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铁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例:乐夫天命复奚疑

    A. 奏流水以何惭

    B. 寓形宇内复几时

    C.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

    B.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C. 尝与汝登高山

    D. 卫有恶人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事实是否需要判断?答案是肯定的。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是人们运用历史知识服务于人生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

    由于发论者生活在不同时代,他们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时,会自然而然地站在不同的立场、表明不同的观点。《左传·桓公六年》有齐大非耦的记载。齐国曾想把文姜嫁给郑国太子忽,而太子忽引《诗·大雅》中的警句自求多福,强调与其依靠大国的辅助,不如求诸于己,故以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为由辞谢。对此,《左传》作者给予的评论是善为自谋,表达了对郑太子独洁其身而谋不及国的批评之意,为后人取鉴于史提供启示。随着历史形势的发展、变化,齐大非耦在南朝大史学家沈约那里成为严格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他曾以此激烈抨击士族王源将女儿嫁入寒门之举。后来,齐大非耦又发展成为中国古人婚姻观念的重要原则,郑忽辞婚则演变成歌颂大丈夫志在自立的历史素材。可见,对于历史事实的见解、评论和运用,是随着评论者所处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史学是人们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史家则是史学的主体。总体上看,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史家议论的两个基本维度。

    事实判断是史学家针对史实本身所进行的总结和评价,并用以指导时人和后人的社会实践。以有关皇朝得人、用人的评价为例,《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在论及汉顺帝、桓帝二朝形势时,指出由于统治者未能任用贤能,在朝者以正议婴戮,谢事者以党锢致灾,导致东汉在这一时期由盛转衰。据此,范晔对东汉的历史走向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倘使顺帝、桓帝能够任用贤能,则可延续盛世。史学家运用历史知识对既成事实做出假设,是史学服务于社会的一条重要路径。当然,史家议论是否能够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这还要取决于史家本身见识的高下。

    价值层面的判断,则是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把人物史事的善恶、是非揭示出来,也就是给人物史事定性,这种判断受史家意旨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班彪评论司马迁《史记》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这是中国史学上较早对史书中的史家议论做出的直接评价。班固所撰《汉书·司马迁传》,亦持此说。对此,范晔这样看待:彪、固讥迁,然其论议,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从思想上看,班氏父子批评司马迁轻仁义”“贱守节,范晔则批评班氏父子轻仁义”“贱守节愈甚。范晔之所以与班氏父子表现出对于仁义”“守节的不同标准,是具有切实社会历史根据的。一方面,他的历史研究和撰述的对象——东汉时期——有重名节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他所生活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个人对传统儒家道德规范正不断进行着突破和修正。

    从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精神和信史原则来看,史家议论当以事实判断为先。洪迈言作议论文字,须考引事实无差忒,乃可传信后世,正是此义。

    (朱露川《史书叙事与史家议论的辩证关系》)

    材料二:

    秉笔直书”“实录毋曲是古人著史作典的起码原则和治学品德,其实说起容易做起难。有人为沽名钓誉,为利禄奔波而不惜臆改讹误、伪造史实,从而贻累古人,延误后学。

    东汉班固为了入仕当官,在撰写《汉书》时,对刘汉政权隐讳真实,肆意溢美。南朝沈约为了跻足政坛,撰《宋书》时,大肆颂扬豪门士族,达官显贵,对被皇帝随意诛戮的文武大臣,均隐去真实死因。史书的失真,带来一系列荒谬。这种荒谬常常作为改头换面的正史”“国传又汇编于新的历史著述中,如此循环往复,欺骗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也有对历史文献表示怀疑者。最早以证实精神审度历史文献的史学家是司马迁。他撰述《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反对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没其真。他整理考订原始文献与亲身调查访问史实,具有追根穷源的开拓意义。对于一时难以理清的问题,采取了疑则传疑的审慎态度。

    (葛存雍《史书的局限与史家的史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研究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以丰富的题材和多向度的视角,刷新了史学的风貌,使史书从干燥无味的说教,变为生动具体的叙事。史学开始走向大众,史学著作从少数人阅读变为大众读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史书的信誉在下降,戏说历史的各类书籍、讲坛受到欢迎。近年来在市场上走俏的如《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个都不正经》等,几乎都是非历史专业者所写。史学的作者从史官、专业学者,到非专业的作家,体现了述史主体的大变化。

