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台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含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尝与宋将军:责备   教吾子与汝子,其成:希望

    壮,折节读书:稍微   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难道

    B.得软脚病:近来   其又何:怨恨

    一世豪士:认为   别有疾而至斯极乎:还是,或者

    C.及汝:将要   有知,其几何离:但是

    冀其成立邪:怎么能   使建中远时羞之奠:准备

    D.不省所:依靠   孰谓汝去吾而殁乎:立即

    汝之孤与汝之乳母:抚慰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神情

  •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颜渊》中说的“克已复礼为仁”,就是指人们通过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就是仁。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B.老子、庄子的思想常有独到之处。比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

    C.孙犁,现当代作家,荷花淀派的创立者。其小说《荷花淀》运用革命浪漫主义手法,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形象,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D.《百年孤独》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小说描述了大量魔幻、离奇的事件,但马尔克斯却认为整部小说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

    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会到场敬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多则10万人以上。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届时,我们将以国之名义沉痛祭悼30万南京大屠采遇难同胞。公祭活动的主场地将设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所在地便是曾经的万人坑丛葬地遗址。

    (节选自20191213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记者: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理解国家公祭活动?

    张宪文:南京大屠杀绝非南京一城一地之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受难的象征,这些遇难者,是为国家、民族做出了牺牲。国家设立公祭日,决不是单纯为了纪念和宣传,更不是为了累积仇恨,而是要在扼腕思考惨痛历史的同时,凝聚起国家、民族的信念和力量。

    记者:中国这次用立法的形式确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宪文:为重大民族灾难设立公祭日属于国际惯例。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三大惨案之一,也是民族灾难,人类浩劫。设立国家公祭日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敬畏生命的理念,它要求人们以史为鉴,反对侵略战争,促进人类文明,维护世界和平。纪念活动不仅应该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更应该上升到国际层面,在国际上明文设立纪念日。

    (节选自20141213日《光明日报》第2版《以国之名祈愿和平》)

    【注】张宪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

    材料三:

    当出现灾难性事件或重要人物逝世时,大多数国家可设立全国性的哀悼日来寄托哀思。在此期间内,通常国内所有的政府机构、驻外机构下半旗,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举行默哀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哀悼日为2008519日至521日,头七之日设立哀悼日,首先因为这是我国民间的风俗,先秦时就已开始用这种形式祭奠和纪念逝者。其次是7天过去了,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间,可以腾出一点时间来安抚失去亲人的人们,来凝聚全国的人心,继续留下希望,驱走悲伤的阴影。5191428分,全国人民默哀三分钟,汽车、火车、轮船和防空警报将鸣笛。

    附:全国哀悼日纪念邮戳。

    济南“全国哀悼日”纪念邮戳

    (节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

    设立全国哀悼日,不但能给遇难同胞的亲人以莫大的精神慰藉,还能让全体国民铭记灾难,不忘历史,更能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从而增强每个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家设立全国公祭日,呼唤中华儿女勤力同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从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开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报兴的重大转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铭记历史中砥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在缅怀同胞和先烈中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胜利。

    无论设立国家公祭日还是全国哀悼日都是国家行为,我们呼吁世界各国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中华民族经历了同胞惨遭屠戮,山河喋血的痛苦,更懂得和平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更坚定坚持和平发展,共同开创世界和平充满希望的未来的决心。中华民族经历灾难,更懂得国殇之后,唯有坚强,唯有发展。从一带一路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付诸实践,中国始终把为入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应对全球各类灾难的积极参与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各国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71212日社论—《不忘历史,矢志复兴》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国际惯例、他国做法和本国实情等角度介绍了我国设立国家公祭目的和背景,公祭仪式以国之名,要求国家领导和民众参与。

    B.材料二张宪文认为:设立公祭日属于国际惯例,因而与国家无关,对设立公祭日的解读应由灾难本身上升到民族、国家、国际层面的高度。

    C.材料三“全国哀悼日”纪念邮戳包含了哀悼日的时间、邮件寄出或收到的时间地点、汶川地震发生的精确时间、等级、两副挽联等构图要素。

    D.材料四“以国之名”激发爱国情怀,呼吁中华儿女同各国一道,唱响新时代和平和发展的主旋律,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国哀悼日以“头七”之日设立哀悼日,沿用先秦时的迷信方式祭奠和纪念逝者。

    B.材料二是访谈,材料四是评论,它们均属于新闻体裁,具有短、平、快的特点。

    C.“全国哀悼日”纪念邮戳寄寓心系汶川、举国哀悼、凝聚力量、抗震救灾的主题。

    D.国家公祭日和全国哀悼日都是“以国为名”来缅怀悼念,区别仅在于纪念方式。

    【3】综合四则材料,谈谈你对设立国家公祭日和全国哀悼日这种国家行为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2)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3)老当益壮,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5)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6)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6)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7)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

