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的好处,是 的。如果读者真正获得了书中的“味”,他便会在写作中把这种“味”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一个酷爱读书、 广泛、博采众长的人,当然不屑于整天 ,拾人牙慧:而一个胸无点墨的庸碌之才,恐怕想说新话也说不出来吧。
A. 路人皆知 涉猎 邯郸学步
B. 路人皆知 涉足 鹦鹉学舌
C. 尽人皆知 涉足 邯郸学步
D. 尽人皆知 涉猎 鹦鹉学舌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也如过江之鲫,投身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中去。
②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金砖会晤上的重要讲话,将更多的中国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黄钟大吕,言犹在耳。
③《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果敢之举,将他排除万难、矢志于义的信念表现得无微不至
④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科学家达?芬奇提出了种种大胆的科学猜想,当时的人们对此感到不可理喻。
⑤政协委员们将不忘初心,敬终如始,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以新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⑥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盛誉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每天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推动世界从互联网信息时代进入智能信息时代,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将给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强大新动能,从而让人类社会实现创新式发展。
从科学层面看,人工智能跨越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具有高度交叉性;从技术层面看,人工智能包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具有极强专业性;从产业层面看,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具有内在融合性;从社会层面看,人工智能给社会治理、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带来新的影响,具有全面渗透性。可以预见,通过科学研究的牵引、应用技术的交叉,人工智能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实现创新式发展。
人工智能为人类认识世界引入新范式,增强科学发现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是相关学科不断交叉融合、遵循不同范式的过程。从符号主义、逻辑推理、知识工程到连接主义,从大数据驱动小任务到小数据驱动大任务,从神经形态类脑智能到量子计算智能,人工智能的新范式不断增强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传统的科学研究引入新范式后,研究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人工智能为人类理解世界创造新工具,提高外界认知能力。人工智能创造各种技术,帮助人类理解复杂的拥有海量信息的世界。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感知世界的每一个像素,增强人们观察场景的敏锐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深度语义分析,改善人和机器的交流互动环境。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帮助我们搜集获取海量知识,进而挖掘关系,形成新的知识图谱。自主无人系统可以利用其不怕热、不怕冷、不怕压等特性,涉足人类无法到达或难以忍受的极端环境,帮助我们探测未知世界。
人工智能为人类改造世界形成新业态,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根据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可将人工智能产业分为三个层次:以AI芯片和软件为框架的基础层;以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交互为主的技术层;以智慧医疗、智能安防、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应用层。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不仅能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还可以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形成新业态,构成新的创新生态圈,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工智能为人类管理自身构建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社会规范有序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解决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及时预测和感知突发舆情;通过对汇聚到一起的多种传感器感知到的社会公共情况进行连续监测,智能预警各种公共安全事件。比如,智能安防的视频结构化和生物识别技术大大降低犯罪率,借助“天眼”系统抓捕逃犯,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表现。需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管理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也要解决其和固有社会伦理规范的冲突、数据使用的隐私保护等问题。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参与者应秉持共创、共享、共赢理念,共同创造知识,共同分享技术,在良性竞争中实现共赢。
(摘编自李元元《人工智能带来创新式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不仅会颠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还能与传统产业融合,形成新业态,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B.人工智能跨越多种学科,具有高度的学科交叉性,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与相关学科的发展史同步。
C.人工智能创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能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帮助人类探索未知世界。
D.人工智能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具体表现在利用智能安防的视频结构化和生物识别技术降低犯罪率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从科学、技术、产业和社会等四个层面论述了人工智能的特点,层次清晰。
B.第四段的论点是“人工智能为人类理解世界创造新工具,提高外界认知能力”。
C.文章在论述人工智能对社会治理的影响时,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
D.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论证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了创新式发展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将通过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众多领域不断扩大应用,来实现人类社会创新式发展。
B.传统科学研究引入人工智能新范式后,研究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所以要提高传统科学研究效能必须引入人工智能。
C.从人工智能产业的三个层面所对应的阶段以及侧重点来判断,三个层面的难度在逐渐增加,应用层面难度最大。
D.在社会治理方面推行人工智能管理模式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伦理道德、隐私保护等问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4、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以“劣马”为喻,强调坚持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名句默写。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2)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景物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5)杜甫《登高》中,目睹秋景,想到自己的处境,把无限悲愁概括进一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7)柳永的《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句子:“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生物寿命的短暂。
(3)杜甫在《蜀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熔铸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蜀道难》借用“五丁开山”神话来增添诗篇的浪漫气息的是: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先定义了老师的职责,然后由此出发,从“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得出从师学习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10、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该诗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此时好友元稹去世,作者体弱多病,官务清闲。
【1】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 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了“睡美”。
C. 尾联中“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寒”不仅是身寒,更多的是心寒,对自身暮年政治生活的心灰意懒。
D. 本诗语言自然、质朴,刻画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霜叶满阶红”,是作者醒来所见之美景,以乐景衬哀情。
【2】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责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北,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 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B.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C.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D.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休沐,因借指休假。文中指沐浴更衣。
B.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称道家为“黄老”。
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如郎中令、廷尉、太仆等。
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东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行侠仗义,喜爱交友。他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宾客交柱,乐此不疲。
B.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对宾客无论贵贱都执宾主之礼。
C.郑庄为官廉洁,不治产业。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余财。
D.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对方。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22年清华大学艺教中心新年联欢会上,保洁员邢国芹上台弹奏钢琴曲《我的中国心》,台下掌声雷动。视频被上传网络后上了热搜:“知识为所有人敞开大门”“平凡的岗位也可以闪闪发光”……她表示,自己不懂乐谱,每天工作结束后就在一台长期不用的“走音”钢琴上摸索,“今天弹得不好,明天继续练”“弹得肯定不准,但我很开心,很享受”。其实,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中比比皆是。他们的所谓“不务正业”,获得的往往是赞美和鼓励,这是社会情绪的正向震荡。
这些人的事迹让我们感动,引发了我们的深刻思考,也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或者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