    一般说来,传统专业史家说什么都要有证有据,讲究的是历史真实性和启示性。如今则不然,这些业余作者讲史时有自说自话的,有戏说臆说的,有的竟宣称自己在玩历史。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读者似乎并不在乎什么史实不史实,只要读来解闷、解气就是好的。

    史学本是一门纪实的学科,容不得掺假和戏说,古代一些史家为秉笔直书,牺牲性命的大有人在。如今,戏说、娱乐渗入到史学,可算是娱乐至死了,但死的不是娱乐,而是史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这是专业史家无可奈何的现象。期盼求真将再度成为人们读史解惑的追求。

    (北京日报《史书的信誉不能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齐大非耦”的历史故事被沈约故意曲解,成为他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

    B.范晔对东汉历史走向所作的假设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体现了其见识之高。

    C.中国史学上对史家议论做出直接评价的最早可以追溯到班彪对司马迁的评价。

    D.司马迁不盲从历史文献,他整理考订原始文献、亲身访查史实,具有开拓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实判断总结和评价史实,对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实践有指导作用,这对史家的见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从范晔对班氏父子的批评可以看出:史家的价值判断往往与他所研究的时代及他所生存的时代相关。

    C.史家伪造史实,失真的史实又被编进新的历史著述中,由此可见历史是无法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价的。

    D.在史学走向大众的时代背景下,史学著作不可一味追求生动性,而丢失了史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

    【3】下列属于史家议论中的价值判断的一项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B.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项羽本纪》)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

    【4】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根据材料内容,请对如何阅读历史书籍提出三条建议。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人实在不算什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4)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5)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

    (6)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写与心爱的人离别的时间、地点,渲染凄凉的氛围,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宠辱不惊的心态,类似庄子在《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发出愤激质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然的轮回与人生的短暂,也表达了李煜的痛苦与绝望等复杂的情感。

    (4)《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老师发怒时,自己态度愈发恭敬,等到老师高兴时,便又去请教,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默写

    (1)士不厌学,_______________。(《管子·形势解》)

    (2)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柳永的《雨霖铃》在写惜别难舍之苦时,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别后渐行渐远的遥远路程,更添无限愁苦。

    (4)《前赤壁赋》中以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音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窦娥冤》的作者是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湘夫人》中表现湘君以薜荔为帐幕,蕙草做帐顶来经营爱巢的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没有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岳阳楼》中写了登楼所见,其中,“__________”一句写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 界,“__________”一句写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湖水之中。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中,写唐代军队的腐败和军中苦乐不均的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描写音乐的震撼力,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

    (3)《锦瑟》中,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老学庵壁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老学庵,陆游书斋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一生酷爱读书,哪怕晚年生计艰难,也要盖上一间书斋,以此来表明晚年的时光无聊难捱。

    B.颔联中“古今”与“昏晓”相对,“永日”与“流年”相对,精炼准确地概括了作者终生与书为伴,以书开导人生的读书生涯。

    C.诗人对生活要求不高,书斋没有书童,请一个南村的跛脚童子也无所谓,同时也说明了诗人生计艰难,照应了开头的“萧然”。

    D.老学庵是陆游晚年生活的精神家园,哪怕它十分简陋,他依然写诗作记,并题写在墙壁上。

    【2】有人说“太平民乐无愁叹”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有相仿之意,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贞女狱事

    归有光

    初,胡岩父子谋杀贞女。佣奴王秀,故尝与妪通,后已谢去。岩以金饵之,呼与俱来。本欲焚尸以灭迹,又欲诬贞女与王秀私而自杀。盖今豪家杀人,多篡取其尸焚之,官司以其无迹,辄置不问。故杀人往往焚尸,为吏者不可不知也。火起,人来救之,岩裸身着草履,其衣为血所溅,无衣易也。人或谓:“胡郎,事如是,奈何?”岩疾视曰:“若谓有何事耶?”亟令汪客诣县,且如所以诬贞女者。会汪客醉卧县门外,而贞女父张耀已先入告之矣。耀,弱人,其妇翁已得岩金,教耀独告朱昮。及典史未验,岩尚扬扬在外,为赂验者。贞女喉下刀孔容二指,尚有血沫喷涌。仵人裂其颈,谩曰无伤者。市人尽呼冤,或奋击仵人。县令亦知仵人受赂,然但薄责而已。

