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明原先学习成绩很好,沉迷网络游戏后,学习成绩如夕阳西下,不停下降,这可急坏了他的父母和任课教师。
B.春节后的蔬菜生意不好做。年前,市场上各个门店生意红红火火;而年后,偌大的菜市场几乎十室九空,非常冷清。
C.现在有些家长只忙于自己的事,把教育孩子的任务都推给学校,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束之高阁,不闻不问。
D.浮化、长武等苹果基地县的县长正式开办“县长卖苹果”微店,身体力行搞电商,帮助果农卖苹果,受到果农赞扬。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A.左,乃陷大泽中 B.六王毕,四海一
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燕赵之收藏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蓬荜居印人
聂鑫森
章达君要搬家的消息传进了“蓬荜居”这个小院子,把金锲之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为什么搬家?金锲之想啊,想啊,猛地心一颤。他明白了,真的……
风雪拥年关,他们真正地成为知己,似乎是在解放前的一个年关前夕,印人金锲之和小学的语文教师章达君在当铺的偶遇。在当铺那麻石台阶上片刻的惶惑和窘迫后,两个人豁达地哈哈大笑。他们似乎获得了一种什么契机,仿佛突然看见了对方心性的另一个层次,于是,感情猛然间获得了升华。办完典当手续,他们找个僻静小酒店沽一壶酒,尽兴地谈起来。
从那时起,几十年来,他们的友谊就像下窖的“茅台”一样,愈久愈醇,愈久愈香。那么,达君为什么突然要搬家呢?
是什么时候他们的感情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仔细想来,似乎是年初一个春月淡淡的夜晚,在章达君家。
达君家陈设极为简单,门楣上挂着块横匾,上有“不厌居”三字,是由达君书写、锲之镌刻的。达君除嗜书外,还喜欢养兰草,置之案头,雅趣盎然。
那晚,两个人喝着酒,嗅着案头兰草的香味,忽然谈起金石治印来。金锲之手舞足蹈,口若悬河。
达君满面通红,看样子酒力已经发作,边听边点头,用手指轻轻击案。忽然,他站起来,“老兄,我让你看一件传家之宝,以助酒兴。”
说完,用钥匙打开大柜,在里面窸窸窣窣掏了半天,才掏出一个小小的绸布包,解开来,一层又一层,一共包了九层。突然,灯下闪出一束金黄金黄的光焰,顿时满室生辉。
金锲之的眼直了、呆了,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胸脯急剧地起伏着。想不到达君家竟有这样一块稀世之宝:田黄冻。他洗净了手,慎重地接过来欣赏。
果真是一块田黄冻,方寸大小,浑然一体,鲜活活的,亮晃晃的,带着一股溪流的清润之气。“好石!”金锲之惊呼了一声。田黄冻从他的右手转到左手,又从左手转到右手。他眉毛扑闪着,嘴唇抖动着,简直有些忘乎所以了。
“可惜上面少几个字,要不,就两全其美了。”达君听了这句话,猛地接了过来,将绸布包锁入大柜。
田黄冻藏起来了,酒也喝得差不多了。锲之怅然站起来,几句淡语告了別,猛然觉得多了桩心事。不,是多了一点追恋的东西,死命地折磨着他。
从此,锲之几乎闭门不出。那几把刻刀响得分外勤,石头磨了又刻、刻了又磨。他简直魂不守舍了,把老伴急得火燎肝肺似的生痛。
一天傍晚,他提着瓶“湘潭汾酒”,兴冲冲来到达君家。哗啦,哗啦,两只酒盅斟满。寒暄了几句,金锲之顿了顿,终于开口了:
“达君,你这个名字,我琢磨了一晌,想出了一个布局,你看行不行?”
达君没有作声,头上冒出一层细细的汗珠子。端起酒盅只顾喝酒,不说话了。
回到家里,金锲之悄悄地立在小院中。月亮被一块云遮住了,院子里一片漆黑。风中,竹叶沙沙,单调而凄清。
他急匆匆奔入那间刻印的屋子,扯亮灯,忙从抽屉里寻岀块鸡血石,取出刻刀,敛声屏气,久久地盯着石面。然后,运腕下刀。咔嚓、咔嚓,每一刀走得那么顺畅,好像不是用手,而是用心在刻,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远处传来鸡叫的时候,印章已刻岀。金锲之捧着印章,叩开了达君的门。
达君接过印章,细细观看,心中赞叹不止。正要致谢,抬头一看,金锲之已经走远。目送着那微弯的苍老的身影,达君的眼眶有些润湿。
过了不久,达君便决定要搬家了……
达君走了,金锲之少了一个知音,整天愁眉不展,长吁短叹,常常彻夜不眠,寄情于金石之上。一次在院子的月下看竹影,不慎跌倒,患脑血栓,经医治总算保全了性命,但右边的手脚却瘫痪了。他终日卧床,呻吟不已。
叭哒、叭哒……脚步声响得那么急,一直响到院子里,然后进入他的卧室。金锲之猛一抬头,站在面前的是张很熟悉的中年人的面孔,呀,是达君的儿子。
中年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绸布包和一封信,递给金锲之。金锲之艰难地用左手展开信,读完后金锲之老泪纵横,放声恸哭起来。
院子里飘起了雨丝,带着初春的寒意,而且渐渐地密起来、大起来,天地间迷蒙一片,让人透不过气来。达君的儿子什么时候走的,他不知道。
故人亡,而田黄冻在;田黄冻在,却不能亲手去镂刻它了!
