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复工复产给防疫带来严峻挑战,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都要硬。与这种“流氓病毒”战斗,绝不能轻言胜利。
B.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C.与那些肤浅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鲍鹏山的文章不玩当下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浮议论的写作套路,而是“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
D.作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2、小明独自居家学习期间,经常一边想着学习,一边想着游戏。他想选一则座右铭来警戒自己,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
B.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C.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D.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袁梦倩
①大数据正在打造一种全新的公共服务与商业环境,推动人类数字化生活。合理利用和分析大数据,可以使政府机构提高政府效能;企业也可以借助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并大幅度提高企业利润。然而,几乎所有的技术变革都是双刃剑。无所不在的数字摄取工具、精准的地理定位系统、云存储和云计算等又将人们拖入一个难以遁形的透明时空之中。随着人们对社交网络和智能电子设备的依赖日益增强,其行为、语言、地理位置甚至身体、心理特征等信息都可以便捷地被记录。一言以蔽之,互联网上到处印刻着个人日常生活的痕迹。
②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收集、挖掘技术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信息主体失去对个人信息的有效控制。在大数据的运作机制中,我们往往陷入这样一种尴尬的状态,“我们不知道自己被追踪,我们不知道数据来源和出处,除非引起了问题我们对此不在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控制机制,类似于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提出的“超级圆形监狱”。
③这种“超级圆形监狱”超越了时空与实体的限制,且数据控制者并非以强迫者的姿态出现,甚至数据主体关于个人信息资料的填写都是出于自愿或理所当然的态度;数据控制者往往不需要经过数据主体的授权,而直接收集和分析我们的个人信息。最常见的情况是,根据我们的网络搜索历史和过往的消费记录,向我们推送个性化的广告产品或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隐私作为资产不断地被各种商业机构交换。并且,即使是数据控制者获取数据主体同意授权的机制,其实也在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操控我们的隐私。然而,如果我们放弃使用网络服务,虽然避免了被大数据记忆和挖掘我们的信息,却又令我们陷入一种“信息隐民”的尴尬之中,并且在这样一种数字化生存的社会情境中,还会进一步加深自己作为“信息贫民”与“信息富民”的数字鸿沟。可以说,从我们获取网络服务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被自动化地缝合进一种不平等地交换个人信息的机制里,无意识地参与维持并再生产现有的不平等的信息权力分配,这正是大数据时代这一“超级圆形监狱”的权力运作机制。
④2014年5月13日,注定是一个载入个人信息保护法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欧盟法院以欧洲最高审级司法权威部门的地位,最终通过判例确立了“被遗忘权”的个人权利,该判例使得“被遗忘权”得以成为一项在司法实务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民事权利。
⑤“被遗忘权”的存在,对于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信息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社会意涵。
⑥首先,“被遗忘权”不是主体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更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边界的权利,进一步地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也就是说,与纯粹的“隐私权”的权能不同,“被遣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信息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⑦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超级圆形监狱”之中。正如舍恩伯格所言,“没有了某种形式的遗忘,原谅则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完整的数字化记忆损害了我们判断和及时行动的能力;它拒绝人类进化、发展和学习的机会,使得我们无助地徘徊在两个同样让人不安的选择之间:选择永久的过去,还是被忽视的现在”。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有能力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记忆所束缚。
⑧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更新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身体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这严重影响人的本质属性,丧失人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技术异化,即人在利用大数据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在数据主体手中,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目的偏见。因此,在这种特殊的脉络下,适度的、合理的遗忘,可以视为是抵抗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力量。
⑨总之,大数据时代需要一个全新的机制来保护个人隐私,这需要政府建立新的法律法规来加以限制。相较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立法不可避免地滞后于科技发展的步伐。尽管“被遗忘权”存在与其他权利和价值的冲突、概念模糊、权利义务界定不清晰、可操作性不强问题,但它提供了一种在新的媒介环境中保护个人隐私基本权利的范式,因此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摸索和发展。
(有删节)
【1】第⑤段,加点词语“反转”在文中指的是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以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深入。
C.与重视个人权利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述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的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做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4】第⑦段中所引舍恩伯格的话能否有效论证该段划线句所表达的观点?
