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秦皇岛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所以会有偏见,常常是因为以有限见识无限,____,以为自己的所知所见,就是人生的真相。

    有的问题虽然信访量不大,却带有普遍性、典型性;还有的反映的虽是个别现象、偶发事件,我们“____”,就可推断出某一类或某一层次的问题。

    吴丕绩的《六朝文笺注》这本选集,对希望欣赏六朝文的读者而言,可以____,也可以作为研究的初步阶段。

    A. 尝鼎一脔 管窥蠡测 见微知著

    B. 见微知著 管窥蠡测 尝鼎一脔

    C. 见微知著 尝鼎一脔 管窥蠡测

    D. 管窥蠡测 见微知著 尝鼎一脔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旦独立地投入严峻的生活,中学生的浪漫情调很快就

    想到众兄弟就要 ,他不免一番悲戚。

    偌大的城市想找个人,如同 ,今天竟在街头无意中碰上了。

    以雪填井,画饼充饥,种种愚昧无知的行为无异于  

    A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B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C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D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朝时宋文帝立四学,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B.萧绎“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强调文之以情动人,已接近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C.《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这是文体辨析的开始。

    D.《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都进行了详细的辨析,文学不再是混沌的概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勰强调文需有韵,萧绎强调文之抒情并且注重语言形式美。

    B.自从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文学自觉便已经实现,并且愈发系统明晰。

    C.“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

    D.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使文人更自觉地追求语言的形式美。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     

    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

    B.《兰亭集序》非常注重文学的审美性,情景交融,整散结合。

    C.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而是自然如此。

    D.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名篇名句默写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写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才能获得学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给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放松。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意。

    (5)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意境阔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名句名篇默写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沟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文人雅事,暗示着诗人的郁闷和惆怅。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恕”,倡导我们用一生来践行。

    (2)古人经常对月抒怀,如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就借月表达了人生世替而不可穷尽的哲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朝避猛虎,______________。磨牙吮血,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燕、赵之君,____________,能守其土,  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________。瞻之在前,_________。(《论语·子罕》)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2) ________________,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写到自己对旧南阁子的改造,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房间的亮度大增,采光极好。

    (4)《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5)《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评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6)《归去来兮辞》中表现陶渊明在途中归心似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作传的真正意图。

    (8)《石钟山记》文末这样总结批评前人对石钟山命名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离骚》中诗人自述生于良辰吉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概括了杭州的湖山胜景,选取西湖的代表性景物,展现了杭州之美。史传,金主完颜亮听闻后,羡慕不已,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 9、补写出下列句于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兼用夸张、比喻及反问的修辞手法,批判了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为。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已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心志。

    (3)《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涉及的历史事件都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

    B.《越中览古》以“破”字统领全诗,写灭吴后班师回朝的越王及其将士。

    C.前诗后两句中,“西江月”和“宫里人”两个凄清的意象烘托了诗歌的情感。

    D.后诗尾句写几只鹧鸪在故都废墟上,旁若无人地飞来飞去,更显寂寞凄凉。

    2两首诗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表现手段又各有侧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两首诗不同的侧重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忠毅公逸事

    方 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①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朝官员,是史可法的老师。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②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指左公处 微:暗暗地

    B. 左公下厂狱 及:等到

    C. 或劝以休 少:稍微

    D.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左公第 造:建造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久,闻左公被炮烙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B. ①则席地倚墙坐 ②吾尝终日思矣

    C. ①乃奋臂指拨眦 ②皆美于徐公

    D. ①皆铁石铸造也 ②某而母立于兹

    3翻译下面语句

    ①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②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4本文围绕左光斗和史可法写了几件“逸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左光斗的形象。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继“闪客”“播客”“拍客”“换客”之后,如今网上最流行的就是“晒客”。追溯“晒”的源头,有人认为“晒”是英文“share”的音译,意即把自己的淘宝收获、心爱之物拿出来,与人分享;也有人认为,古有“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也”,现在引申为“显摆”。

    无论是“分享”还是“显摆”,总之“晒客”便是选择在社交网络中“展示自己的一切,晒出一切可以晒的东西”,包括创意、资本、人、物品、生活方式等。

    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里,对于“晒”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