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成都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五一假期,在人山人海的峨眉山景区,一位年近六十多岁的男子,用滑竿把97岁的母亲抬上了峨眉山金顶,这份孝心让众人感动。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旅客至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和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德云社演员发起“水滴筹”的事件引发广大市民热议,随后水滴筹平台发表声明提醒大家,是否资助取决于个人意愿,平台并不能保证信息的完全真实。

    D.影片《我和我的家乡》其中的一个片段讲述了艺术天才神笔马亮放弃出国进修的良好机会,和乡亲们一起瞒着怀孕的妻子,响应党的号召,服务自己的家乡的故事,用自己的才华和青春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赞歌。

  • 2、下列选项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B.我世世为洴澼                           若火之始然

    C.曰余食赘行                                 故不孝不慈亡有

    D.其脆易泮                                        当察乱何自起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上岭说客    凡一平

    他一辈子几乎只做一件事:晕闻。晕闻是壮语,意思是劝说别人。晕是劝说,闻是人,晕闻,意思就是说客。樊宝沙是上岭村的说客。他是我堂叔,从我记事起,就耳闻目睹他走村串户做说客。他凭着一张嘴,说服了一个又一个的人,解决了一桩又一桩事情。

    我清楚地记得我五岁那年,樊宝沙去劝服韦光益和潘秀香夫妇要把女儿送人的过程和情景,至今依然动人心魄、历历在目。那是寒冬腊月的一天,我还蜷缩在被窝里,有人抠我的脚心。我被迫掀开被子跃起,堂叔樊宝沙咧着嘴对我笑,说:想不想吃糖果?我穿上我认为最好的衣服,从里屋出去,看见堂叔和我父亲在说事情。两个大人见我出来,停止说事,把目光投向了我。我以为堂叔是带我上街,想不到他带我走进了村里的某家,我后来知道是韦光益的家。

    堂叔樊宝沙与韦光益在两张小矮凳上坐着,面对面。我站在堂叔樊宝沙一侧,看见他扫视了一遍房里的三个女孩和潘秀香怀中的襁褓,然后对韦光益说:送哪个?韦光益视线移向潘秀香怀里的襁褓,像生怕女婴听见一样,只努了努嘴。潘秀香抱着襁褓过来。我看见襁褓里的婴儿,小不拉几,面黄肌瘦,像菜地里被水淹过的南瓜。堂叔樊宝沙说:取名了吗?”“韦四红,韦光益说,却摇摇头,送人后要改的,至少改姓。”“生辰八字?潘秀香边想边报出韦四红出生的年月日时。我记得那日子,韦四红比我小五岁零两个月。堂叔樊宝沙用心记下,然后掐指算,嘴里默念着什么,过了很久,忽然呼喊:这孩子不能送人呀!”“其他女儿也不能送,一个都不能送!堂叔樊宝沙斩钉截铁地说,他站了起来,对除了我以外的人指手画脚,或评头品足,意思是韦光益全家的人,相生相成,缺一不可,阖家团圆,勤力同心,将来才能发达兴家,福荫世代。他口若悬河,说得头头是道。

    潘秀香情不自禁亲了襁褓中的韦四红一口,又亲一口。她另外的女儿们也都放松了许多。韦光益仍高兴不起来,说:可现在我们家那么多口人,养不起呢。”“这你就短视了,井底之蛙。堂叔樊宝沙把我拉过来,推到韦光益前面,晓得我为什么把他带来吗?我侄仔。韦光益看着我,又看着堂叔樊宝沙,摇摇头。堂叔樊宝沙的手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他就是你家的贵人,送财童子!韦光益瞪大眼睛,怎么讲?”“我这侄仔将来就是你小女儿四红的老公,你的女婿。堂叔一边摸我的头一边说,我哥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比你家好太多了。我哥是小学老师,领国家正资,我嫂会缝纫,有自己的缝纫机。只要四红和我侄仔现在就定了亲,你想想,我哥嫂他们家,能不帮你渡过眼前的困难吗?从韦家出来,我以为堂叔该带我上街买糖果了。没想到他说话不算数,耍赖不带我上街买糖果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想想,我今天给你讨了个老婆,难道不比一颗糖重要吗?我想想也是,服了他。

    从那以后,我真的把韦四红当老婆一样看待。还有我的父亲母亲,也正儿八经地把韦四红当儿媳,他们时常让我给她家送米,有肉吃的时候要分地家一半,每年给她家四姐妹各做一套衣裳。我在梦想中长大,上初中,升高中。韦四红在上岭小学是我父亲的学生,优异得让我父亲赞不绝口,她除了学习成绩好,唱歌跳舞也极具天赋,大学毕业那年,我分配在一所乡中学,当老师。韦四红在一部颇具影响力的电影里担任主演,一炮走红,成了明星。不久的一天,堂叔樊宝沙出现在了我在的乡中学。他开门见山:我是来劝说你放弃韦四红的。你们不合适。我只一声,因为他一出现我就料到了来意。

    我四十岁那年,见了一回韦四红。我在上岭村过春节,她正好回来。我作为我家的代表参加了她家的宴请。我忽然想起了堂叔樊宝沙,于是四处寻望,果然在宴席的主桌发现了他。

    我再见堂叔樊宝沙,又是十多年后,我五十四岁这年。

    我拿父亲的骨灰,回上岭村安葬。葬礼上,八十岁的堂叔樊宝沙凝视着我父亲的遗像,眼睛里充满着敬佩和深情,温柔地对一旁的我说:这辈子,你爸爸就委托我做了两次说客。一次是你五岁那年,你爸知道韦光益要把女儿送人,便委托我去劝说韦光益,我借用了你,把韦光益给说服了。还有一次是你大学刚毕业工作,你爸委托我去劝你,不要再想着和韦四红结婚成家。他的理由是差距太大。你爸是个大善人呐,又是很有远见的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你要理解你爸。也希望你能谅解我。

