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中的“跬”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舍,古时行军以五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
B.《诗经·小雅》中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之句,后即用“所怙”指父亲,“所恃”指母亲,如“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C.隋创三省六部制,后一直沿用至清代,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刑部掌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最高司法机关,如《狱中杂记》“余在刑部狱”。
D.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2、下列话语情境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管教吧!”
B.老赵一进门忙说道:“老李啊,家母古稀之庆,我特来恭贺!”
C.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之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D.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啊,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吗?”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吗?”
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妻子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是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
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我多么美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镜子为线索,先写祖母离不开这面镜子,再写妻子沉迷于它。虽是短篇小说,但故事有始有终,且结局意味深长。
B.曾祖母的镜子“有点邪气”,正是镜子这“神秘的力量”让“我”的曾祖母和妻子喜欢上了它。
C.“我”的曾祖母和妻子都痴迷于那面神奇的镜子,因为那面镜子让她们看到了自己真实的模样,给予了她们自信和幸福。
D.小说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环境和人物,如第一段对客厅环境的描写以及后面对曾祖母和妻子的描写。
【2】“我”的妻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写蜀道中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站在河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慨叹时光匆匆、往者不返。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四十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2)死而死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人世所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勤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 ,________。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述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归去来兮辞》中写船行顺风,轻快如飞,而心情的愉快亦尽在其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一仰一俯看到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兰亭集序》中描绘山、竹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在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之后,表达总结性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饱含深情,表明自己不住地叹息流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通过动作细节描写,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侧面烘托山高的诗句:“_____________”。
9、(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积累。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弓弦迅急、战斗激烈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情怀。
(6)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观点。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酹江月·南康军和苏韵①
文天祥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南浦闲云连草树,回首旌旗明灭。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夜深愁听,胡笳吹彻寒月。
【注】①南康军:宋行政区域划分。祥兴二年(1279),文天祥被俘,押送大都,途径南康军作此词。和苏韵:即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由庐山起笔,气势磅礴,“凄凉处”在辽阔的意境中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基调。
B.词人用语巧妙,如将人生比作“孤舟”,以“河倾斗落”指天将破晓。
C.全词以景结情,其中的“彻”不仅指胡笳“吹”的时间之长,也指词人内心“寒意”之深。
D.全词以议论为主,情感表达沉郁顿挫,时间与空间相融,期待与感慨交织,意蕴深长。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价文天祥的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这一观点在本词中是如何得以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太祖少机警,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建安元年秋七月,天子还洛阳,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七年春正月,公军谯,遣使以太牢祀桥玄。八年秋七月,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七年春正月,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
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①,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
注:①“申”指战国申不害,“商”指战国商鞅,“韩”指西汉韩信,“白”指战国白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B.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C.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D.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指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君主或尊长逝世后名字前加“讳”,以示敬意。
B.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郡国,郡与国都是行政区划。汉代“国”是诸侯王的封域,区域略大于郡。
D.故事,指先例、陈法,一般指过时不合于当下实际及社会发展的旧日的典章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公求贤若渴,希与贤人君子共治天下;《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句,就是这一心情的形象表现。
B.曹公既重视儒学传统,帮助献帝恢复宗庙社稷制度;又忧心仁义礼让之风沦丧,就公布法令要各郡国研究儒家经典。
C.曹公年轻时不被世人关注,惟有桥玄识得他有雄才大略;功成后的曹公心存感激,用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他。
D.曹公学习借鉴韩信、白起等军事家的谋略智慧;在与张绣交战中,曹公屡出奇策,于死地中回生,扭转战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
②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方周末》2021年12月29日刊发“2022新年献词”——《每一次抉择都期待一场苦尽甘来》,引起公众热议。文中写道:
抉择是坚忍持久的爱,是为自己为亲人为路人为家与国的明天筹谋。
抉择是责任担当,是纵然身在沙漠,也要变身骆驼,不为鸵鸟。
抉择是勇气,是直面惨淡后的奋起,是横下心接纳陌生、改变和结果。
抉择是较量,是狠狠扼住命运的咽喉而且还要以堂堂正正的姿势。
抉择是新生,是涅槃后更为强壮的灵魂,是摧枯拉朽、洗髓换骨后的轻盈如燕,是从悲观中升华出的达观,是最终化成的不老青山。
上述材料对中学生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中你感触最深的一段或两段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