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庙号的,如“汉武帝”,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的,如“康熙”。
B.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帝后之死曰崩,诸侯、太子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庶人之死曰不禄。
C.殿下是汉代对仅次于天子的诸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从三国开始,皇太后、皇后也称殿下。唐以后皇太子、皇太后、皇后、诸侯王为殿下。
D.古称父母为高堂,称妻父为泰山,对已故父亲的敬称为先考、先君子,对已故母亲的敬称为先妣。
2、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有是哉,子之迂也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予之不仁也 ④夫君子之居丧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平方米的爱
王伟锋
冬子回到村里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夕阳挂在低处的山脊上,像一枚熟透的秋柿,又大又圆,惹人馋。余晖把半边天空渲染得无比壮丽,流瀑般飞泻下来的霞光,映衬着远远近近袅袅升起的炊烟。终于到家了!冬子深吸了一口山里熟悉的空气,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娘已经接到了冬子要回来的消息,早早准备着儿子回家的第一顿饭。乡里的风俗:送行的饺子,接客的面。擀面条,可是娘的看家本领。面粉是自家地里的麦子磨的,和面时,娘还特意加了鸡蛋,将面团子揉捏了一遍又一遍,只为吃起来劲道。炒好的小鸡肉,配上清早采摘的新鲜野蘑菇,再淋上一勺子的小磨香油,那个香哟!这些,可是冬子小时候的最爱。那时候,家里虽然穷,但每个月,娘总要东拼西凑地做那么一两次,给儿子解解馋。
想起儿子小时候的馋样,娘忍不住噗地—下笑出声,两只和面的手,更加欢快地上下舞动起来。爹正往火塘里加柴,听到娘的笑声,也嘿嘿地跟着乐。
冬子脚步急切地进了家门,扯嗓子喊一声娘,又喊一声爹,喜得爹和娘几乎同时从灶屋里跑出来,一起看着冬子笑。娘麻利地解下围裙,要给儿子扑打身上的灰尘,被冬子笑着拦下了。爹颤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水,让儿子洗手洗脸,边走边趔趄。冬子忙跑过去,接过水盆放地上,又搬个凳子给爹坐。
爹的腿脚不好,冬子考上高中那年,爹去百里外的小煤窑打工,刚去不到一个月,小煤窑冒顶,爹被砸伤了一只脚。虽经医生全力救治,终是落下了永久的残疾。想起往事,冬子的嗓子眼便堵得慌,觉得愧对爹娘。
如今,自己大学毕业在城里有了工作,也谈了女朋友,是该让爹娘过上好日子了。只是,眼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婚房还没有着落。
冬子接替爹烧火,将火烧得旺旺的,红舌头一样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娘手巧,面条很快做好了,一家人围着火塘子,哧溜哧溜,响声四起。冬子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找到了儿时的感觉。
冬子几次想提起自己在城里买房的事,但看看娘鬓边的白发和爹布满沧桑的脸,只好欲言又止。那些早已打好腹稿的话语,分明在喉咙眼里蠢蠢欲动,冬子却卷着舌头,硬生生地把它们和着面条,吞咽进了肚子里。
前不久,女朋友看中了一套房子,两人找同事同学帮忙,该借的都借了,首付还差不少。两人拿出上中学时攻克数学题的劲头,算来算去,仍是无解。实在没辙,女朋友要他回山里找找答案。
吃过饭,一家人坐在炕上拉家常。娘问得多,冬子回答得少,嘴里“嗯嗯”应着,眼睛心不在焉地瞟着屋角的小电视。山里信号弱,电视画面蒙上了一层雾状的雪花。娘眼睛花,但心不糊涂,她看得出,儿子这次回来,有心事。这一点上,爹不如娘。娘不满地飞了一眼爹。爹却只顾着高兴,儿子回来了,不知道说啥好,就吧嗒吧嗒地抽旱烟,于是,只好一阵又一阵剧烈地咳嗽。
山里人休息早。冬子辗转反侧,枕着爹的鼾声,刚要入眠,女朋友的短信忽然来了,追问买房子筹款的事。冬子一下子睡意全無,折腾了半宿,才胡乱睡去。
鸡叫了三遍,冬子才起床。他帮着爹把猪圈塌陷的豁口重新和了泥巴垒好,又帮着娘挑拣她采摘的野生山药材。忙前忙后,买房子的事,冬子始终没有提。依照家里现有的情况,冬子觉得自己实在开不了口。
午饭,是香喷喷的荠菜馅饺子。吃过饭,冬子就该回城了。爹腿脚不方便,娘坚持一直把冬子送下山。漫山遍野的槐花开了,如云似霞。冬子怀揣心事,却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大道上的岔路口,娘突然收住脚,塞给冬子一样东西,然后急转身往回走。是一个鼓鼓囊囊的方便面袋子!不用看,里面装的是钱。那袋子是娘的钱包,她平时总宝贝似的带在身上。
冬子喉头一紧,想追上娘,把钱还回去。娘却笑着摆摆手,加快脚步,转眼间,隐在了槐花深处。
冬子仔细清点了一下,那些钱,居然有三千元。一张一张,全是娘积攒下来的辛苦钱,都熨帖地躺在袋子里。
只是,娘不知道,这些钱,在县城里买房,刚好够买一平方米。但,在儿子眼里,这一平方米的爱,铺展开来,便是整个世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心思细腻、疼爱孩子的人,她猜出儿子有心事,竭尽所能帮助儿子,她无私的爱感动了儿子。
B. 小说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父亲“嘿嘿地跟着乐”“颤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水”等细节,形象地表现出他的爱子之情。
C. 小说叙事巧妙,“眼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婚房还没有着落”这一插叙,既交代了冬子回家的原因,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
D.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既展现了山村的田园风光,也表现出冬子家地处山区,偏远贫穷,为后文冬子买房缺钱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中的冬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小说以“一平方米的爱”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
(2)《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是: , 。
(3)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作者和客吟诵《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情景。
