的核心意识。无论是古时狭义的文房清供,还是今日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都被赋予了诸如健康、平安、吉祥等丰富的精神追求,均饱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巧雅致的内在意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文玩”之“文”,是器玩至关重要、至为根本的质的规定性,意味着与文化修养相关,内蕴着人文之理、文化之道,勾连着情之所钟、性之所至,投射着心之所向、灵之所属,规约着“玩”之法理,影响着“玩”之意志,统帅着“玩”之雅趣,升华着“玩”之妙境。
⑥“文玩”之“玩”,是“文”的载体和表现。这里的“玩”兼具名词“玩”和动词“玩儿”两种词性。前者为对象,即浅层的实体的物。“文玩”多材料考究、样式独特、精雕细琢、做工精湛、穷工极巧,是“文”的物质载体。后者为活动,即对象的赏玩过程。精湛的传统技艺、独特的文化内涵往往赋予“文玩”器物一种独特的美,是“文”的审美表现。“文玩”的玩家、藏家通过“玩儿”的活动,即文玩审美赏玩过程,获得深层次的心灵与精神触动,这便是“文玩”由古至今绵延不绝、深入人心的根源所在。
⑦“文玩”之于玩家、藏家,物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玩儿”的过程及该过程中对物道、人道、天道的体察。进一步讲,“文玩”之于玩家、藏家的重要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超越当下的幽思情韵,能够表现藏家玩者的学问见识,能够凝结赏玩者的高洁雅致;在于它呈现的其实是一种情怀,是一样情性,是一片趣味,是一颗心灵。质言之,所谓“文玩”,其“文”在心,其“玩”在趣。一言以蔽之,“文玩”即“文”心“玩”趣。
(摘编自杨明刚《文心玩趣话“文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今天的“文玩”是广义的,指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
B.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文玩”的把玩主体发生了改变,“文玩”的审美本质却从未改变。
C.“文玩”的审美本质是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不同于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与低层次娱乐。
D.“文玩”之“玩”兼指对象和活动,在“玩儿”的审美活动中规定了“文玩”的本质属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张荣和刘岳的话,分别阐释了“文玩”的传统意义和审美本质,简明精当。
B.文章以广义“文玩”为论述基础,在前人的基础上作者得出“文”心“玩”趣的观点。
C.文章⑤⑥段论述了“文玩”之“文”与“玩”的内涵,并指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D.文章在论证时运用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思路清晰、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文玩”已演变为注入新时代意蕴的文化符号,其作为“物”的属性已经消失了。
B.“文玩”绵延至今的根源在于把玩主体在审美赏玩中能获得深层次的心灵与精神触动。
C.材料考究、样式独特、精雕细琢、做工精湛、穷工极巧最能体现出“文玩”的审美价值。
D.“文”与“玩”关系紧密,“文”是“玩”的载体和表现,“玩”是“文”的核心和统帅。
4、名句名篇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古朴的乡村气息。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箜篌发出既清脆又和缓的乐音的一句是“ ”。
(2)《将进酒》中诗人化用曹植《名都篇》中的两句话来佐证自己“ , ”的观点。
(3)《游山西村》中在描写完山村的外在情景后,诗歌又通过“ , ”刻画出了一位热爱农村生活,与农人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一句解释了“离骚”的意思,“_____________”—句说明了“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的道理。
(2)李商隐《锦瑟》多用典故和传说,如“___________”一句借用了庄子的典故,“____________”一句借用了鲛人的传说。
(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峰回路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是古典诗词常用的意象。《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中都含有“舟”的诗句,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以曹植自比,表现自己忧愤和狂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用猛禽不与凡鸟同群来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追崇先贤,是古代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体现了对诸葛亮忠贞不渝、鞠躬尽瘁品格的仰慕之情。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4)《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鲍照以“水”起兴,形象揭示人的处境是由门第决定的现实。
(5)古人常用鸥鸟、渔夫表隐居之意,黄庭坚《登快阁》中借类似意象表达归隐之意,相关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当我们在校园里听雨赏花时,会联想到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 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C. 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D.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有功,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转蒲州司法参军,绍封东莞男。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载初元年,累迁司刑丞。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王弘义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公卿震恐,莫敢正言。有功独存平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十百家。常于殿庭论奏曲直,则天厉色诘之,左右莫不悚栗,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寻转秋官员外郎,转郎中。
俄而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构陷当死,则天谓公卿曰: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俊臣乃独引行本,重验前罪,奏曰:“行本潜行悖逆,告张知謇与庐陵王反不实,罪当处斩。”有功驳奏曰:“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亏圣人恩信之道;为臣虽当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行本竟以免死。
道州刺史李仁褒及弟榆次令长沙,又为唐奉一所构,高宗末私议吉凶,谋复李氏,将诛之。有功又固争之,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奏有功曰:“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又《礼》云:‘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不赦,请推按其罪。”则天虽不许系问,然竟坐免官。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时远近闻有功授职,皆欣然相贺。
寻起为左司郎中,累迁司刑少卿。有功谓所亲曰:“今身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故前后为狱官,以谏奏枉诛者,三经断死,而执志不渝,酷吏由是少衰,时人比汉之于、张焉。或曰:“若狱官皆然,刑措何远。”
久之,转司仆少卿。长安二年卒,年六十二,赠司刑卿。
(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B. 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C. 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D. 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男:封建时代五等爵位的末等,这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无论哪一等次的爵位都是可以世袭的。
B. 载初:一种年号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始于汉武帝,以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且一位皇帝年号自始至终不变。
C. 大理:官名,掌管刑罚狱讼。秦、汉称“廷尉”。汉景帝时一度改称“大理”,北齐后改称“大理卿”。历代沿称。
D. 起:起用、任用(官员)。“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的“起”就是起用、任用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徐有功为政宽厚。曾经和吏人相互约定,如果有谁触犯了法律,大家定要斥责、惩罚这个人,由此,徐有功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任职期间,没有杀过一个人。
B. 徐有功正直无私。经常在殿上论奏案件的是非曲直,有时武则天厉色质问他,他面不改色,争论得更加急切,后来他就被调任其他职位了。
C. 徐有功行事机智。面对酷吏执意要杀死裴行本的情形,他机智地借助皇帝的旨意,顺应皇帝的愿望,反驳了来俊臣等人,最终裴行本得以免除死罪。
D. 徐有功司法实事求是。他认为关系人命,一定不能一味顺从旨意,不实事求是,来求得自身的安全。他的执法之心不渝,使得酷吏稍稍收敛。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亏圣人恩信之道;为臣虽当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
(2) 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又《礼》云:“析言破律者杀。”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