    (9)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

    (10)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

    (11)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中描写昭君远嫁异邦、远葬他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坦言自己不愿和廉颇争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古人善用衬托手法写景,李白的《蜀道难》中以鸟兽行为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 7、补写下面的句子。

    (1)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提出了逍遥自由,无所待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第六十三章》中意思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德合一君,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2)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3)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田的畅快心情。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4)《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黄华,菊花。

    【1】这首诗情感丰富复杂,请概括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2】本诗颈联在抒情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沂,字德润,聊城人,大中时宰相魏公铉之幼子也。广明初,沂举进士第,历监察、补阙。昭宗时,累迁至员外郎、知制诰。性抗厉守道,而文藻非优,尝与同舍颜荛、钱珝俱秉笔,见荛、珝赡速,草制数十,无妨谭笑,而沂自愧。翌日,谒国相诉曰:沂疏浅,不足以供词翰之职。相辅然之,移为谏议大夫。入梁为御史司宪纠缪绳违不避豪右开平中金吾街使寇彦卿入朝过天津桥市民梁现者不时回避前导伍伯捽之投石栏以致毙彦卿白于梁祖,梁祖令其出私财与死者之家,以赎其罪。沂奏刻曰:彦卿位是人臣,无专杀之理。况天津桥御路之要,正对端门,当车驾出入之途,非街使震怒之所。况梁现不时回避,其过止于鞭笞。捽首投驱,深乖朝宪,请论之以法。梁祖惜彦卿,令沂以过失论,沂引斗竞律,以怙势力为罪首,下手者减一等。又斗殴条,不斗故殴伤人者,加伤罪一等。沂表入,责授彦卿游击将军、左卫中郎将。沂刚正守法,人士多之。迁左司侍郎,转礼部尚书。贞明中,带本官充西京副留守。时张全义留守、中书令、魏王,名位之重,冠绝中外。沂至府,客将白以副留守合行廷礼。沂日:张公官位至重,然尚带府尹之名,不知副留守见尹之仪何如?全义知之,速引见沂,劳曰:彼此有礼,俱老矣,勿相劳烦。庄宗兴复唐室,复用为左丞,判吏部尚书铨选司,坐累谪石州司马。明宗即位,召还,复为左丞。以衰疾告老,授太子少保致仕。卒于龙门之别墅,时年七十余。赠太子少傅。

    (节选自《旧五代史·崔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入梁/为御史司宪/纠缪绳违/不避豪右/开平中/金吾街使/寇彦卿入朝/过天津桥/市民梁现者/不时回避/前导伍伯捽之/投石栏以致毙/

    B.入梁/为御史司宪/纠缪/绳违不避豪右/开平中/金吾街使寇彦卿入朝/过天津桥/市民梁现者不时回避/前导伍伯捽之/投石栏以致毙/

    C.入梁/为御史司宪/纠缪绳违/不避豪右/开平中/金吾街使寇彦卿入朝/过天津桥/市民梁现者不时回避/前导伍伯捽之/投石栏以致毙/

    D.入梁/为御史司宪/纠缪/绳违不避豪右/开平中/金吾街使寇彦卿入朝/过天津桥/市民梁现者/不时回避/前导伍伯捽之/投石栏以致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考试中第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会试考试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B.补阙,官名。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北宋时改为司谏。

    C.中书令,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最初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

    D.铨选,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沂生性刚直守道,有自知之明。他身世显赫,但自认为文采不优美,难以胜任现在的工作,因此被调任为谏议大夫。

    B.崔沂纠正谬误违法之事,不避豪强。针对寇彦卿摔死梁现的罪行,崔沂根据法典斗殴一条,不斗而故意打伤人者,加伤罪一等,据理力争,最终使梁太祖又改变了主意。

    C.崔沂对人敬重。贞明年中,崔沂以本官职兼任西京副留守,到任后,客将告诉应当对张全义行廷拜礼,张全义知道后,赶快来引见崔沂。

    D.崔沂刚正守法,人们都推重他。庄宗复兴唐朝之后,一直受到朝廷的重用。

    【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抗厉守道,而文藻非优,尝与同舍颜荛、钱珝俱秉笔。

    (2)捽首投驱,深乖朝宪,请论之以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为确保某些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不少学校都设立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资助方式上各校做法不一。

    A.学校对全校高中生的饭卡刷卡记录试下进行数据分析,将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70顿且月总消费不足400元的学生列为受资助的对象,并直接将助学款达到学生的饭卡中。

    B.学校在“校务公开栏”公开贫困生申请资助的程序:填写申请表,公开贫困学生的家庭月低收入的情况,班级和学校逐层审核,公示贫困生欲取名单,公示结束后将助学款打入学生的个人银行账户。

    C.学校将100多名贫困生拍照附困难情况简介并公示,公示结束后,学校为其隆重举行颁发仪式,在仪式上当场发放助学款,并让受助学生举着助学金拍照作为资料保存。

    对于以上各种做法,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进行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