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阿坝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100米决赛开始了,我们班的运动员一马当先冲在了前面,顿时同学们沸反盈天,用整齐响亮的口号为他们助威。

    B. 陈邦彦书法洒落劲健,如兔起鹘落,气贯长虹,字里行间奔突着一股清刚俊逸又不失法度的气息。

    C. 韩国的诸多市场分析师认为,受三星手机召回事件影响,苹果公司将有机会改变苹果7目前不瘟不火的销售状况。

    D.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以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 2、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寻坠绪之茫茫。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B. 孰云多而扬?   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C. 而风何与焉?   快哉此风。

    D. 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风桐槐说项羽

    梁衡

    去年十月里的一天,我在洪泽湖畔继续我的寻访古树之旅。在一家小酒店用早餐时,无意听到百里外的项羽故里有两棵古树,下午即驱车前往。这里今属江苏省宿迁市,我原来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古朴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这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

    中国人知道项羽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一篇《项羽本纪》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树起了一个英雄,从此国人心中就有了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楚霸王。斯人远去,旧物难寻,今天要想触摸一下他的“体温”,体会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这棵树下,这桐树就长得特别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了。梧桐这个树种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寿命。但是,这棵“项里桐”却怪,每当将要老死之时,树根处就又生出一株小桐,这样接续不断,代代相传。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现在这棵九代“项里桐”正少年得志,蓬勃向上,挺拔的树身带着一团翠绿的披挂,轻扫着蓝天白云。桐树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由于此地是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像一条黄龙一样滚来滚去。这故里曾被淹没、推平,唯有这棵槐树不死。其树身已被淤没六米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它探出淤泥的树头,而这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

    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他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辄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坑(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逞个人英雄,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但他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个自我。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说罢拔剑自刎。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这是民间的海选,与政治无关,与成败无关,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

    但项羽毕竟是曾活动于政治舞台上的人物,于是他又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看出来,太史公是以热情的笔触、惋惜的心情刻画这个人物的。后人也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

    站在项羽城里,我想,我们现在还能知道项羽,甚至还可以开发项羽,第一要感谢司马迁,第二要感谢这两棵树。幸亏有这青桐、古槐为项羽故里存了一脉魂,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一棵古树就是一种文化的标志,为我们留存着那个时代的风云。

    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的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说,项羽“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 那么镜中的项羽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概括并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渡。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英雄的风流余韵,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只留下北固亭供后人凭吊而已。

  • 5、名篇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________________”,成人和童子十几人在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然后“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

    (1)宁赴湘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

    (2)________________,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轴。(王勃《滕王阁序》)

    (3)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4)________________,不可废也;君臣之义,________________?(《论语》)

    (5)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 7、(1)苏轼《赤壁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客所吹洞箫的魅力。

    (2)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两个对偶是:“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对待利与义的态度上,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是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兼顾到本质与形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__________,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4)人们做事情,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让它失败了,老子认为,如果做到“__________”,就不会败坏事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且举世誉之而不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其原因是他能够______ , 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告诚唐朝统治者要借鉴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

    (3)_______,但愿长醉不醒。

    (4)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拟古(其二)陶渊明

    遘①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②石,君情定何如?

    [注] ①遘(ɡòu):遇。②匪: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四句写出春回大地,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机,"草木纵横舒"之"舒",尤其传神。

    B."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一双刚刚到来的燕子,翩翩飞进我的屋里。"翩翩"、"双双",两组叠字分别举于句首,活泼泼地,直是状出燕子之神态。如在目前,毫不费力。

    C."我心固匪石"之句,用《诗经·邶风·柏舟》成语:"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意思是我的心并非石头,是不可转动的。联系上句“门庭日荒芜”,流露出作者对长期隐居生活不够坚定的情怀甚至近乎动摇、后悔的情感。

    D."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巢"、"居",皆指新筑之燕巢。"相将"即相偕。粱上旧巢依然还在,但这双燕子还是建了新巢,飞了进去,住了下来。原来,这双燕子是诗人家的老朋友呢。

    E.全诗语言,读来平淡自然,可是细心体会,诗人用"时"、"始"、"舒"、"新"等语,表达春天一到大自然就发生的那种种最新变化,是多么锐敏、精当。

    2简要分析诗的后面六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之可茹 茹

    B.皆竞献状 秀:开花

    C.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号之为“匡山” 不如善遇之

    B.蛟龙潜其中 州司临门,急星火

    C.可挈尊罍饮 与赢不助五国也

    D.今以“看松”名庵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皆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历,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微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①《四世同堂》里北平陷落时,瑞宣既意识到“最高的责任”,又顾虑到“最追切的问题”,让他“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此情此景,你认为瑞宜可能想到的是杜甫的哪一句或哪一联诗?请写下来并简要陈述理由。要求:正确书写杜甫诗句,陈述理由条理清楚。

    ②苏轼评价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你就王维的《山中》一诗,发挥想象,描绘画面。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诗歌意境。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