6、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烘托客的箫声极具感染力。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刻地阐释了师与生的关系可以用“道”与“业”来衡量。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感慨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⑵“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人发出的愤激的质问。
⑶《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⑷庄子《逍遥游》中在彻底否定“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2)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也曾出现过。
(3)“乌鸦反哺”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李密在《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便是借用乌鸦反哺这个典故来表明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高处着笔写夔州的特定环境,“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飘泊无定的悲苦生涯。
(2)《赤壁赋》中有美景,有深情,亦有真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再小也不能据为己有。
(3)古人重视学习对改变自我的重要作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强调要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自己;《论语·学而》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强调虚心学习可以匡正自己。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①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托物起兴,晨见桐叶飘落,夜闻蟋蟀鸣叫,表明从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只有凄清萧瑟的景象。
B.“黯黯长安路”一句用长安借指京城临安,“黯黯”不仅是写实,也象征着作者难以实现报国理想。
C.下阕首句承上启下,“江海轻舟”暗含归隐之意,词人终于在现实的打击面前选择释然离去。
D.全词共四个层次,第一层抚今,第二层思昔,第三层再回到现实,第四层又回顾以往。今昔交织,回环往复。
【2】前人评价这首词,认为最后一句的“悔”字为全词的精要之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察,字隐甫。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居简生察,景祐元年,察举进士甲科,迁秘书省著作郎,出知颍、寿二州,入为开封府推官,历江南东路转运使。属吏以察年少,易之。及行部,数擿奸隐,众始畏伏。察在部,专以举官为急务。后召为右正言、知制诰,权判礼部贡院。时上封者请罢有司糊名考士,及变文格,使为放轶以袭唐体。察以谓:“防禁一溃,则奔竞复起。且文无今昔,惟以体要为宗,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前议遂寝。母忧去职,服除,拜翰林学士、擢右谏议大夫。论事无所避。会诏举御史,建言:“台属供奉殿中,巡纠不法,必得通古今治乱良直之臣。今举格太密,公坐细故,皆置不取,恐英伟之士,或有所遗。”御史何郯以论事不得实,中书问状。察又言:“御史,故事许风闻。纵所言不当,自系朝廷采择。若所言不当遽被诘问,窃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未几,察坐前在府失出笞罪,徙扬州,后复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内侍杨永德毁察于帝,察由是乞罢三司。逾年,病痈卒。赠礼部尚书,谥宣懿。察美风仪。幼孤,七岁始能言,母颇知书,尝自教之。敏于属文,其为制诰,初若不用意;及稿成,皆雅致有体,当世称之。遇事明决,勤于吏职,虽多益喜不厌。痈方作,犹入对,商画财利,归而大顿,人以为用神太竭云。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杨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
B.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
C.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
D.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祐,指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朝初年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
B.母忧,指母丧,也称“母艰”“丁外艰”。依照古礼,父母去世,子女须在家守丧三年。
C.翰林学士,古代官名,北宋时期承唐制,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书,曾有“内相”之称。
D.赠,是指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察是进士出身,历经宦海浮沉。他于景祐元年以进士甲科步入仕途;曾因冒犯宰相陈执中而被贬至扬州,后因杨永德的诋毁,请辞三司。
B.杨察恪守吏职,处理政务不倦。他在官署时,专以检举官员为急迫之事;即使政务繁多,也不心生厌倦;曾带病入朝商议财物获利之事。
C.杨察直抒己见,言事不同他人。有人提出变革取士的方法,他上言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会使为名利奔走追逐之风再次兴起,先前的言论于是停止。
D.杨察善于作文,文学才能突出。他擅长写文章,承命拟写诏令,起初好像没有用心思,写成却典雅得体,受到当时之人的称赞。著有文集二十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吏以察年少,易之。及行部,数擿奸隐,众始畏伏。
(2)若所言不当遽被诘问,窃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有人说:“人生如果走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