【5】概述文章的行文思路。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诗经·无衣》中,表现将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梦中看见落花,意识到春天已过去大半,而自己还未能还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2)杜牧在 《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两句强烈地抒发了对秦朝统治者横征暴敛及挥霍无度行为的愤慨和无奈。
(3)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将钉头和米粒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不追求物质享受,把读书学习当作最大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句默写。
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②_________,琅琊也。山行六七里,_________,酿泉也。——《醉翁亭记》
③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④今虽耄老,未有所成,_________,_________,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送东阳马生序》
⑤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⑥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写陈涉高举义旗之后,天下人纷纷响应,蜂拥而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表明秦始皇命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从而起到震慑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作者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多角度对比,其中写在武器装备方面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与学鸠起飞后只能“_________”,飞得不高便落到地上,所以它们才不解地诘问大鹏:“_________?”
(3)“梦”以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艺术魅力,很早就进入文人的视野。唐宋诗词中,文人常常用“梦”来描写人生际遇或抒发人生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各题。
明月何皎皎
佚名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注释: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1】这是一首____________(体裁)诗,诗中主人公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关于此诗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游子,有人认为是思妇。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认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主雅重门族。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亲,莫非清望。帝以其女为夫人。魏旧制:王国舍人①皆应娶八族及清修之门。咸阳王禧娶隶户为之,帝深责之,因下诏为其聘室:“前者所纳,可为妾媵。咸阳王禧,可聘故颍川太守陇西李辅女。”时赵郡诸李,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众议以薛氏为河东茂族。帝曰:“薛氏,蜀也。岂可入郡姓!”直阁薛宗起执戟在殿下,出次对曰:“臣之先人,汉末仕蜀,二世复归河东,今六世相袭,非蜀人也。伏以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今不预郡姓,何以生为!”乃碎戟于地。帝徐曰:“然则朕甲、卿乙乎?”乃入郡姓,仍曰:“卿非‘宗起’,乃‘起宗’也!”帝与群臣论选调曰:“近世高卑出身,各有常分;此果如何?”李冲对曰:“未审上古已来,张官列位,为膏梁子弟乎,为致治乎?”帝曰:“欲为治耳。”冲曰:“然则陛下今日何为专取门品,不拔才能乎?”帝曰:“苟有过人之才,不患不知。然君子之门,借使无当世之用,要自德行纯笃,朕故用之。”冲曰:“傅说、吕望,岂可以门地得之!”帝曰:“非常之人,旷世乃有一二耳。”秘书令李彪曰:“陛下若专取门地,不审鲁之三卿②,孰若四科③?”著作佐郎韩显宗曰:“陛下岂可以贵袭贵,以贱袭贱!”帝曰:“必有高明卓然者,朕亦不拘此制。”顷之,刘昶入朝,帝谓昶曰:“或言唯能是寄,不必拘门,朕以为不尔。何者? 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令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复有七等 若有其人,可起家为三公。正恐贤才难得,不可止为一人浑我典制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齐纪六》)
[注]①王国舍人:指诸王嫔妃。②三卿:春秋时期鲁国三位卿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③四科:原为儒家评定人物的分类,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此处指四科的代表人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复有七等/
B.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复有七等/
C.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复有七等/
D.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复有七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苟,在此为“假如,如果”之意,与《陈情表》中“欲苟顺私情”的“苟”含义相同。
B.伏,在此表示下对上的谦敬,与《孔雀东南飞》中“伏惟启阿母”的“伏”相同。
C.膏粱,此指富贵之家,与《红楼梦》中“寄言纨祷与膏梁”的“膏梁”含义相近。
D.起家,此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白手起家”中的“起家”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帝因为咸阳王禧违背魏国已有的制度聘娶隶户人家的女儿做嫔妃,不仅对其深加责备,还下诏书为他聘娶陇西人李辅的女儿为妻室。
B.魏帝认为薛氏属于蜀地不应该入郡姓,但在薛宗起据理力争、碎戟于地甚至以死相逼下,不仅同意薛氏入郡姓,还对薛宗起赞赏有加。
C.李冲认为自古以来陈设官爵名位就是为了把政事处理好,应该选取有才能的人充任,而不应该像魏帝那样只凭门第选取显贵人家子弟。
D.魏帝虽然表示可以打破常规选用出身低微的旷世之才,但仍然不废弃以门第选人的制度,因为他认为君子之门出来的人德行纯粹笃厚。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亲,莫非清望。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5】文中薛宗起和李彪在应答魏帝时,采用的说理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2月14情人节送礼物,愚人节搞怪、万圣节恶作剧、圣诞节狂欢……这些洋节越来越多地走进国人的生活,乃至成为大众消费的集体盛宴。
材料二:作家冯骥才曾说“我们不应该拒绝情人节和母亲节。那些外来的节日,不是大大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文化吗?然而,我们更不能丟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自己文化的生日。”
材料三: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拖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全面理解上述材料,选好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料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