此后,他案几上搁上了一盆兰草,是他特意叫老伴去花店买来的。那淡淡的幽香,一直渗到他的心眼里,过滤着他的心思。
此后,几把刻刀和几本印谱就放在枕边,不时地用左手抓起来,掂几掂,又放下。田黄冻天天在他的手里翻动、摩挲,变得更加光亮了。他凝神地看着,随着全身一种莫名其妙的筋肉运动,上面竟渐渐地显现出红色的字体来。那是在一刀刀刻过之后,显现出来的“达君”的朱文,刀刃触石的声音,久久回旋,不绝于耳。
他还想好了一篇祭悼达君的古体文,文章是用一种几乎只能凭感觉运刀的小楷来刻的,其精细微妙之处,他分明一一感受到了,每句话都凄怆袭人。书法和刀法结合得天衣无缝,气韵生动,流转自如,若行云流水一般。他兴奋得大叫了几声,待再仔细打量时,一如风吹云散,竟不留半点痕迹。
院子里太静了,屋子里太静了,他的心太静了。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章达君执意搬家,是因为自己无意间给金锲之看了田黄冻,担心其安全,从此,他俩心存芥蒂,互不信任。
B.一句“故人亡,而田黄冻在;田黄冻在,却不能亲手去镂刻它了”,道尽了人世沧桑与无奈,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
C.小说描写“雨丝带着寒意”“密起来”“大起来”“让人透不过气来”,情景交融,表达了金锲之当时复杂的心绪。
D.小说结尾的三个“静”字,意蕴丰厚,既是对当时环境的再现,也体现了金锲之物我两忘的境界,言有尽而意无穷。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在结构上颇具匠心,开篇作者以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再以顺叙的手法完成叙述,使得故事的结局自然而不突兀。
B.文中“蓬荜居”“不厌居”等院子和书房的命名,都暗示了人物的家境和身份,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体悟。
C.文中“章达君头上冒出一层细细的汗珠子,只顾喝酒,不说话了”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他当时的紧张与不安。
D.小说以小见大,以物喻人,以印人的际遇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再现了传统艺术由衰败到兴盛的发展历程。
【3】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都写到兰草,各有何作用?
【4】请阅读下面关于小说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的论述,据此标准,判断金锲之是什么类型的人物,并结合文本阐明理由。
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如果它从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它就是扁的。假使它让我们感到了意外却并不令人信服,它就是扁的想冒充圆的。
——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上承对蝉和斑鸠嘲笑大鹏的叙写,下启对朝菌、蟪蛄等的论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深感慨。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多次运用比喻和对比论证的手法,如用“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从反面论述了学习要专一的道理。
(2)韩愈在《师说》中表示古圣先贤远超众人,尚且从师就教;而现在的一般人,“______”,却耻于从师,所以他们和圣贤便有了天渊般的差距。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的最终后果是:“______。”
7、根据情景,在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句子。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2)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曾出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请补写出下列空缺的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3)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感叹生命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堆土成山的比喻来阐释持之以恒的道理,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吾止也”。
(2)司马迁《屈原列传》,用对比的方式写《离骚》具有博大的意旨、深远的意思,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常常以宗庙毁灭来代指国家的灭亡、政权的更替,这在古文中多次出现,如《过秦论》讲述秦朝灭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致被天下人耻笑。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1】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文氏外孙【2】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3】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释:【1】莳:种植。【2】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3】阴霪:连绵不断的雨。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诗的尾联,写田里秧苗还未完全插好,要提防鹅鸭捣乱。
B.杨诗的首联,“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真切地展现了插秧时的混乱场景。
C.苏诗的颔联,写连日阴雨后天晴,乡邻手举竹竿跳起舞来。
D.苏诗的尾联,写诗人抖擞起精神,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
【2】下列对《插秧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颈联写出了抢插秧苗的紧张程度,表现了农民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
B.本诗的颔联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C.本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表现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
D.全诗描写农民在雨中插秧的劳动情景,典雅新奇的用语使农事的轻松之感跃然纸上。
11、阅读下面的一篇文言文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依次有卿、士、大夫三级。
C.伯、叔:古代兄弟排行。伯指排行老大,叔指排行老三。亦有孟、仲、季之说。
D.王子:帝王的儿子。嫡长子多会作为皇位继承人被立为太子,又称皇储或储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就连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孔子听了颜回的回答感到欣慰,许诺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4】把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2)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理解?请以“废墟”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