    我看着堂叔樊宝沙,一个只有高小文化的说客,从他嘴里说出的话语,竟如深潭流出的水,静美、干净、甘甜……

    (有删改)

    文本二: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作家凡一平的众多小说被相继改编为电影或者电视剧。凡一平被称为备受中国当代出品人、制片人、导演青睐的小说家

    从本质上说,小说与影视都是讲述故事的艺术样式,都依靠故事来吸引读者或者观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着各种各样的叙事方式,凡一平选择的是最传统却也最有效的一种:让小说回归故事,故事成为小说叙述的中心。可以说,讲好故事是凡一平小说创作重要的美学追求。读者在凡一平的小说中能够体验到故事的魅力,感受到故事对人物命运的掌控。

    (摘自胡国威《论凡一平小说的影视改编特质》)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起笔直接点出火物,在解释“晕闻”的意思时自然引入樊宝沙的“说客”故事。

    B.作者以“从我记事起”“我记得那日子”等显示了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的不同,丰富、小说的叙事层次。

    C.小说以樊宝沙的劝说为明线,以“我父亲”的故事为暗线,这种双线结构使小说故事内容和主题意蕴更丰富。

    D.小说写樊宝沙掐指算命劝服韦光益,在表现樊宝沙“说客”形象的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乡村落后根源的思考。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直接叙写“我父亲”的文字虽然不多,但结合故事的结局,却可见传统小说“草蛇灰线”伏笔写法的影子。

    B.文本一有重故事轻描写的显著特点,许多传统小说也有这-特点,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等。

    C.文本一后半部分的叙述速度比前半部分有所加快,这样的写法有助于增加行文的起伏,达到张弛有度的艺术效果。

    D.凡一平的小说能够被改编为影视作品,与他的小说的叙事方式密切相关,也与影视作品对精彩故事的青睐有关。

    【3】文本一是如何正面描写樊宝沙的“说客”形象特征的?请简要分析。

    【4】文本二指出,“讲好故事是凡一平小说创作重要的美学追求”,请从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两个层面,简析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这一美学追求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引领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提出解决问题应在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制止,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了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景物描写各尽其妙,其中交代送别的时令环境的是“________________”;烘托琵琶女琴技高超的是“_______________”;烘托琵琶女孤独凄苦心境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

    (2)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赂秦而力亏,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6)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2)杜甫的《登高》中,     ,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出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4)韩愈在《师说》中     两句指出了士大大大夫耻学于师的原因。

    (5)李商隐的《马嵬》(其二)中,运用普通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而天子不保宠妃的典故,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6)《寡人之于国也》中批判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7)《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摇落

    杜甫

    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

    鹅费羲之墨,貂余季子裘。长怀报明主,卧病复高秋。

    【注】①本诗是唐大历元年作者在夔州时的作品。②季子裘:指战国时苏秦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摇落”一词言简意赅,与“无边落木萧萧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B.第三句“烟尘”运用借喻的手法,表现了战火连天、民不聊生的局势。

    C.第五句所言的“羲之墨”指的是王羲之为山阴道士抄写的《道德经》。

    D.第六句运用“苏秦求仕”的典故,既表现了自身的困顿,也借以言志。

    【2】这首诗在构思方面与《蜀相》有诸多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襄州、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姝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乃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石安石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选自《宋史·曾巩传》有删节)

    南丰先生之文,原本“六经”,出入于司马、班固之书。朱子喜读其文,常称其文字。南丰之文深于经,而灌磨乎史汉。深于经,故确实而无游谈;濯磨乎史汉,故不庸不秽。文至于斯,亦可以上下千古而卓然垂不朽于著作之林矣!

    (节选自张伯行《曾文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B.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C.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D.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指刚刚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B.丁母艰,母亲去世,又称“丁母忧”。“丁”,理解为遭遇。

    C.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文中用来赞美曾巩品德优秀。

    D.朱子,指朱熹,南宋理学家、思想家,赐谥号“文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天资聪颖,数百字的文章,张口就能背诵。十二岁时,所作的《六论》,被天下人传颂,受到欧阳修的称赞。

    B.江西瘟疫大流行,曾巩能够积极应对,命令各县镇亭传都储存药物,给生活困难的军民提供衣食,分配医生诊治。

    C.曾巩为人正直,能直言人过。宋神宗曾向曾巩询问王安石为人,曾巩指出王安石敢作敢为,但难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D.曾巩的文章深受“六经”和司马迁、班固的影响,内容确切信实而不浮夸,并且格调高洁,可以称得上是卓然不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2)抚四弟、九姝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猫头鹰遇到了鸠,鸠说:您将到哪里去?枭说:我将向东迁徙。鸠说:为什么呢?枭说:乡里人都厌恶我的叫声,所以我将向东迁徙。鸠说:您能够改变叫声,就可以了。如果您不能够改变叫声,即使向东迁徙,那里的人们还是会厌恶您的。

    你同意鸠的意见吗?人是应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还是应该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呢?请以改变自己与改变环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