    先是,妪资千金,悉寄岩家,岩以是益得行金求解。时有张副使,罢官家居,与丁忧丘评事两人时时入县。县令问此两人,张顾丘曰:“老法司谓何?”丘曰:“杀一女子,而偿四五人,难以申监司也。”盖令多新进,不谙法律;又欲上御史,常虑见驳,损伤声誉,故以惑之。令果问计,两人教令以“雇工人奸家长妻律”坐王秀足矣。遂释岩等。会令至学,诸生告以大义,令方惭悔,回县趣召岩等。岩等自谓得释,两人亦坐县治前,候欲定,即持全回也。令忽缚岩等,以朱墨涂面,迎至安亭,且遣人祭慰贞女。两人相顾变色,遁去。安亭市中无不鼓舞称快。时吴中大旱,四月至六月不雨。及是,大雨如注。

    佣奴指周纶实以椎击贞女,鞫问数四,不易辞。令无如之何,独贷朱昮。昮是夜实共杀者,不独于户外窃听而已。

    狱已具两人犹驰赤日中泊舟所居数里外竟日相谋丘曰我至大理此狱必反张对人称岩犹曰胡其无人心如此。

    贞女之外祖曰金炳,贞女死时,炳家近,先往见其尸,得金,遂不复言。

    予论贞女事已详,又著其欲事,以志世变。嘉靖二十七年七月书。

    (选自《归有光散文选集》,有删减)

    【注】①妪:指张贞女的婆婆。②汪客:张贞女的公公。③行金:贿赂,行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狱已具/两人犹驰赤日中/泊舟所居数里外/竟日相谋/丘曰/我至大理/此狱必反张/对人称岩/犹曰胡公/其无人心如此/

    B.狱已具/两人犹驰赤日中/泊舟所居数里外/竟日相谋/丘曰/我至大理/此狱必反/张对人称岩/犹曰胡公/其无人心如此/

    C.狱已具/两人犹驰赤日中/泊舟所居数里外竟日/相谋/丘曰/我至大理/此狱必反张/对人称岩/犹曰胡公/其无人心如此/

    D.狱已具/两人犹驰赤日中/泊舟所居数里外竟日/相谋/丘曰/我至大理/此狱必反/张对人称岩/犹曰胡公/其无人心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也称丁艰,丧葬礼仪制度,意指遭逢父母的丧事,适用于官吏也能适用于平民。

    B.家长意思是掌管家庭或家族事务的人,本指一家之主,文中指雇工的主人,即雇主。

    C.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等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

    D.公,春秋时期是对诸侯的通称,也可用为爵位名,而文中则是用作对一般人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岩与他人一起谋杀张贞女之后,像其他豪家杀人后一样采取了焚尸灭迹的做法,事后他表现得若无其事,还指使他人诬陷朱昮。

    B.作为张贞女杀人案的主凶,胡岩受到了官府的包庇,原因是他用金钱贿赂了官府,但最终他也难逃制裁。

    C.仵作受贿后袒护胡岩,县令心中明白此事但对他只是责备而已,这些都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司法黑暗、草菅人命的现实。

    D.金钱不仅让司法黑白颠倒,也泯灭了张贞女的家庭亲情,谋杀案发生后,她的外祖父接受胡岩的贿赂后,教唆她的父亲不要控告胡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佣奴王秀,故尝与妪通,后已谢去。岩以金饵之,呼与俱来。

    (2)岩等自谓得释,两人亦坐县治前,候狱定,即持金回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众所周知,我国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和可靠性一直居世界前列。然而,2017年6月19日0时1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过程中,由于火箭工作异常,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当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即发布通报,宣布发射失败,具体原因正在调查分析。

    获知消息后,网友们不仅“愉快地”接受这一事实,还纷纷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点赞。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